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屋顶农场经营策略探究

2020-09-26聂健赟

上海商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屋顶农场农产品

聂健赟

近年来,作为一种最早起源于发达国家城市中心的新型商业形式,屋顶农场正在上海逐步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种以都市农业为核心,涵盖商业、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商业形式,对推进都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分析现有屋顶农场的经营模式及经营现状,尝试寻找出最适合上海屋顶农场未来发展的经营策略,助力上海都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屋顶农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屋顶农场除了正常的商业、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之外,对于城市绿化、减少碳排放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屋顶农场给城市所带来的益处,之前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总的来说,这些益处可以归纳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这三个维度。

1、 屋顶农场的经济效益

屋顶农场最为直接和显著的特点是其所带动的周边地区本地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环节。面向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周边居民,屋顶农场所生产的农产品,尤其是有机农产品能够为农场的运营者可带来可观的利润。其次,还能为建筑提供新的开放空间及景观设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物业价值。屋顶农场还有着对建筑进行恒温的功能,起到节能作用。

2、 屋顶农场的社会效益

屋顶农场增加了周边地区的绿化面积,提供新的公共娱乐空间,还能为周边社区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在鼓励周边社区群众参与农业生产体验的过程中,屋顶农场同时也向青少年提供了食农教育,这能够促使远离乡村的他们更加亲近自然,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

3、 屋顶农场的环境效益

屋顶农场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减少了运输、包装环节中所产生的额外碳排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还能够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情况,保持水土,起到对建筑物吸音与隔音的作用,这使得城市噪音污染也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屋顶农业也促进了“地产地销”这一概念。地产地销是“地域生产•地域消费”的缩写。这是一个在日本十分受欢迎的概念,它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几个好处:首先,居民可以随时吃新鲜的时令农产品,而且保持新鲜度,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振兴和对该地区居民的凝聚力。另外,它维持了周边社区的传统饮食文化,当然,它也减少了农产品运输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食品里程)。作为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形式,它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因为农场就存在于消费者身边。

德国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ZALF)研究员施佩希特在2013 年的一项研究中提出,屋顶农业作为人口稠密的大型城市的粮食生产战略,也值得特别的关注,传统农业的耕地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这个现象在没有足够农业用地的大城市中更为突出。虽然在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潜在利益各不相同,但将建筑物和农产品生产整合所带来的新资源将使所有区域受益。存在于屋顶农业背后的构想是尝试通过整合都市中现有的资源来更有效地组织未来的粮食生产。如果城市所产生的副产品不被浪费而是进入新的循环,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重复利用,这便可以使其更好地实现潜在的协同效应。

二、屋顶农场的现有经营模式探究

屋顶农场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其经营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屋顶农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公益慈善为目的,另一类则是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

1、公益性屋顶农场

公益性的运作模式又分三类,一是以科研教育为目的的科教型屋顶农场,各个高校及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为取得实验数据及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这类农场的代表是同济大学的“JOY GARDEN”屋顶农场,农场不仅结合立体绿化的现场教学、系列立体农作物的评估和专题测试,还在其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跟踪实验。

其次是为改善城市环境,向居民提供无公害农产品的环保型农场。运营者一般以各个非政府性质环保组织,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为己任。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地区,成立于2010 年的“地狱厨房”屋顶农场。它的日常经营活动都是由提倡素食主义保护环境的志愿者来运营,向周边居民赠送绿色农产品,宣传他们的价值主张。

第三是为改善社区环境,提供就业机会。由地方自治团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为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岗位,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一模式的代表包括位于美国西雅图的“灯塔食物森林(Beacon Food Forest)”,该农场的地方自治团体尝试把社区周边建筑屋顶的公共空间转变为美食森林,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使社区居民吃到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

2、商业性屋顶农场

商业性屋顶农场的经营模式往往以获取商业利益作为首要目的。而在这之中又主要包括获取商业声誉和赚取直接利润这两种不同的经营目的。

以获取商业声誉为例,这一模式由大公司来运营,其本身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获取直接的商业利润,而是通过运营,向周边区域的市民宣传企业文化,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为公司旗下的商业设施带来流量。这一经营模式的代表有日本东京的银座白鹤天空农园,作为日本最著名的清酒酿造商之一,白鹤公司在坐落于东京最繁华地区-银座的公司总部屋顶种植水稻,并将收获的酒米酿制成清酒,这一行动极好的宣传了企业品牌及其自身的产品。即便该屋顶农场的运营成本极高,但相较于所节省下来的广告宣传费用,无疑是十分具有性价比的经营策略。

