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学校教研活动更有实效性

2020-09-26慕海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有效性探究

慕海涛

[摘 要] 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文章从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着手,从打开教师的隐蔽区和盲区、自我反思、团结协作、重心下移四个方面阐述并提出解决教研问题的方法,对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校本教研;有效性;问题;探究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校本实践性研究活动。因此,每一所学校都十分重视教学研究,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常态化地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但是,从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实际效能来看,我们的教研预期与实际开展的结果大相径庭,活动实效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教研活动运行态势上看,学校组织开展的每一次教研活动,虽然都能按照规定程序和环节有序落实,但实际上还是被动的、机械的、凌乱的、浅表的,参与的部分老师根本不能打开彼此的隐蔽区和盲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持续着这种无为状态,自欺欺人地浸泡在消极、应付、虚伪、吹捧、等待、煎熬的气氛中……这样的教研活动简直可以说是在消磨时间毫无价值意义可言。学校与其如此这般煎熬开展这样的校本教研,为什么不能审视教育现状对教研活动加以变革创新呢?为什么参与者不能以开放、吸纳、借鉴、包容发展自我的胸襟和态度,打开彼此封闭的学科壁垒和隐蔽区,真正实现知识的短兵相接和思维方式的智慧碰撞,扩大视野,收获发展呢?

第二,从教研活动的探讨交流上看,很多教师都固守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相互“搔皮摸肤”“隔靴挠痒”,轻描淡写地说着言不由衷无伤大雅的话语,丝毫不触及问题症结,只是优雅地在原地“打转”,实在迫不得已才稍微动点真格,也只是擅长质疑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却从不习惯分享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不足,对待别人出现的教学问题,批驳的是头头是道,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却巧妙掩饰,避重就轻,虚晃一枪,草草收兵,毫无实际意义。

第三,从教师专业成长及发展的角度看,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我固化的特征,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纵观大部分年轻教师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读了四年本科或者接受更高学历教育的教师,毕业后走上讲台开启教师生涯,承担几年某一学段的专业学科教学,就基本定型成了某一学段的水平。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教学中,更多的视野和更多的精力大部分时间都基本停留和关注在自己专注的“专业学科”上,甚至是专业学科中的某一学段,没有构建一个真正的“大学科观”,当然,也就教不好自己的专业学科了。

目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过去所谓年轻的教师也随着老教师的退休,历史性地走上骨干、带头人及教研组长的岗位。但是这些正在成长中的老师,好多人根本不知道骨干、带头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真正内涵、职责和工作任务,致使在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中,常常呈现出被动、无序、盲目、跟风的状态,毫无自己的思想,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最终就是一盘散沙且毫无意义的。

第四,从教研活动合作探究上看,很多教师缺乏团结协作的教研精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良好。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常常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自认为经过多年的锤打磨砺,自己就是这一学科的行家里手,即便不与时俱进学习他人也可以独步天下,从而缺乏团结奋进的胸襟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不想、也不屑与同行合作交流,说穿了就是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学气质。一项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成年人在体力上的合作要比智力和精神上的合作容易得多,但在智力和精神的合作上却比体力合作困难,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广大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相互学习,相互扶持,共同接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真正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就可以彻底避免知识和个性的“窄化现象”,真正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那么,如何组织开展有实效有意义的教研活动,真正助推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和科学发展?主要应该破解以下难题:

第一,教研活动要千方百计打开老师彼此的隐蔽区和盲区。到底如何打开?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这就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教研活动参与者必备的自我素养。教师只要专业、博学、精进、敬业,认真,爱研究,教研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二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教师要始终做有心人,善于捕捉教育教学背后隐藏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然后加以分析研判,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才跟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三要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自我觉醒和向他人虚心学习的精神。“认识你自己”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人一生都在探索的终身课题,一个人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反过来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在别人认为不是问题的地方找寻出别人忽略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探索、研究、行动、反思,就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就已经开始了真正的教研。

第二,教师要有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时代赋予了我们伟大的教育责任,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每过一个教育阶段,都要对自己的“心路历程”进行“回头望”,梳理盘点自己这每一阶段的成绩、问题,科学地研判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加以破解修正自救。同时要定期不定期“格式化”自己,适时对自我实施“清零行动”,放下一切包袱和压力,重新启动,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研究,要敢于揭短亮丑暴露自我,积极寻取同行伙伴问症把脉,对照反思,查缺补漏,虚心学习请教,不断修正完善,凤凰涅槃,开始新生。如果一味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迷失自我,就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自毁长城,贻笑大方。

第三,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时下,很多教师忙于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不知道如何去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对上级下达的一些教改实验或专题研究简直就是“老虎吃天——无法下手”。因此,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显得至关重要。简单直白地说,教师首先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意识,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突破口”,善于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的有实际意义的“微问题”,经过认真思考提炼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不断研究、攻克、破解,从而用来指导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四,新时代已不是一个孤军奋斗的时代,新教育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一位教师仅仅通过个人努力追求个体的优秀,实际上很难取得更大的进步个更多的成绩。“要想走得更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更远,一群人走”。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生产力。

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无论是质量提升,还是学校发展,没有家长、教师、学校、社会之间的紧密配合,最终都不可能取得美好的未来预期。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抛弃“同行冤家”这一传统的行业观念,把同事伙伴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相互学习,相互扶持,才能共同走向成功。因为——同行的质疑和挑战是我们自身不断进步的源泉。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群体意识,抓住课堂教学,抓好集体备课,抓好校本教研等群体活动,边教學边研究,在不断模仿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超越,才能真正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端”教师。

第五,全员参与,重心下移。教学研究是一种深层次的人文活动,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方显神功。这就要求:首先,校长一定要亲力亲为,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教研环境,引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精心组织,带动专业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共同学习,不断探索实践,破解教学难题,形成最佳教学方案。其次,教研活动要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反复追问反思,彻底实现教研工作模式的重心下移。在教学空间上,要关注学校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研究、指导。在教学要素上,要把重心从关注教师的“教”下移到关注学生的“学”,包括从教师到学生,从教法到学法,从教材到学材,从课前到课后,从课内到课外。在教学环节上,要从教材教法等上游环节下移到有效作业和有效评价等下游环节,把学生学习能否全面掌握知识、巩固应用和形成技能作为教研活动的落脚点。再次,学校要积极采取多种激励机制,鞭策鼓励教师永远保持一种“行走的状态”,走出自己的“学科本位”,走出自己专业的“误区”。这样,上下一心,全员参与,我们的教学研究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教育的情怀源于对教育的痴爱,达于信仰,根却在教学研究上。所以,学校教研的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殷勇鹏.校本教研培训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

[2]任学谦.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支持系统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革新,2011(7).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有效性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