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交响乐: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上海文化场馆协同发展*

2020-09-27柯健黄文倩许鑫

图书馆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场馆博物馆图书馆

柯健,黄文倩,许鑫

0 引言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传承与传播,多样文化注入又能够为旅游塑造灵魂,提升旅游品位。随着我国文旅融合大幕拉开,业界和学界展开了多种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中,文化场馆是重要突破口,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图书馆等都是文化集中地和聚宝室,其所表征的文化底蕴能够为旅游赋能,文化场馆的参观游览本身就代表文旅融合,对于推进文旅融合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由于单个文化场馆的资源和服务面有限,受众也有差异,而其在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效益,故多个文化场馆间合作联动的集群化发展成为提升场馆功能和效益的有益模式。同时,文化场馆的合作联动延伸了游客的旅游时间和空间,文化资源的组合供给也能带给游客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上海文化场馆众多,文旅融合背景下上海文化场馆的协同发展探索具有现实基础。互联网促进了传播媒介多样化,产生大量用户生成内容,旅游网站中的评论信息反映了游客对景点的情感态度和形象认知,了解和分析游客关注的文化场馆要素和情感意象,有助于探索文化场馆协同发展路径,同时也为文化场馆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管理、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1 研究综述

文化场馆旅游研究以博物馆和图书馆为主,美术馆、艺术馆的研究内容聚焦于专业领域探索场馆的公共职能、收藏管理、情感建构、美学和艺术融合等[1-2],很少涉及此类场馆的旅游研究。

关于博物馆旅游,国外在198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量研究,客体研究内容多涉及博物馆旅游建设、特点、价值、功能演变,以及博物馆与旅游、城市、社区的融合;关于游客主体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博物馆游客的行为特征、出游动机和需求、基于满意度调查的游客体验分析。近年来,国外的博物馆旅游研究较为关注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与效果[3-4],游览解说等相关博物馆服务对游客学习投入和参观后行为的影响,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分析博物馆游客的情感体验[5]。国内的早期研究同样关注旅游客体,如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与实践。随着体验经济到来,博物馆游客满意度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或访谈方式获得体验感知数据,分析影响博物馆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并就展陈效果、营销宣传、配套服务等提出建议[6]。随着用户生成内容日渐丰富,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博物馆留言文本、游记文本分析博物馆游客满意度、博物馆价值追求[7]、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模式[8-9]、文化展演和记忆传承效果等[10]。自文旅融合战略部署后,有学者提出要找准旅游定位,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兼有历史、人文等多种价值的文化景观,同时要与社会各领域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全面拓展博物馆公众服务范围[11]。

关于图书馆旅游,国外有成功实践,如大英图书馆以特色和珍贵的绘画、手稿、档案等经典馆藏进行高质量的文化输出,吸引了大量游客;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藏、展览、建筑、装修风格、文创产品也成为图书馆吸引访客的关键要素[12]。成功的实践为图书馆旅游研究提供了基础,学者们就图书馆历史文化、旅游资产形成及建设管理经验等内容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聚焦于对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模式、服务创新发展以及典型实践进行分析[13-14]。在文旅融合模式上,有学者提出可以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旅游景区,或嵌入景区,并拓展旅游服务,助推研学游[15]。服务创新发展上,在文旅融合初始阶段,研学旅行服务是首要着力点[16],图书馆要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主、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研学旅游服务品牌[17];其次,要保障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各类机构和个人提供旅游信息服务[18]。典型案例总结方面,王世伟对浙江丽水的民宿书吧、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新理念、新机制、新路径[19];鄢莹总结了研学旅游、民宿图书馆、网红图书馆几种文旅融合路径,认为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商业性、基本服务与延伸服务的基本关系[20]。

总体而言,已有文化场馆旅游研究在场馆发展模式和路径上进行了探索,但已有研究一是针对博物馆和图书馆,未提及其他类型场馆,然而对艺术馆、美术馆等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场馆的探究,有助于挖掘小众文艺旅游,推进小众旅游增值和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二是多针对单类或某一具体场馆提出发展模式或路径,没有考虑到多个多类场馆间的合作联动对文化场馆旅游的促进作用,而文化场馆涵盖历史、自然、科技、艺术等多类文化,探索场馆间的合作能够推动场馆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文化场馆生命力;三是已有研究关注到旅游主体,并对游客体验感知和满意度进行分析,但分析方式总体以调研和案例居多,利用游客评论大数据对文化场馆合作发展路径进行探索的很少。基于此,本文以上海市多类文化场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在线评论大数据分析,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场馆的协同发展路径。