其次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比起其他类型的屋顶农场,经营者往往更加重视如何为屋顶农场带来直接商业利润。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经营模式从未停止过变迁,主要代表有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鹰街屋顶农场以及日本东京银座的银座蜜蜂花园。如银座蜜蜂花园,通过在屋顶养殖蜜蜂、种植采蜜用花卉来生产来蜂蜜及其他副产品(如蜂蜜酒),该农场的蜂蜜年产量已达到了1 吨。

屋顶农场的经营者大多倾向于多元化的经营理念。我们常常能在同一个屋顶农场上看到多种不同经营模式的运用,这也是由屋顶农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当我们在研究相关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教条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更加灵活的结合现场实际状况来做出判断。

三、发达国家屋顶农场的经营现状

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往往更为先进,而屋顶农场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尝试对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的个别屋顶农场进行了梳理。

1、日本屋顶农场经营现状

日本的传统文化强调在农产品的自产自销。因此,当地的都市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将城市变成一个支持生物多样性,拥有良好环境和社区的都市森林,日本政府在各个城市中设立了许多迷你绿地。在东京,有一项法令要求所有建筑物将20%的屋顶用于绿化,因此许多建筑在屋顶和建筑物内部设立了农业用的空间,以便人们可以随时享用新鲜的蔬果。日本的都市农业往往时尚而简易,因此参与屋顶农场的相关活动十分便利。作为一种新型而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在日本最繁华的商业区银座,也存在着数个屋顶农场。

2、美国屋顶农场经营现状

美国城市的农产品生产潜力巨大,许多示范项目已成功证明了都市农业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消费者对本地生产的新鲜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为城市农产品生产创造了全新的市场。城市中的屋顶农场可以成为小商户发展的高效平台。许多屋顶农场的经营者通常来自低收入群体,他们可以将自身消费之外剩余下来的农产品送到农贸市场或者直接向餐馆出售。此外,美国克雷顿大学学者布朗和卡特在他们2003 年的研究中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屋顶农场可以利用土壤改良剂和季节扩展剂来生产数倍于农村农场产量的农作物。

3、英国屋顶农场经营现状

英国学者加内特曾指出,在英国,基于低碳政策,市政当局已经实施了诸多促进屋顶绿化和屋顶农场发展的措施。例如,据统计,大约有14%的伦敦居民现在已经在他们自家的花园中种植了一些食物。据估计,伦敦居民已经能够生产出满足高达18%人口营养需求的食物。近年来,一个有趣的趋势是超市也开始将闲置的屋顶空间转变为农田。为了竞争成为英国最环保的超市,是这一趋势的原始驱动力。“来自天空的食物”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家来自是伦敦北部的超市,它在屋顶种植农产品并将产出的农产品在楼下的超市中出售,同时,它也为周围的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空间。在这一屋顶农场中,不止有蔬菜、水果、菌菇,同时他们也生产草药,此外这些农产品都是按照有机标准来种植的。

4、新加坡屋顶农场经营现状

由于人口密集,农业用地有限的特点,新加坡所消费蔬菜的95%依赖于国外的进口。而调查表明,如果能充分利用屋顶农业和建筑综合农业,可以为该国带来最高25%消费量的蔬菜。为了探索这种农业生产潜力,樟宜综合医院在1988 年建立了使用水培种植的示范屋顶农场。该项目由一群在医院的工作人员负责,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被用于医院内部患者的消费。然而,这个示范屋顶农场现在被一个花园所取代,因为医院工作人员无法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农场的日常运营。

四、上海屋顶农场的现状及问题

1、上海屋顶农场发展现状

中国的屋顶绿化技术起步较晚,即使在上海,截至2017 年,屋顶绿化的总面积都不到现有建筑面积的6%。目前,屋顶农业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坐落于浦东的开能屋顶有机菜园,是“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达标单位”,这一屋顶农场为从事水处理行业的开能集团带来了美誉与关注度。

位于七宝的小蜜蜂农场,该农场由上海云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并且除农产品生产以外,该农场还兼具了教育、娱乐功能,面向家长与儿童的亲子活动成为了该农产的主要经营方向。

此外,位于徐汇区嘉善老市的嘉善天空菜园是上海市内“会员制”农场为数不多的代表,该屋顶农场由一个以外籍在户人士为主的环保组织运营。所生产出的农产品也仅仅在会员之间共享。

