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效果的临床效果

2020-09-26朱甲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8期
关键词:肝部符合率磁共振

朱甲峰,刘 敏,安 宁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 山东 日照 276826)

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作为恶性肿瘤的其中一种,准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其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有关,另外,其疾病发展还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1]。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0岁到50岁之间,通常情况下,男性的患病几率会高于女性,在临床中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需要在早期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提升原发性肝癌疾病的治疗效率[2]。如果没有提早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随着病程发展进入晚期后,治疗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需要应用诊断准确性高的诊断方式,在疾病早期采取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临床治疗难度,进而提升临床疗效。目前,临床中已经开始联合两种诊断方法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以求提升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探讨了CT扫描联合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患者:男性80例,女性3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3.9士5.8)岁,观察组患者:78例,女性4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2.6±4.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患者信息已经过患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磁共振诊断,在正式检查开始四小时,让患者禁止饮水,在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由头部首先进入,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观察组患者给予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方式,磁共振检查方法与对照组一样,CT检查开始前,医务人员要提前12小时告诉患者禁止饮食,在正式检查开始前,患者饮800ml纯净水,正式检查过程中,使用GE螺旋CT机进行常规扫描,对患者的肝部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患者肝部情况和病灶的面积大小,进而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检查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呼吸平稳,避免过于紧张,待常规诊断完成后再进行增强扫描,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增强扫描时,使用CT高压的专用注射器,通过患者肘静脉向其体内注入碘海醇与碘帕醇非离子对比剂,对患者的肝部进行全面连续扫描。检查结束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使用飞利浦FD20 CLARITY血管造影对患者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肿瘤样本进行病理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还需要进行复查。

1.3 评判指标

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和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并计算符合率;介入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灶范围是否有缩小,并记录患者肿瘤的最小短径和最大长径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对比

在临床诊断中,通过比对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对比分析[n(%)]

2.2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在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一段时间后应用治疗前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两组患者的病灶范围明显缩小,对照组患者的肿瘤最小短径与观察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s)

表2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s)

?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这也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这种临床症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肿瘤的生长使其肝包膜张力逐渐增加,多为长期性刺痛或者胀痛,当患者肝右叶顶部的癌肿对横隔造成影响时,患者的右肩背部也可能出现疼痛感。另外,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结节发生坏死、破裂等情况时,会引发患者腹腔内出血,最终引发腹膜刺激症以及类似的急腹症等疾病,除此之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表现为乏力、体重下降、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晚期肝癌患者还会出现贫血、下肢水肿以及皮下出血等症状[3]。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的肝部会呈进行性肝大,通过临床诊查还会发现患者的肝部边缘呈不规则形状,肝部表面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和肿块[4]。病情发展到后期时,患者的癌细胞会发生转移,癌细胞转移部位通常为患者的肺部、骨、大脑等,转移部位也会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肝性昏迷、癌肿破裂以及继发性感染等症状[5]。

临床中,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因,在确定为肝癌之后才能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所以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6]。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中采用的单一型诊断方法相比较联合诊断方法,对其影像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之后发现,两种诊断方法联合起来开展临床诊查的诊察准确性更高[7]。目前,在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使用的诊查方式主要有,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呈像、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以及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本研究发现,实施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察准确度明显高于实施单一磁共振诊断方式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将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方式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诊断准确性更高,同时有利于行介入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肝部符合率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光学活检法可诊断肝部肿瘤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乙肝患者查肝癌应半年做次B超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分解脂肪没铜不行
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