2 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数据

上海市文化与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文化场馆有近千家,其中博物馆135家、美术或艺术馆55家、剧场剧院27家、图书馆26家,还有数百所名人故居和红色文化纪念馆。首先,笔者查阅上海市文化与旅游局网站、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乐游上海公众号,了解上海各类文化场馆的数量、规模、分布等基本信息。其中有一部分区级场馆短期内尚不足以形成文化旅游效应,名人故居和红色文化纪念馆与其他文化艺术类场馆相比,发展推动力有所区别,向大众文艺靠拢的路径也不同,需另行研究;演出场所以演出内容为核心推动力,需以各类演出活动为具体分析对象,故本文暂未统计此类场馆。其次,笔者基于携程及大众点评网站的场馆游客点评数量排序,选择有足够点评量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艺术中心,并在知乎、豆瓣等网站访问用户发表的上海场馆推荐评价帖,考虑到场馆的受喜爱度等因素,最终统计了具有一定游客基础和文化内涵在内的56家文化场馆。由于这些文化场馆类型、规模不一,游客点评量差异较大,为适当控制场馆数量,本文基于场馆馆藏特点、运营方式、游客群体、接待量、区域方位等因素将过于相近的场馆进行合并,并给出一个用于研究的新命名。例如,龙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西岸艺术中心等若干场馆位于龙腾大道西岸,形成了上海一个代表性的艺术集聚中心,本文将其统一归并为“西岸文化走廊”。最终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表1~5中列出的29家文化场馆。

文化场馆与其他旅游景点相比,游客在线点评数量较少,本文选择数据可获取且点评数量尚可的携程网作为主要数据源,对点评数量较少的小众文艺场馆,选择马蜂窝网站点评数据作为补充。通过python编写的爬虫采集了28,625条上海文化场馆的点评数据,数据清洗后最终保留了26,130条文本,共计160余万字。

2.2 研究方法与过程

(1)文本分词。本文使用python调用结巴分词包的posseg模块对文本分词并标注词性。网络点评中的高频名词和名动词集中体现了游客的重点关注要素,一定程度上也表征了各场馆的特征和特色。形容词、成语、习用语反映游客对场馆的整体印象和特殊属性的感知[21],故本文分词时此5类词予以保留。根据预分词结果,结合具体文化场馆情境,本文编制了正式分词时加载的自定义词典,包含场馆名称、各类文化场馆的专有词等,并对一些典型的同义词加以控制。后期进行高频词观测时,又反复调整了没有明显指代特征的词,如“上海”“地方”“展馆”,以此尽可能控制分词效果,提升数据质量。

(2)基于Word2vec模型生成文本词集的词向量。Word2vec有CBOW(continuous bag of words)和Skip-gram两种模型,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分类算法,包含输入层、映射层和输出层,以文本集为输入,通过训练输出每个词对应的词向量[22]。CBOW模型根据上下文预测当前词语的概率,Skip-gram模型根据当前词语来预测上下文。Word2vec利用了词语的上下文关系,语义信息挖掘和语义关联表达得更加丰富,输出的词向量可用于聚类、同近义词分析等多种NLP应用。汉语领域的短文本一般指小于140个汉字的文本[23],本文采集的场馆点评数据90%正是此类短文本,使用传统的向量空间模型直接进行文档表示往往会有特征稀疏和维度灾难问题。短文本适于使用Word2vec模型将文本词集向量化,且能够挖掘隐藏的语义信息。本文调用gensim库训练Word2vec模型,训练算法使用skip-gram,size为100,window设置为5,min_count为3,使用负采样(negative sampling)训练方法,生成游客点评文本词集的向量。

(3)场馆向量表示与聚类分析。首先,Word2vec模型无法区分文本词汇的重要程度,故引入TFIDF(TermFrequency-InverseDocument Frequency,词频逆文档频率)对Word2vec词向量进行加权;每条文本中加权过的词向量累加得到该文本的向量表示;每家场馆包含多条文本,场馆的向量由其包含的所有文本加权词向量取均值生成。其次,利用层次聚类法对场馆进行聚类,通过各类的高频词分析,挖掘同组场馆协同发展的文化基础,探究其协同发展路径。

