APP下载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探析

2020-09-27吴天元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吴天元

【摘 要】本文分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因素,基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提出侧重本土人才以进行定向培养、注重民族文化教育以助力脱贫攻坚战、借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增加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贫力度、完善相关教育政策以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力度等四项措施,以达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11-02

少数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历史文化的限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跟紧社会发展的脚步,存在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多、脱贫速度慢等问题。为了对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重视教育、提升人才质量、提升科技水平,才能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帮助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但是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较为落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

我们总结发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受几方面影响:(1)受结构性贫困影响。在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因素导致结构性贫困的出现,比如,缺乏生产资料、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不及时等,这些因素带来的贫困是结构性的。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气候多变,资源相对匮乏,在经济发展上受很大的限制。也就是说,受这种结构性贫困的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难以有明显起色。因此,这些地区十分需要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但当地的职业教育并没有与社会需求挂钩,无法提供适当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很大的问题。(2)受旧有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因自身文化和历史的原因,会产生一些观念性“贫困”,限制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高科技领军的时代大背景下,要想办法改变这些落后的观念,调整这种落后的思想状态。因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要从改变这些落后的观念入手,改变当地居民对贫困问题上的落后认识,从观念上实现精神脱贫。这应该是现阶段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进行精准扶贫的重点。(3)受流失性因素造成贫困的影响。因为贫困,所以当地年轻人大多选择向外发展,离开这个贫困落后的地方。这导致当地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因此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对当地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也给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对民族地区实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流失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更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让更多的本地年轻人回到家乡,为实现脱贫目标服务,也吸引更多的人进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打赢扶贫攻坚战,就要借助职业教育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职业教育入手实现精准扶贫。为此,笔者尝试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提出具體措施。

一、重视本土人才,进行定向培养

民族地区出现贫困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包括地理环境、天气状况等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历史、文化习俗等人文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贫困的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而受过一定教育的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人更愿意走出本地区去寻找发展机遇。一方面受过教育的本地年轻人离开本土,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科技人才十分困难,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一些职业院校,采取的“订单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缓解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多大的推动作用,也并没有解决当地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因为这些“订单”都是外地企业下的“单子”,学生毕业后都到外地企业工作。

民族地区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培养本土型人才,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新型人才教育模式,即职业教育定向培养人才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职业院校中,设置专门的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在民族地区的招生过程中,学生被录取后,与学校签订专门的定向培养合同,毕业后在当地相关企业或部门工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本土型人才、实行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缓解民族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这是民族地区实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二、注重民族文化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战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独特文化。这些文化不是摆设,如果在打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将这些文化合理地利用起来,那么它将会是很好的资源。如果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处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那么它将会是少数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助力棒。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民族地区解决贫困问题,而职业教育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可以不断地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帮助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实现精准扶贫。

三、借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加大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贫力度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兴科技和民族地区教育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利用互联网技术更精准地分析民族地区发展的特点,找到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因此民族地区要及时培养新型科技人才,为地区的发展做贡献。

新形势下,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是一场机遇,也是一场挑战。对民族地区来说,开展“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前置职业院校的社会适应力,而且可以提升职业院校的扶贫力度。当然,这需要社会、政府、国家等多层面的支持,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增大监督力度。也就是说,政府要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给予职业院校一定的帮助,使之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合当地需要的人才。职业院校也要有互联网思维,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要学会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开展精准的教育扶贫工作。

四、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力度

为了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进行对接,进而帮助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政府一定要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要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职业教育学生的资助力度。可以说,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是精准扶贫的一种体现和有效措施。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较为落后,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教育问题。

在教育落后的民族地区,更渴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因此有不少家庭会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种教育途径培养孩子。对经济不宽裕的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来说,其实这种选择是不太恰当的。民族地区解决贫困问题还是要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家庭将学生送到职业院校就读,既不需支付高中和大学的学费,又能在学校里学到有用的技术,提高就业率。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扶持力度,将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发挥到最大。职业技术学校要提升职业教育的扶贫水平,根据民族地区发展的特点建立与专业课程对接的扶贫体系,并不断完善师资队伍,保证学生得到更好的技能教育。

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的扶贫功能,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近年来,国家就职业教育的资助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还只是侧重于经济上的补助,没有做好教育观念的引导工作。要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功效,要多元投入、规范行为、建立完整的资助体系,还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用人制度、转变教育观念和就业创业观念。在目前职业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大背景下,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资助政策,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进一步缓解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问题,让职业教育在扶贫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帮助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朱玉芹.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路径解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16).

[2]赵顶涛.职业教育助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构想——以麻江县为例[J].知识经济,2019(21).

[3]唐 婷.广东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个案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4).

[4]黄海宁,周天松.精准扶贫下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新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

[5]李细妹,赵 耀.精准扶贫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战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7).

[6]寧钰茹,谢长法.SWOT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分析及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0(4).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为例》的成果(项目编号:GXZZJG2019B131)。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