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阈下开展贫困人员技能培训的思考
2020-09-27王显燕
【摘 要】本文针对贫困地区人员缺乏学习主动性、教育环境较差、教育培训模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精准扶贫视阈下贫困人员技能培训策略:高效落实脱贫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意识,更新扶贫方式;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材施教开展技能培训;整合当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资源,改善教育环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贫困人员教育 精准扶贫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09-0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开展贫困人员教育是帮助贫困人员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往往难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无法获得较好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当前,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时期,怎样使得贫困地区人员有效脱贫是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许多脱贫家庭面临的难题。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国家应该着力实施职业教育脱贫方案,实现长期教育培训,让贫困人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脱贫,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贫困地区贫困人员技能培训面临的困难
(一)贫困地区人员缺乏学习主动性
在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脱贫,鼓励贫困人员学习并接受职业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生存技能,可以提高就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贫困地区,受到环境因素以及传统习俗的影响,贫困人员缺乏学习习惯,思想较为保守,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青年人知识贫乏,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的劳动技能,导致收入过低。一些贫困人员即使能够拿到免费教育的名额,参與性也非常低,甚至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女性不应接受教育的传统思想。这种状况导致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脱贫工作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二)贫困地区教育环境较差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数处于遥远的山区或偏远的城镇,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力量不足,教育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大多数贫困人员都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这样的状况不仅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当地贫困人员的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传统的生活习惯中得过且过,接受技术技能培训的意识十分淡薄,影响了职业教育脱贫方案的实施。
(三)贫困地区教育培训模式不合理
贫困地区的教育培训模式不合理,教育内容偏离实际或过于陈旧,重理论轻实践或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教育者照本宣科,没有基于当地实际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讲授,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贫困地区贫困人员技能培训策略
(一)高效落实脱贫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实际和新趋势,开展教育脱贫工作要做到高效落实脱贫政策:一是加强和普及新生代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例如,对于经济困难家庭的适龄子女,引导和鼓励他们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继续接受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或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二是组织集中留守贫困人员接受实用技能培训,开展劳动脱贫、产业脱贫,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风俗特色,建设具有本地产业特色的发展基地,改变落后面貌,向小康生活迈进。三是做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劳动力掌握现代农业产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精准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根据国家针对残疾人的政策和自身特点,制定和完善残疾人脱贫措施,为残疾人提供特殊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二)增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意识,更新扶贫方式
应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意识,不断更新扶贫教职人员的扶贫方式。一是开展职教人员的定期教育培训,增强职教人员的扶贫意识。二是邀请专家或骨干对职教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扶贫方式,提升自我技能,增强脱贫责任感,从而带动贫困人员实现教育脱贫。
(三)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材施教开展技能培训
在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要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学习。
1.按照文化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自身需求等,引导贫困人员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内容。可将贫困人员分为两大类别: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对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应根据其所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家庭的经济基础以及个人特长,在农、林、畜牧、渔业等方面给予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例如,开展旅游管理培训、导游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接待礼仪培训、沟通口才技巧培训、应急安全救助技能培训等;组织人员开发系列的适合培养乡村导游的培训教材,鼓励贫困人员再次就业最终脱贫。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综合素质相对比较低,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2.依据不同的个体条件进行技能培训。贫困地区人员的教育程度、综合素质较低,又处于偏远的地区,信息交流不畅,且家庭收入来源非常不稳定,导致他们的个人生活条件和心理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施教育脱贫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条件以及贫困人员的不同个性,优化教育脱贫方案,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利用符合其实际生活条件以及接受能力的方式精准教学,引导贫困人员改变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真正将脱贫落到实处。
3.创新培训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在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开放教育模式为主,灵活多样地提升贫困人员的操作能力。例如,在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教学,让学员与生产亲密接触,现场学习,讲授者及时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员学到新的生产技能,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又如,在贫困山区进行培训,可以利用新媒体远程线上或线下培训的方式打破常规的空间限制,让学员参与到新科技的学习当中。
(四)整合当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资源,改善教育环境
我国贫困地区要进一步落实教育脱贫方针,应结合当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资源,改善教育环境。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基地的培训管理,鼓励更多的贫困人员积极参与教育基地的各项技能培训,提高其受教育意識,改善教育氛围。二是整合当地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如农业技术职业院校等组织贫困人员集中培训,让贫困人员掌握市场营销以及生产技能。三是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学习氛围。应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地的现有资源进一步落实扶贫发展方案,使脱贫教育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让更多的贫困人员愿意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掌握技能,实现教育脱贫。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振兴贫困地区经济、摘掉贫困帽子的代际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攻坚阶段重要的脱贫手段和方式,是推动贫困地区人员脱贫的有效方法,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扶贫模式,增强贫困人员的脱贫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梅.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教育脱贫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3).
[2]杨 智.经验思维转向专业思维:农村职业培训扶贫“精准化”的本土路径[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7(4).
[3]卢 柳.运用精准扶贫理念推动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J].中华少年,2016(36).
[4]邓 俊.“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自我帮扶机制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6).
[5]贾 蕾.浅析五大发展理念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1).
[6]张 超.厚植精准扶贫理念 勇当网络扶贫的“拓荒者”[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1).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扶贫实践与研究”(GXXJ2016ZD3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显燕(1969— ),女,正研究馆员,现就职于广西物资学校,教务处主任,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