3 上海文化场馆协同发展路径

基于前述方法,29家文化场馆被聚为5类,各类包含的具体场馆以及不同维度的高频词分列于表1~5。同类场馆在文化元素、情感体验、游客群体、区位交通、旅游设施与服务等方面存在更紧密的关联基础。文化场馆、旅游机构、管理单位可共同参与,依据各类场馆组合所发挥的聚合效应,促进文化资源优化组合、文化空间充分利用、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从而为游客打造多样化的文化旅程。

3.1 亲子之旅

第一类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两大热门场馆领衔。表1表明本组场馆以“孩子、大人”的“家庭、亲子”游为主,“科普、教育”是重要功能,游客普遍表达“学习、长知识”获得感,几家场馆的DIY体验和项目互动“有趣、挺好玩”,游客感到“愉快、惊喜、大开眼界”。

从文化元素和情感意象看,科技馆是上海的代表性热门景点,文化元素主要与“科技、科学”相关,传递了科技的“先进、神奇”和人类智慧的“伟大”等情感意象;上海自然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以及“栩栩如生”的展品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儿童科普兴趣馆包含“公安、消防、地铁、动漫、昆虫、泰迪熊”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面向特定主题,名气略小,但不少游客表达了偶然参观后的“惊喜”,如“意料之外特别有意思的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真是充满了妙趣童心”;上海电影博物馆讲述了上海电影辉煌历史,保存了电影制作与发展的“详细、珍贵”资料;上海玻璃博物馆艺术性和教学性很强,有现场烧制玻璃的演示,可以参与游戏任务,边玩边学知识,大人们可以拍照并享受“漂亮、精致”的玻璃制品带来的“梦幻”感。

表1亲子之旅高频词

可见,第一类场馆的共通之处是“寓教于乐”和“长知识”。据此,本类场馆可以依托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的热门引流效应,联合其余场馆打造“亲子之旅”。结合表1的高频词分析,建议本组场馆的协同发展路径为:

第一,以“科技、自然、社会”文化主题连通场馆。本组两家热门场馆的主题分别是科技与自然,但在展品设置、项目设计上有共通之处。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植物、动物、古生物、地质及人文五大类自然界和人类历史遗物,展示了生命画卷和文明史诗;上海科技馆有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等主要展馆,还有表现生物多样性的“生物万象”展区。在文化理念上,人类一直在摆脱自然束缚的道路上前行,尤其工业革命催促人类大踏步奔向科技怀抱,科技与自然看似对立,但当蓝天被雾霾掩盖后,人类又反过来思考如何实现科技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海电影博物馆本是文艺青年打卡地,但其展示内容丰富,有很多高科技影像设备和互动体验区,体现了科技力量。儿童科普兴趣馆有一部分涉及航海航天的模型和技术展示,另一部分涉及公安、消防、地铁等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可见,本组场馆在协同发展的文化定位上,可以“科技、自然、社会”为主题,场馆在项目设计、科普教育、展览策划、旅游宣传时可紧扣此文化定位。

第二,以研学活动提升场馆文化价值。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科技、自然、社会”相关主题可以为研学活动提供丰富素材,打造精品第二课堂。实践方面,一是要结合科普人员、学校力量及场馆的特色资源禀赋,合力策划研学活动内容;二是加强任务驱动型游览设计,尤其是地铁、公安、消防等主题馆可以设计诸如“警察与小偷”“救火啦”“我是小司机”等游戏任务,增加研学的场景化和趣味性;三是增加DIY体验项目,如玻璃制作、电影配音、微片拍摄等环节。

第三,以数字技术应用加强场馆内容展示。科技馆的“球幕、巨幕、设施、设备”是高频词,“电影、4D、影院、剧场”几乎是几家场馆的共有高频词。随着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动力引擎,文博会展行业的VR/AR/MR等沉浸式体验技术是大型场馆促进高品质内容供给的必要手段。本组热门场馆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突出,在场馆合作联动发展背景下,小型场馆亦可借助大馆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寻求技术展示的提升空间。

