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乳:品味科学与文化》本科课程教育国际化探究和课程思政实践

2020-09-26胡锦华刘小鸣张丽娜周鹏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双一流课程思政

胡锦华 刘小鸣 张丽娜 周鹏

【摘要】基于核心学科课程的大学本科全英文课程是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具体教学表现。本文从全英文授课与本科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学术修养和爱国情怀的培养关系入手,依托《乳:品味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食品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思政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及探索科学前沿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学术创新思维和思辨批判能力,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不仅仅训练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树立了当代大学生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双一流”学科人才。

【关键词】全英文国际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双一流”学科建设  乳品科学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2017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JG2017011);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1022011004180010);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研究(JNDJ2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101-02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益频繁的对外科技交流为国际化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英文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院校完善学生培养方向,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重要实践。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本科毕业生,是培养食品“双一流”学科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基础。在价值多元化的复杂社会背景下,高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但是“课程思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地推动“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实现。在传统的全英语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主要聚焦在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传授和培养上;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则未过多设计和展开。实质上,全英文教学是大学生文化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前沿,这决定了加强其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因此在《乳:品味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实践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注重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与时俱进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将全英文教学的专业选修课堂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所,具体实践“三全育人”基本原则,实现通过课程思政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

1.《乳:品味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食品学科的本科生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是本科教学全新的探索,高校的教育理念必须转化,勇于创新;对本科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实践。《乳:品味科学与技术》全英文国际化课程以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和以乳品科学为代表的食品学科的专业基础教育为基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精心制定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重点拓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本课程建设目标是开展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以期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及探索科学前沿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学术思维,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训练与完善,并拓宽其国际化视野和提升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为“双一流”学科培养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之上,本课程还通过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对思政课程的补充。目前本课程教学团队只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将“课程思政”的目标落细和落实。在达成既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之外,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实现“课程”与“思政”的贯通和融合。首先本课程致力于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课程组集体备课深挖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厘清两者的内在联系;最后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演讲和主题活动等形式,使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有机结合。

2.教学方法与手段

2.1教学模式先进化

(1)小班辅助教学讨论的探索

在正常授课的基础上,增加以小班规模进行讨论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课外课后辅导进行教学成果巩固。小班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个性化培养本科生,更加公平地发布教育的资源,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增加与授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教学活动的中心将向每一位学生开发,增加所有同学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数字化教育的推动下,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翻转课堂。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将倾向于让同学们在开课之前就自习课堂知识,而课堂之上,则是互动的教学空间,既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家在一起答疑解惑,利用习得的知识进行各种相关话题的讨论和探究等,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与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国际最新学科信息都能在互联网上平等的获取,学生们能更好更快地接触到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学的国际化。

2.2专家讲座国际化

本课程引进国外专家讲学计划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层次和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定期邀请海外乳品专家教授参与《乳:品味科学与技术》部分章节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向学科领域专家面对面学习和交流的宝贵机会。通过系列学术讲座的举办进行该领域的前沿探索和最新进展的宣讲,使得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得到拓展,引导学生培养多角度、全面化的学习思考方式。目前,依托我校“乳功能配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我们已经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的国际专家有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Joe Regenstein,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Stephanie Clark,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副教授Kasper Hettinga,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教授Nidhi Bansalfu,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副教授YacineHemar和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副教授Don Otter,这六位教授在前期都有来江南大学讲学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学习批判性思维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本课题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课程组不断打磨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思政元素,不断完善思政教学评价。

第一,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把立德树人融入全英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英文教学素材有机融入“乳:品味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加深对中国乳品行业的了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制作中国乳企的国际评价的相关视频、音频材料,让学生课前听译准备,课堂现场口译,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发展,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同时,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乳业品牌进行市场调研,分组进行课堂口头汇报,让学生意识到身为中国未来食品人所肩负时代使命。第二,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视角学习西方科技文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针对关于国外乳品行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布置了课前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素材,进行批判性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宣传意识。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加强对党的环保工作的宣传,坚定食品学子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

3.考核(考试)方法

3.1课程探索小论文的撰写

小论文的题目开放给学生自行拟定,学生们自己进行文献的调研,亦可以辅助简单的实验,将文献调研的内容与课堂所学的理论进行结合,对自拟的课题进行分析、解剖、归纳、总结,最终完成课程论文一篇。探索性课程小论文的训练目标是综合提高文献查阅、归纳总结和写作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指导实践的能力。

3.2课堂报告的讲演

进行小组分组,让每组同学围绕一个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或者一个特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资料搜集和PPT制作,并进行课堂演讲汇报,锻炼了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teamwork的协作能力,也对大家的演讲与沟通能力有所训练和提高。

3.3开放性论题的笔试

考试将主要为开放性的题目,总分为120分,6题每题20分,学生自行选择其中5题进行作答。这种开放性课题的考试形式更灵活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更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允许学生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而不是培养死记硬背、生搬硬造等机械化的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科研的严谨。

3.4加强课下学习并计入考核,以巩固基本知识点,帮助理解重点、难点。

4.课程思政在教学评价中的实践及其教学实践成效

考核评价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时除了知识和技能点的考核外,素养考核应该要有效融入以下几点:(1)学生是否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较好地达成学期开始设立的学习目标;(2)学生在英文汇报展示时是否较好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3)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前课后的小组活动,能大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4)学生能否表现出较好的活动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除此之外,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全英文课程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因此将学生的自我学习也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把学生自我学习的评价纳入整体课程评价中,也就有效地把思政内容融入英语相关课程的评价体系中,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全面把握,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本民族科技发展的重要内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5.结语

全英文课程是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具体教学体现,《乳:品味科学与技术》课程在全英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引进了最新的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教学课件,将先进的国际流行教学模式运用于课程体系中,加强了本课程的国际元素,通过全英文的教学与指导,努力提升学生的整体英文和专业水平,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奋进中的新时代培养既专业一流又外语一流的国际一流人才。在全英文教学时主要使用来自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和语言材料,使得学生能够直接接触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对教学材料进行筛选、辨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达到预期的语言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教学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将习近平青年教育观融入理工科“双一流”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工科类高校摆脱重视专业技能轻思想教育的短板,通过育人理论逻辑守正和方式创新统筹各个因素、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实践“青年教育为了谁、为什么教育青年、把青年培育为什么人、对青年进行什么教育、如何教育青年”等重大理论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各项既定任务时,展现了较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在本课程的建设中,课题组基于大思政的格局背景,從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考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努力构建和实践程思政的指导原则,培养既富有知识素养又具备道德水平的又红又专食品人才。

作者简介:

胡锦华(198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双一流课程思政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