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与提升策略

2020-09-27梁雪敏刘志超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提升现状对策

梁雪敏 刘志超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基层医护人员对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认知不深入、更新不及时和缺乏长期学习途径等问题,提出改革医院进修方式、加强专项团体培训、开发线上型课程等措施,促使基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急救知识。

【关键词】基层医护人员 急救知识 现状 提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38-0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离群众最近的一道医疗卫生防线,其医护人员医疗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成为医疗改革的目标之一。急救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率、高质量地抢救各种危重症病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和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抢救是高度的技术性工作,它对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掌握水平、反应能力、动手能力都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抢救是否成功往往决定于瞬间。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普遍没有进行过系统急救技能的培训,急救病例的诊断思维不够系统、抢救技能不够熟练、疾病预判不够精准,抢救病患过程中常出现无序、混乱的现象。因此,培养基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急救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掌握情况

(一)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基层医护人员不仅对相当一部分急救技术的操作还处于盲区,而且在对急救病例的诊断、急救处理方式、急救用药等重要环节都还存在较大的误区。究其原因:一是学历原因。在基层医护人员的学历结构中,中专和大专学历较多,他们在校学习期间,课程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求掌握临床常见急救病的救护,如心脏骤停、止血包扎、毒物中毒等。而对于发生相对比较少的疾病以及灾害急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救护知识掌握甚少,如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中暑、电击、淹溺等知识。二是分科原因。基层医护人员对自己分科所属的急救知识比较熟悉,对其他科室常见疾病的急救知识掌握不足。例如,儿科医护人员对气管异物掌握度较好,对气管切开、静脉穿刺、静脉切开等操作就掌握不够;骨科医护人员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项目信手拈来,对毒物中毒、淹溺、咬伤等病例就不能熟练处理。

基层医护人员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就容易手足无措,耽误病患急救的黄金时间。

(二)知识点认知不深入。基层医护人员对许多急救操作技术与急救方法一知半解,对比较抽象的急救技术掌握不够,尤其是对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急救中的用药、疾病并发症的预判,或者尚未出现但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的分析等环节不能深入认知与灵活应对。究其原因:一是在校学习阶段,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比较浅显,不理解疾病发生的原理,在治疗疾病时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使用特效解毒药的过程中,最佳治疗方法是联合用药,而较多的误区是单独用药以及联合用药时选错药品或者剂量不当。二是基层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病例也相对较少,许多临床急救知识长时间处于不用状态,慢慢地造成了遗忘,因此在分析疾病、预判疾病时就容易出现遗漏,治疗起来不全面、不彻底。

基层医护人员对知识点掌握不深入,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就容易墨守成规,无法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三)知识点更新不及时。基层医护人员在急救操作中,使用的技能、仪器、诊疗、药物等相对比较落后,即使有些医院解决了投入资金的问题,但是新的诊疗标准、先进的诊疗设备、更新换代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基层医院中得不到普遍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有机会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名额不多,接受急救知识培训的受惠人群较少,一所医院里只有少部分人员学到技术、开阔眼界,只有少部分人员能理解新体系、使用新设备、清楚新药效。在这种情况下,较难及时更新、推广急救知识点。二是经过进修学习的基层医护人员,成为医院的骨干之后,很容易离职去到更大的平台发展。关键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影响到技术、体制等更新的问题。

基层医护人员对知识点更新不及时,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就容易落后掉队,不利推广新的急救成果。

(四)缺乏长期学习途径。基层医护人员大多数都没有长期学习的习惯与途径。他们要想提升自我,普遍的方法是购买专业书籍自学和上网查阅资料自学。但是以下原因又成了最大的障碍:一是专业书籍枯燥乏味,专业性强,且没有针对性,对于自学能力不强的基层医护人员而言,很难长期坚持学习下来。二是上网查阅的资料参差不齐,不仅需要在海量信息中做好筛选,而且查阅到的信息大多缺乏权威性。由于这些网上的信息极为分散,没有一个集中固定的学习平台,他们对急救医学知识相关资料的学习也就失去了系统性、连贯性,很难做到高效长久学习。

基层医护人员缺乏长期学习途径,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就容易停滞不前,不利于基层医护人员的职业成长。