3.2 传统与当代之旅

第二类由馆藏极为丰富的上海博物馆领衔,且多数场馆区位相近,位于繁华地段,有非常好的空间关联。

从文化元素和情感意象看,上海博物馆通过“精美、珍贵”的文物藏品和精心布置的展览向游客展示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艺术,尤其“青铜器”藏品令游客“大开眼界”。私立博物馆以其“特色”收藏、“精致”物件赢得游客赞誉,如,马未都先生创办的观复博物馆的“金器”“佛像”“青花瓷”极具特色,文化意境上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和上海交响乐博物馆的高频词除了“工艺品、工艺美术、交响乐”等主题之外,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漂亮、优雅”的欧式建筑和“幽静”的老马路;上海外滩美术馆包括多个聚集于外滩地带的大大小小美术馆、画廊,“画展、美术、色彩”是游客认知的高频词,上海当代艺术馆则被游客评为“当代文人气息浓郁”“喜欢这里的闹中取静”。

表2传统与当代之旅高频词

可见,第二类组合体现了中西合璧、往来古今的文化交融特点。据此,本组场馆可以上海博物馆作为龙头,共同打造“传统与当代之旅”,跨文化组合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结合表2的高频词分析,建议本组场馆的协同发展路径为:

第一,以“传统与当代”文化主题连通场馆。上海博物馆、私立博物馆以文物精品和传统历史文化为核心;工艺美术博物馆、交响乐博物馆以独具匠心、文艺复古的意象和老洋房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余下两家以当代美术展览、文艺设计与欣赏为主。场馆在联合宣传、文案设计中可以突出各家场馆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同时也重点强调跨文化旅游中的多元化艺趣;情感意象上,可着力描绘传统文化“骄傲、价值”感与当代艺术的“清新”格调。

第二,以建筑欣赏提升场馆旅游价值。“建筑”是促使游客产生认知和记忆的重要元素,很多博物馆通过建筑传递文化特征,如上海博物馆的游客评论里大量提及上博的“天圆地方”造型;上海外滩美术馆的游客点评提到“光看这样的优秀历史文化建筑,就已经赏心悦目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位于租界时期老洋房林立的徐汇区,主楼建筑与“小白宫”十分相似,上海交响乐博物馆是由一座有故事的“老洋房”改造,“复古、文艺、浪漫、典雅”的元素吸引了很多老洋房爱好者慕名而来。场馆在宣传推介时亦可着力于本组场馆的建筑文化。

第三,加强文创和旅游服务。一是文创,上博展品涉及“青铜器、陶瓷、玉器、字画、钱币、家具、雕塑、印章”等,还有“镇馆之宝——大克鼎”,藏品多样性本适宜推进文创产品开发,但游客评论“文创产品稍微弱了些”“有点少”,或许本组场馆基于多元文化特点联合开发设计文创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二是旅游服务,私立博物馆的旅游服务工作最为到位,例如,“讲解”是观复博物馆排在第一位的高频词,其布置与现场环境也非常有特色,游客评论道“马爷的观复总是贴心又用心”。本组场馆在文创和旅游服务方面可互相取长补短,赢得共益。

3.3 城市记忆之旅

第三类中,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分别位于东方明珠、人民广场、南京西路,地理位置临近。3家场馆的展品虽有差异,但基本以上海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城市风貌为主题。上海邮政博物馆是领略上海邮政发展历史的窗口,体现了“老上海”风情,游客点评道“特别有历史沧桑感”。世博会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都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关,很多游客评论表达了对世博会场景的“历历在目”和“骄傲”情感,世博文化是上海的重要记忆坐标之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其建筑由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本身也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

表3城市记忆之旅高频词

可见,本组场馆典型的共通之处是存储了上海的城市记忆,可以联合打造萦绕于上海的“城市记忆”之旅。结合表3的高频词分析,建议本组场馆的协同路径为:

第一,以“城市记忆”文化主题连通场馆。上海“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的有关展品和陈设完整地呈现了上海如何从小渔村发展为繁华大都市,“十里洋场”与“故事沧桑”成为老上海永恒的集体印记;世博会的“盛况”、中国馆的“中国红”、3D“清明上河图”、沙特的“月亮船”等令游客印象深刻,近期的世博点评文本仍然频频提到这些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神秘”的大“烟囱”与“温度计”已成为“鲜明”标志。每个文化体系中存在一种“凝聚性结构”,推动游客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而集体记忆正是凝聚性结构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24]。本组场馆在宣传推介时可重点提取以上代表集体记忆的关键元素,以记忆线连通场馆,着力描绘“穿越历史,追寻海上旧梦、景仰现代史实”的意象。

