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润泽学生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26程科
程科
[摘 要] 发掘校园美育资源,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弘扬“爱·美·和·雅”的校园文化,在美育涵育女性素养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 美育探索;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文化涵养;机制完善;知行合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多年来,学校在美育涵育女性素养方面积极探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培育在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担当的“优美、优雅、优秀”的现代女性职业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掘校园美育资源,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弘扬“爱·美·和·雅”的校园文化,为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三优、两担当”现代女性职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美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德育先进集体等。
一、培养目标突出美
学校坚持“教育立美、以美育人”,以女性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突出“爱·美·和·雅”校园文化内涵,确定了学校美育工作“234”的总体目标:“2”为“双担当”,即在家庭能够担当勤俭持家、抚育子女、孝敬长辈的责任,在社会能够担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责任;“3”为“三优”,即优美:心灵纯美、语言甜美、行为雅美、身体健美。优雅:志趣高雅、举止文雅、学识博雅、形象秀雅。优秀:品行端正、一专多能、见贤思齐、人际和谐;“4”为“四自”,即自尊:恪守人格尊严,抵制各种诱惑。自信:正确认识自我,激发个人潜能。自强:勇于参与竞争,不甘平庸落后。自立:掌握生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将美育目标要求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引领学生不断提升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做到内外兼修,成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现代女性职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构建美
学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将美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了音乐欣赏、形体、形象设计、茶艺、插花等课程,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为更好地提升女性综合素养,还建设了女性人文素养实践馆,制定统一的训练标准,形成“女性素养提升”特色美育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了《歌曲弹唱》《舞蹈创编》《女性“六艺”》等10余本校本培训教材,以课程的校本化促进美育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学校共立项“中等职业女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等美育相关课题9 项,获奖论文96篇。
学校将美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在课堂教学时正式规定固定的美育训练板块时间,专门用以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拓展训练。还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女性人文素养训练。每天早晨,在优雅的中外名曲伴随下开始的晨读和站姿训练,熏陶了学生的高雅气质;中午学生身穿制服、脚蹬高跟鞋、手拿文件夹的走姿训练等,培育了淑女风范;课后学生通过礼仪、书法、插花、茶艺、国画、烘焙、音乐鉴赏等各类社团活动,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这种不是课程的“课程”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可闻、可感。经过三年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耳熟能详近百首世界名曲、精美散文,而且使她们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逐步成长为具有“文化底蕴、娴熟技能、端庄优雅”的女专人。
三、校园文化涵养美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通过多年积淀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把学校“爱·美·和·雅”的特色女性文化内涵渗透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方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讓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学楼一楼走廊里悬挂的是古今中外杰出女性的大幅照片和生平事迹,学生感受到巾帼不让须眉的光荣和自豪;二楼走廊所展示的是学生的艺术画和手工作品,学生每日欣赏着学姐学妹的创作作品,收获的是高雅的艺术熏陶和审美教育,感受着“我的校园我的作品”的自豪感;三楼走廊呈示的是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的照片和历届毕业优秀学生的照片,学生在身边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开放的图书走廊及无人值守的图书角,给学生创建随时随地地汲取知识的“书香校园”氛围,这既为学生创设了自由阅读的空间,也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使学生能够在“大美育”的环境中感受美、认同美、展现美。
四、机制完善助力美
学校制定了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实行校长负责的美育工作管理体制,成立了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等处室按照各自职责抓好美育相关工作。还邀请大连市妇联、大连教科所等单位专家从美育理念、美育方法、女性素养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学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让全校师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美育的深入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处室在制定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时,都对美育工作做出安排,对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提出要求,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美育合力,教职工自觉把美育融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管理,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以美育人”新格局。
学校把美育教师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专兼结合方式配备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教师。还成立了声乐、舞蹈、书法、国画等教工社团11个,参与教工达112人,占教工总人数的89%。通过严格选拔,挑选出30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学校 “美育讲师团”,并对其进行高端培训,以提升美育教学能力。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成立了学校“美育专家委员会”,聘请陆士帧、杨道立、红梅、夏军等20余名国家、省市女性名家、名人作为学校的兼职美育课程专家委员,形成了专兼结合、内外结合的美育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美育教学质量。
五、知行合一创造美
学校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建成了家居生活馆、美育馆、幸福馆三馆合一的女性素养实践馆,依托26个功能体验区以及女生社团、少女沙龙等活动,把美育特色教育生活化,让学生以“女儿、妻子、媳妇、母亲”等不同角色体验未来职业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人生轨迹以及家庭和社会“双担当”的快乐与责任。还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训实习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深入到生产服务一线和街道社区、养老院,开展学雷锋、献爱心、送温暖等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播美、展示美、创造美,增强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实践能力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多年来,学校结合女校及女性素养教育的实际,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的女性职业素养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而且专业对口率高、薪酬水平高、岗位的稳定性高,受到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责任编辑:刘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