二、对策

(一)改革医院进修方式。一方面,上级医院增加进修容量,尽可能满足基层医院更多的进修人员;另一方面,基层医院在医护人员的进修问題上实施“短期频繁”法,以达到不断学习的目的。“短期频繁”法,就是医生到进修医院学习时间变短,但是去进修更频繁,类似于“少食多餐”,进食的总量不变,但是进食的次数变多。例如,传统进修方式是某医护被安排去进修,学习时间为一年。那么在“短期频繁”法中,可以设定每年学习 2 次,每次去 1 个月,每年如此。一方面,因为仅仅外出学习一个月,很多医护人员的家庭生活可以接受短时间的变化,解决了进修人员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每一位基层医护人员每年都有多次在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经历,从而可以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促使团队成员整体稳步提升,并加深基层医院与进修医院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由此制度亦可以演变成进修学分制度,进修学分制度就是将医护人员的进修内容转换成学分,以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完成进修任务,取得相应的学分。此类制度各个基层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加强专项团体培训。研究表明,通过对基层医护人员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重点对特色疾病急诊急救进行讲解,利用 CPR 技术等开展定期复训,有利于基层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各种急救知识、技能,保证抢救效果,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有能力的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急救知识专题培训,基层医院选派人员参加学习,以此达到在短期内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目的。

在专项团体培训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合理。急救技能培训的目的是在临床工作中治病救人,学习的内容切勿违反科学原理,也不能与临床实际脱轨,在挖掘培训重点、难点病例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兼顾选择新急救设备、新急救体制、新诊疗理念的内容。二是形式多样。将理论讲授、知识竞赛、示范操作、情景模拟练习、实训考核、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三是提升興趣。理论讲授的过程中,注意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尽量采用多媒体、微课等生动有趣的形式,避免照本宣科。四是情景模拟。模拟出急救场景,使学员提升应急反应并适应急救状态,保证急救步骤有条不紊,提高抢救成功率。五是反复学习。共享培训资源,做好学习与实际的对比、总结,不断练习,强化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开发线上型课程。如今人们从手机端获取知识信息已经成为常态,基层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机里的学习类 APP 进行系统、长效地学习。微课、慕课等新形式的课堂教学让学习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校可以以微课、慕课为基础,开发急救医学线上课程,借助手机 APP,供广大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学习。

开发线上型课程步骤:第一步,医学院校的教师及临床一线资深急救医护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开发急救医学慕课资源,并通过手机 APP(如学习通)建立免费课程。医学院校的教师及临床一线资深急救医护人员所组成的研发团队,确保了急救医学知识的权威性,也保证了知识点内容的前沿性。第二步,面向广大的基层医护人员建立学习班级。可以根据区域性、工作年限、工作科室等划分学习班级,这有利于学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授课教师的调研分析。第三步,推广线上课程。应在免费学习的前提下,研发人员向各基层医疗单位推广线上课程。大部分基层医护人员都是大中专学历,因此也可以向中职、高职卫生类学校学生进行推广,甚至可以向社会开放,有意学习的人员都可以无门槛学习。第四步,在线上课程中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讨论、问卷调查、知识竞赛、名医直播等,引导学员之间在不断学习、沟通、反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基层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反馈更新、修改、增加、删减急救知识课程内容。线上课程让基层医护人员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急救知识。微课、慕课资源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生动,大大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学习兴趣;建立一门线上课程后,学习的学员越多越好,从而提升受惠人群;线上课程知识点内容日渐完善,实时更新,学习者可以各取所需,自主学习方便、高效、长久。

总之,基层医护人员坚守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道防线上,他们的成长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水平,对全面提升基层医院的急救水平、推动基层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 岚.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1).

[2]陈丽华,朱光凝,等.万州区基层医护人员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及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3).

[3]徐 颖,刘晓燕,马 川.整合慕课与传统课堂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院校合作运用慕课课程对百色市右江区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宣教的研究”(GXZZJG2019B003)。

【作者简介】梁雪敏,女,籍贯广西百色,本科,讲师,现就职于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临床专业课教师;刘志超,男,籍贯广西百色,本科,讲师,现就职于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临床专业课教师。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提升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