第二,紧扣“记忆”主题策展,加强文化内容呈现与体验。2019年底,世博会博物馆举办“世鉴真章——世博历史文献展”,带领游客重温168年的世博记忆。该展很受欢迎,游客表示“仿佛又回到了2010年那个盛况空前的场景”!可见,紧扣“记忆”主题的展览策划是唤醒城市记忆的重要途径。本组关于上海历史展示的博物馆亦可借助特色馆藏力量,联合打造老上海记忆主题展。本组场馆的文化内容展示方式受到游客关注和肯定,如游客评论大量提及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中的360度虚拟影厅和令人震撼的上海市“沙盘模型”,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中的老上海生活场景做得“栩栩如生”。本组场馆在发挥已有内容呈现优势基础上,还可以加强互动体验环节的设计,这是游客评论中被多次提及的需求,如,邮政博物馆的点评“可惜有些设备坏了,不然可以体验一下”。

3.4 精品文艺之旅

第四类场馆是一系列新兴的现代文艺美术馆,以小众文艺青年或美术、艺术类专业人员为主要游客群体,他们在到访其中一家场馆后,往往有很大兴趣探索同类“宝藏场馆”。

表4精品文艺之旅高频词

从文化元素看,本组场馆以美术、艺术为主题,最具“浓厚”的“艺术气息”。文艺类场馆供给内容的最重要方式是作品展出,“画展、敦煌展、香奈儿、雕塑、波点、光影、瀑布”等各式艺术展览满足了游客“魔都看展”的需求,“伦勃朗、草间弥生、刘海粟”等大师自然也成为点评中的高频词。情感意象上,“漂亮、独特”是多数美术馆、艺术场馆的共有情感意象,这与艺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呈现一致,也即强调作品的独特创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游客情感态度以“惊喜、惬意、美妙、大开眼界”为主。设施服务上,“装置”是本组多个艺术场馆的共有高频词,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装置作品和互动式呈现往往能给游客深刻印象,如游客点评道:“倪有鱼的装置实在是太好看了,如同钟表一样珍贵”“黄色波点充气装置无限镜屋好赞。”

可见,由于品位和艺趣相近,第四类场馆的合作联动基础非常好。其中,西岸曾经有多家老上海站点和加工企业分布,现已配合西岸品牌,改造为各种展览场馆和艺术中心,形成西岸文化走廊。这是上海近年着力打造的标志性文艺项目,本组可以西岸为中心,打造“精品文艺之旅”。结合表4的高频词,建议本组场馆协同发展的路径为:

第一,增强游客身份认同。旅游是获得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旅游体验过程是游客自我建构的基础,更是在寻找个人与社会群体的联系与区别的身份[25]。文化旅游同样也是标识个体身份的标签,文化场馆类型选择、消费对象和方式都在叙说着游客自我意识或身份认同的内涵[26],标明个人的气质、特点以及与某个群体的归属。已有的实践和调研也表明,很多文艺爱好者乐于接受“文青”这样的归属,标明“艺术”身份。因此,本组文艺类场馆在不定期联合推出展览供给时,虽然各个不同的实体空间在内容选择、展品陈列、策展宣传、项目设计等方面各自精彩纷呈,但可以通过文化符号标注相近的情感意象,加强游客的身份认同,完成游客自我建构的需要。

第二,平衡艺术氛围和经济效益。有别于传统文物博物馆和热门主题场馆,本组场馆吸引的更多是小众游客。美术馆往往给游客“人少”的意象,如游客评论西岸的龙美术馆:“人少,安静,建筑很有特色”“人少、文艺清新、展览挺高雅。”但游客也认为:“艺术展一向人少,符合我们的期望。”不同于城市主流的公益性质美术馆,本组多数场馆需要平衡因人少导致的经济效益限制和游客艺术欣赏时安静的环境要求。因此,在中心场馆带动下,一系列地理散布的大小文艺美术馆可以共同策展和宣传,发挥联动效应,引导游客错峰参观火爆展览。此外,teamlab无界美术馆以“光影”艺术为特色,创造了“奇妙、酷炫、梦幻、浪漫”的意境,呈现的视觉盛宴获得游客赞誉。本组场馆在合作推介时,可以充分强调现代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特征,引导游客迈入此类新型美术馆。

