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走进生态课堂的思考与应用

2020-09-26连少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生态课堂思考

连少敏

【摘要】本文主要先简要地概述生态课堂的概念,紧接着阐述生态课堂的资源保障以及建设生态课堂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应怎样建设生态课堂的措施。

【关键词】乡土资源  生态课堂  思考  应用

【课题】本论文系《乡土资源走进生态课堂的思考与应用》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PKTZ18018?鄢。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33-02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的生物已经纳入了新课程体系。市级和县级响应这个改革,纷纷在各自学校的教学实行改革创新。目前,老师还是在一如既往的向学生单纯的灌输知识,但是由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无法将生物知识与环境知识相融合,缺乏判断的思想。

一、生态课堂的概念

生态课堂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课堂是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一起为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而努力,一同探索属于双方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依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在课堂上大多数还是以老师为主,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走,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做出相应的改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课堂上要围绕学生的思想将知识进行拓展。老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思考,引导他们自主的学会总结内容。学生的自主能力加强,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1]。

生物世界非常奇妙,有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生物教师应当充分探索教学资源,尽可能让课堂内容更加五彩斑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乡土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这部分资源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能够充分拉近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为课堂增光添彩,活跃课堂氛围,让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拓展自然生态方面的乡土资源,也要介绍文化生态方面的乡土资源,从自然角度和人文角度共同开展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建设生态课堂的资源保障

(一)资源保障

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于蘑菇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进行蘑菇建设时,要充分地考察当地的环境设施以及地理位置。首先学校位于农村,地理位置优越,为蘑菇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大多数也都来自于农村。他们每天从此地经过,自然而然的对于周边的环境多多少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經费的来源

蘑菇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每家每户拥有两千平方的菇房,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的投入光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学校通过自筹的方式进行施工,另一个是向上级部门申请拨款,但是在款下来之前,目前的所有的资金都应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的开销,要实现专资专用,不得超出所规划的范围更不能出现贪污这种情况。

三、建设走进生态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

由于当地种蘑菇还是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种植过程,在传统种植蘑菇过程中,对于蘑菇施肥的方式主要是一些农弃废物和一些动物的粪便,但是这些农弃废物、牛粪并没有很好的得到排放,对当地的环境、水资源、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也会间接地影响当地蘑菇的产量以及质量。

(二)学生及家长的原因

学生的原因:因为原始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自然的探索,学生渴望不同的教学方法,渴望知识,渴望对自然进行探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体地位一节课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只是负责吸收,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家长的原因:乡土资源无法与生态课堂融合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父母,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有限,人们思想比较传统,在传统的家庭中孩子较多,家庭条件有限,父母经济压力大,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造成他们对学习的懒散,学生对学习没有自觉性,对学习把握不到位,学生自己内心深处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2]。

(三)老师的原因

大多数老师还是依照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依照课本的内容进行阐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因为,大多数老师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是一如既往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不够理解,只知道死记硬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老师现在对一些新颖的东西还尚不能够接受,教师的思想改变程度较慢,不能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完全就是照本宣读,对于学生了解程度不够,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降低了教学质量。但如果不能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生态课堂无法建立。

四、改进的措施

(一)老师要更改自己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要定期组织学生从附近的植物研究,把不同的植物之间进行分类以及制作每种植物的标本。可以让学生根据校园内的植物园,依照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规划一个合理的方案,学生自己进行独立实践。还可以让学生研究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和不同生物种群之间是怎样竞争与合作为目的,探究是不是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样“强势者有肉吃,弱势者干看着”。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本地的蘑菇的栽培开始研究。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

(二)绿化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教师应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德智教育,一个学生尽管获得了高质量的知识水平,但是学生本身的德智教育不足,不符合全面发展的理论。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课能够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找寻方法,学生回到家感知环境污染的后果,然后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会带动各位家长的环保意识增强,共同努力,治理污染,从我做起,人人都有责任,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付出行动[3]。

(三)家长与学生想法的转变

学生与家长也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家长要支持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活当中,家长要转变自己的思想方式,在乡村教育中,学生本身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状况较差,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一个监督的情况,所以家长要及时转变的思想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劳动后的开心与快乐,学生要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学习状态中,不能把学习当作儿戏,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学生也要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对学习要有自觉性。

(四)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乡土资源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应当巧用乡土资源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价值,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升教学的趣味性,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对教育领域发表过著名理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物,也是一项特殊的艺术,其不仅仅在于为学生们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探究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贯彻以上教育理念,生物教师需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置课堂活动,思考有效的教学开展形式,多加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立足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开展教学,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生物这门学科。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充分展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探索。当学生们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精妙与乐趣时,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起了对于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在进行教学活动设置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既注重课堂的知识性,又注重实用性,让学生认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且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到学好生物这门学科将会让自己受益终身。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本地的生物产品,生态蘑菇、生态水果、本地龙虾等,并且为他们详细讲解每一种生物产品的特性,让学生们充分认知到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同时,这些生物品种不仅仅是人民大众生活的消费品,而且也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通过对生物的特性進行改良和优化,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社会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型作用。因此,学习生物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学生们不仅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能够增长见识,深化对于世界的认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通过将各种类型的乡土资源融入到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能够促使学生们在心底建立起对于生物学科的憧憬与期待。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们共同讨论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活跃课堂氛围:生物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在未来的某段时间,人类将利用精妙的生物技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并通过基因工程改良各种生物的性状,利用细胞工程培养新生物品种等等,当学生们听到这些应用前景时,内心将会十分兴奋,目光之中充满好奇,从而在内心之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五)将乡土资源融入到课堂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本地生态资源,让课堂充满本地的乡土味道,要充分认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能够营造高效率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地面上的植物”这一节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公园、森林等自然资源来作为案例开展授课,提前到森林公园进行考察,为学生们拍摄相关的照片和视频,总结生物多样性问题,让教学准备更加充分。然后,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们呈现相关的动画、视频、图片等等,调动多种感官开展学习。同时,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详细分工,每个人都要严格按时完成自身的任务,并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和探究:你们能够发现公园之中有哪些植物吗?能够精准地叫出每种植物的名称吗?能否尝试给植物进行分类?当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时,将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要在课堂上将知识与生物环境结合起来,这个需要老师依次采访每个学生自己对环境的了解与认识,参照学生对环境的不同认识为学生建设一个原生态的课堂。此种方法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进来,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使学生的成绩提高,自律性提高;又可以使家长放心。最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更改我们的教学方式,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弥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2]章兰芬.陕北乡土生物资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12期

[3]徐敏.《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尝试》.《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28卷)第1期

[4]孔繁翔.《环境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生态课堂思考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