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
2020-09-26李冉
李冉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动机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试图建立一个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式。通过对32名研究生填写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访谈内容的整理,证实了以上理论模式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证实了教师对多模态话语的选择与学生学习动机密切相关。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外语课堂多模态话语来提高教学成果的建议,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多模态 教师话语 内在动机 关系
1.引言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话语具有极强的发挥性;外语教师可通过身势、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空间布局、运用课堂物品,以及PPT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网络远程教学、FTP资源共享等现代科技媒体进行授课。众多学者都对外语教学的多模态性采取关注并进行了研究(Kress et al,2001;Kress,2003; Jewitt & Kress,2003;Kalantzis et al,2005;李战子,2003;胡壮麟,2007;顾曰国,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10 等)。外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多模态话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其在外语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需要通过学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不断努力来实现。
2.课堂多模态话语设计
由于外语这门学科与其他课程存在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并非教授-吸收这一直线过程,由学习转为习得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语言习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需要进行反复的实践指导并且投入大量的教学时间才能够达到习得的目的。但是在绝大数外语课堂里并不能够满足每个学生将所学知识完全习得的目标,因此教师采用多模态话语既改善了课堂的枯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教师言语设计
基于双语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当中,不再拘泥于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教师言语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调动情绪、评估测量学习能力与水平、解释术语和文章大意诠释、利用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及任务实施。教师言语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适用于课下监督。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长期监督和言语上持续性的反馈(feed-back),言语反馈应该根据个人学习特点和自身情况进行设定,具备针对化、區别化为主的特点;然后使学生改变自己的归因方式,对学习的结果做可控性归因,对成功或失败做内部归因。教师在反馈方式中,对学生的活动、项目的完成提供特殊的评价方式,如某个特定的仪式或庆祝活动,作为课程的结束;变换信息呈现的方式,练习、测试、演示、小组活动交替进行,使课堂的进展错落有致,循序渐进。
2.2视觉模态设计
2.2.1PPT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程讲解中需要借助多模态PPT课件,在此教学环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多模态设计与展示的机会。PPT设计主要包含:色彩、符号标志、超链接、图片、任务指示、利用音频和视频来提升学生动机。教师将学生分成4到6人的讨论组,要求学生大量的搜索文献、围绕课程相关话题进行查找、选择和检阅,通过分工合作,将个人所收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共同设计PPT 课件并进行课堂展示。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行动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PPT的设计类型中,最常见的模态组合是文字与图片,同样也是PPT 演示文稿的主导形式。
文字与图片的组合模态不仅用来呈现目标信息,解释概念,而且要与表格、空白填充、文字变化交相呼应。如何整合这些模态并发挥整体的作用,需要教师了解PPT设计的运作原则。一般情况而言,PPT课件设计主要是完成课程的情境模拟。教师在PPT等多模态课件的协助下完成课程任务,同时教师的言语模态完成了动机提升中的目标激励和评价性激励,(张德禄2012)。因此课程活动与学习情境的设计需要模拟实际场景,设计具体的role-play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的设计需要结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多种模态的融合。从而达到引起学生注意力,强化自我决定感,最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2.2.2身体语言设计
教师在使用身体语言的时候,需要从目光接触、距离、视角三方面入手。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位置远近影响教师的关注程度。教师需要全面地环视整个教室,多与每个学生产生目光交流,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一方面要与英语成绩较好、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目光接触,另一方面也要与前排积极好学的学生表示肯定和赞许;但也决不能对基础差的学生、后排的学生视而不见,通过目光接触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身体姿势的变换;教师的自我定位应与学生保持平等,除了与正面的学生进行互动,应随时变换在教室的位置,尽可能的关注到大部分学生。
3.学生学习内在动机与多模态话语的关系
3.1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逐个访谈的方法。问卷调查用以了解学生所认同的能够促进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师多模态话语;逐个访谈用以了解哪些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如何更有效地将相关的多模态话语结合在一起,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中有哪些模态更能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数据和逐个访谈过程中学生反馈的对教师多模态话语的见解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3.1.1研究设计
在整个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对32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逐个访谈,找出占据学生内在动机的主导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多模态话语的类型,利用分析数据的方法了解它们在教学中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效果。
3.1.2研究程序
本部分研究学生学习内在动机与多模态话语的关系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逐个访谈,调查范围是18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发放问卷32份,收回有效问卷32份;通过问卷调查,共总结出20条学生共鸣度最高,易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自我表现这两个内在动机的教师多模态话语。逐个访谈的参与者是18级外国语学院32名研究生,在访谈结束之后,对采访内容进行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