3.5 图书馆与地方印象之旅

第五类场馆划分体现了主题相似性和区位因素共同发挥的聚合效应。如,上海图书馆和若干地方性图书馆以主题聚合,而嘉定图书馆和汽车博物馆同位于嘉定区,青浦水上图书馆与青浦博物馆沿湖相对;上海汽车博物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在文化元素和情感意象上又很接近。这种数据分析提供的覆盖范围广泛的跨区跨界合作共享模式或许是值得探索的文化场馆协同发展路径之一。

表5图书馆与地方印象之旅高频词

从文化元素和情感意象看,图书馆的高频名词一类是“藏书、环境、讲座、氛围”等典型公共图书馆要素,留给访客的总体意象是“安静、整洁、宽敞明亮、闹中取静”,符合访客对图书馆的预期;另一类以特色建筑、美丽景色为重要吸引属性的新兴“网红”图书馆,其代表性文化元素是“建筑、江南、空间、景色”,给访客留下“漂亮、宏伟、优雅、独特、古朴”等意象。图书馆主要访客群体是“读者、孩子”,主要目的是“看书、借阅、学习”,他们最集中的体验是“舒适、惬意”。表5中“游客获得”行表明,当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或景点合作发展时,会让本组场馆的游客群体多样化,文化亲子游、网红文化景点打卡也会带给游客更为丰富的体验。

可见,本组场馆在孩子、图书、文化、长知识、区位等关键因素驱动下,可以实现连通互动,打造“图书馆与地方印象之旅”。结合表5高频词及场馆特点,建议本组场馆的协同发展路径有:

第一,加强图书馆间合作联动。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上海图书馆藏书量大,丰富的讲座和文化活动体现了其公共文化机构职能。浦东图书馆良好的“氛围”和别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被多次提及,访客认为其是一个“好去处”。嘉定图书馆建筑沿袭江南书院风格,将古朴风韵与现代气质完美融合,被誉为全球最美图书馆之一,青浦水上图书馆则体现了优美湖畔景色和浓郁书香气息的完美结合。声名在外的“最美”风完全能够吸引很多外地游客“特意过来一览真容”,尤其是一些“走到哪里都要抽空去图书馆转转”的游客。本组图书馆应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加强文旅融合的合作研讨与资源共享,共同策划图书馆游览行程和项目安排,提炼各自优势因素多渠道宣传推介,彰显公共图书馆的旅游魅力。

第二,加强图书馆与博物馆间合作联动。本组的上海汽车博物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同为运输工具主题,前者有“丰富酷炫的展品以及好玩的模拟赛车游戏”,后者拥有很多古今中外船模,此类汽车与船舶珍品及其发展历史很受男孩欢迎。青浦博物馆与青浦水上图书馆毗邻,“上海古文明之源”和“申城水文化之魅”两大基本陈列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趣味性很强。可见图书馆推广文化旅游不能仅着眼于与其他图书馆合作,还可以与当地博物馆联合拓展文化旅游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多知识输出和项目体验,充分利用资源组合优势。本组场馆两两间有共性因素串联,合作联动最大的障碍之一是部分场馆间距离过远。但本组场馆在宣传推介时可以突出场馆间关联要素,给游客留下形象认知,游客即使在一次旅程中未能游览完全部场馆,重返相关地点时或有望成行。

第三,加强场馆的地方文化建设。独特的地方文化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动力之一,地方博物馆往往高度浓缩了当地文化。比如,高频词“地方性”是青浦博物馆的重要文化元素,游客提及“博物馆是青浦文化地,青浦是上海发源地”,尤其布局有趣的水文化展示馆是了解水乡青浦的窗口。公共图书馆是当地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其承载的特色文化也可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如亚历山大图书馆凭借其特色的埃及文化引得参观者络绎不绝。图书馆馆藏丰富,具有资源整合的专业优势,具备为游客提供当地文化信息资源的良好基础。据此,本组场馆在协同发展时应充分发挥共同的资源建设和展示优势,合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为游客绘制感知深刻的“地方印象”。