2、上海屋顶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低廉以及屋顶农场运营的高成本,屋顶农场在上海的运营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便是运营者所面临的财务压力。除去大企业单纯用来做广告宣传的广告屋顶农场以外,无论是“会员制”屋顶农场还是商业屋顶农场,仅仅通过农业活动来维持运营都十分困难,以小蜜蜂农场为例,为了增加运营收入,运营者尝试将儿童娱乐设施以及动物引入屋顶农场,并通过向参观者收门票的方式增加收入。

此外,屋顶农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产物也成为了推行屋顶农场的主要阻力之一,由于与居民区的距离十分接近,屋顶农场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病虫害、堆肥所产生的难闻气味以及农具所发出噪音都有可能使屋顶农场遭受周边居民的非议。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屋顶农场在上海发展所面临的瓶颈,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课题。

五、对上海屋顶农场经营策略的思考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的施密特认为,从广义上讲,农业是一个在三重环境框架内发生的复杂过程(图1),这三组因素共同构成了个人,团体和政府参与生产,分配的广泛约束,以及农业的消费组成部分。这三组农业约束条件也为评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三重环境框架逐渐演变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图2)

图1. 农业生产的三重环境框架

图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

在这之中,经济性代表着农业经营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环境性指的是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能否为防止环境恶化,节约自然资源起到贡献;社会性则是指经营者是否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文化,与周边居民产生良好的互动。换而言之,只有遵循了这三重底线,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对上海屋顶农场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阶段阻碍上海屋顶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能够归结为经济性及社会性问题上。

就经济性问题而言,由于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低廉与上海屋顶农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昂的矛盾,仅仅凭借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很难维持上海屋顶农场,尤其是商业屋顶农场的日常运营,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经营策略:

1、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屋顶农场的运营方不能仅仅将屋顶农场的收入来源锁定在农产品销售之上,而是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策略。经营者可以尝试将屋顶农场构建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凭借屋顶农场地处市中心繁华商业地带所带来的地理位置红利,经营者可以积极将有机食品餐饮、公司团建、亲子娱乐以及面向儿童的农业体验活动等商业项目引入屋顶农场,这样可以帮助屋顶农场达到收入多元化的目的,也可以使屋顶农场避免面临残酷的农产品价格竞争。

2、结合线上及线下活动

屋顶农场的运营方可以考虑通过大数据以及云服务等技术,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与线下活动结合起来,并通过C2C 平台,向屋顶农场周边社区提供新鲜有机农产品宅配等服务。毫无疑问,当日新鲜生产,及时配送上门的时令农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线下活动来参观屋顶农场的全部生产过程,公开、透明、安全有保障并且就来自身边的农产品毫无疑问可以博得顾客更高的好感度。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屋顶农场所能提供的线上服务能否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将会成为其持续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

3、积极发挥屋顶农场科教功能

除去农业生产以及都市休闲的功能之外,屋顶农场的科教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作为一个集成了多种新型农业技术的实践平台,屋顶农场所拥有的巨大科研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屋顶农场的经营者可以考虑积极的与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将屋顶农场作为一个实验平台来验证、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具有显著地理优势的都市屋顶农场对于市内高校的师生来说无疑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屋顶农场也能够借助科研经费来维持日常的运营。屋顶农场的科教功能不仅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它同时也能够作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把食农教育带到中小学生的身边,让他们体验到最为原汁原味的农业生产活动。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屋顶农场不仅能够吸引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向其购买服务,同时还能够以此来获取来自政府层面的可观补贴。这些收入能够帮助屋顶农场维持健康良好的运营。

而要解决屋顶农场所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即如何使屋顶农场的农业生产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较好的解决方案便是尝试在屋顶农场中实施无土栽培的生产方式。无土栽培在屋顶农场上有着诸多优势,首先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这使其水分损失少,营养成分保持平衡,吸收效率高,并且它能够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来科学地供应养分,使作物茁壮生长。其次,无土栽培有着清洁卫生且无污染的特点,它避免了普通肥料分解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臭味及在土壤中滋生的虫卵,避免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最后,无土栽培省工省力、易于管理,这种栽培方法免去了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工序。同时解决浇水与追肥,并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养分,十分便于管理,且不会造成浪费,大大减轻了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作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补充,屋顶农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屋顶农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使其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之中。在现阶段,屋顶农场主要经营模式有广告屋顶农场,会员制屋顶农场以及商业屋顶农场;其中,商业屋顶农场占据主流地位。经过数年的发展,屋顶农场在上海的普及率依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屋顶农场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性及社会性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为上海屋顶农场的经营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够对未来上海屋顶农场的发展以及推动上海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屋顶农场农产品
借“光”生财的屋顶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场假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屋顶屋
农场
屋顶的雪(外四首)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