4 上海文化场馆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场馆的协同发展推进不仅涉及各个参与合作联动的场馆主体,还与一些外部因素相关。协同发展路径能否实现非常依赖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性保障工作。本部分聚焦场馆协同发展的基础需求,提出若干保障机制。

4.1 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作规划管理

文旅融合背景下,各文化场馆在建设和发展导向上应具有大局意识。文化场馆作为文化输出的主要阵地,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创社会福祉事业的文旅融合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尤其非营利公益性文化场馆在参与文化场馆协同发展时应当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其他有营利需求和任务的文化场馆也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产品供给的竞争性相对而言较小,并非说游客已经游览了一家场馆就不愿再去另外一家,只要有吸引游客需要的高品质产品,游客愿意走进更多场馆。因而,各文化场馆需要摒弃各自为政的本位主义观念,积极参与到文旅融合总体部署中,才更有益于做大做强文旅融合的蛋糕。管理方面,需要依托政府、旅游管理单位、行业组织等相关方的协作,成立一个可以负责文化场馆协作规划管理的机构,进行总体部署,以分工、分配、调动和共同建设等方式来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合作的顺利进行;界定好各文化场馆在整个文旅生态中的生态位,探索各场馆的短期融入方式与中长期规划定位;制定促进场馆协同发展的利益共享和协调机制并提供政策保障。

4.2 优化软硬设施,巩固合作共享基础

文化场馆协同发展极度依赖基础软硬件设施保障:第一,促进合作场馆间交通条件改善。交通便利与否是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依赖公共交通外,场馆间可探索合理的私营交通工具共享方案,在综合权衡收益与成本的基础上规划游客接送路线、班次安排等问题。第二,除常见的收费场馆推出联票、通票、旅游套餐外,可以考虑推出场馆商业配套场所的通用消费优惠券,增强经济收益的联动性。第三,数据时代,场馆建设和运营中的所有相关数据资料都可能助力场馆优化发展,各场馆可根据合作需求和目标来共享共建信息资源平台。第四,加强与旅游网站、票务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实行联合宣传,共享文化传播渠道。第五,其他软件设施的共享,例如,场馆间的工作人员、讲解人员、特殊才艺人员等人员方面的合作共享。

4.3 拓展融合网络,推动多元交流合作

从生态系统视角看,“协同”要求系统内同质对象共生,也要求系统内外异质对象共生,即除场馆间协同发展外,长远看各组场馆要进一步拓展融合网络,增进交流互鉴。一是与上海其他旅游景点加强合作,将文化场馆之旅纳入其他文化旅游线路。二是与其他地区文化场馆合作。例如,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集中,交通便利,地缘相邻,人文相亲,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引领下,长三角文化旅游一体化正在推进中,各地文化场馆的合作共享是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展现长三角文化魅力的可行路径。三是拓展全球视野,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文化场馆、文化机构合作,不断提升和丰富文化场馆的内容品质。

5 结语

促进文化场馆的旅游发展是推进文旅融合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文化场馆的合作联动、协同发展可以为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输出。本文采集上海代表性文化场馆的网络评论数据,基于加权Word2vec模型挖掘场馆间隐含的语义关联,使用聚类分析方法生成了若干场馆组合,结合高频词分析提出各组场馆协同发展的路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选择文化场馆聚合对象,挖掘协同发展路径,丰富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景点合作的研究思路;跳出传统的文化场馆分类视角,基于文化元素、情感意象、区位分布等因素叠加而生成的文化场馆组合,可以为各场馆合作对象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本文分析聚焦于文化场馆,由于数据源有限及数据采集手段限制,未能采集到专门针对文化场馆活动项目的评论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深入挖掘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文化场馆的资源利用。在场馆协同发展路径和保障机制方面,后续要进一步结合行业实践调研来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方案。万物互联时代,不少沪上文化场馆推出了在线游览、线上演出项目,丰富了居家民众的文化生活。在线新业态、新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场馆地理空间限制,具有更有利的合作共享条件,文化场馆在线协同发展将是未来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猜你喜欢

场馆博物馆图书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博物馆
图书馆
场馆风采
露天博物馆
去图书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