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

2014-09-13甄海洋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肝部乙肝患者癌变

张 驰 甄海洋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肝硬化甚至肝部癌变,严重威胁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安全[1]。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往往采用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不能排除发生肝部癌变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探究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旨在为慢性乙肝的临床相关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进行满5年的抗病毒治疗,且均符合2010年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预计生存期>6个月。其中,合并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0例,未合并有肝硬化患者50例;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9例与31例,年龄范围为20~82岁,平均年龄为(51.21±11.42)岁。肝癌的诊断按照2009年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的相关标准进行。同时收集50例因各类原因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资料,抗病毒治疗组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组的年龄、民族、身份、性别比例等方面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统一的登记标准与调查登记表,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HBeAg(-)/(+)情况进行记录,其中,HBeAg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并采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甲胎球蛋白检测以及MRI等诊断方法,对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以及肝癌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测,并随访至2013年10月31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抗病毒治疗与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肝癌发生情况对比

抗病毒治疗组中5例发生肝癌,肝癌总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22.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抗病毒治疗与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肝癌发生情况对比(例,%)

2.2 抗病毒治疗组HBeAg(-)/(+)患者肝部癌变发生情况对比

HBeAg(-)患者共35例,4例发生肝部癌变,肝癌发生率为11.43%,HBeAg(+)患者共35例,1例发生肝部癌变,肝癌发生率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合并肝硬化HBeAg(-)患者的癌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肝硬化HBeAg(+)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肝硬化患者中,HBeAg(-)患者与HBeAg(+)患者的癌变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抗病毒治疗组HBeAg(-)/(+)患者肝部癌变发生情况对比(例,%)

2.3 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影响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无肝硬化HBeAg(-)患者肝癌风险是无肝硬化HBeAg(+)患者的2.010倍(95%CI:1.100~3.673),见表3。

表3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旦发生肝癌,不仅能够引起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疾病,而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3]。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癌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但并不能完全排除发生肝部癌变的风险,在本研究中发现,在抗病毒治疗组中,共5例发生肝癌,肝癌总发生率为7.14%,显著高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能够降低其肝部癌变发生率,但无论是合并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例,还是未合并有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后,均有一定比率的肝癌发生率,由此可知,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部癌变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完全阻止肝部癌变的发生。

国外已经有研究证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无肝硬化HBeAg(-)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部癌变发生的有意义的危险因素[5],本研究通过对比行抗病毒治疗组HBeAg(-)/(+)患者肝部癌变发生情况后发现,HBeAg(-)患者4例发生肝部癌变,肝癌发生率为11.43%,HBeAg(+)患者1例发生肝部癌变,肝癌发生率为2.86%,虽然总HBeAg(-)患者与总HBeAg(+)患者的肝部癌变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未合并肝硬化HBeAg(-)患者的癌变发生率高达20.00%,这显著高于未合并肝硬化HBeAg(+)患者的0.00%,对比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进一步的对比中发现,在合并肝硬化患者中,HBeAg(-)患者与HBeAg(+)患者的癌变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杨斌等[6]的报道结果相符合,提示无肝硬化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部癌变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在本研究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无肝硬化HBeAg(-)患者肝癌风险是无肝硬化HBeAg(+)患者的2.010倍(95%CI:1.100~3.673),这说明无肝硬化HBeAg(-)是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危险因素,因此建议临床上,对于存在无肝硬化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在长期有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肝癌指标的常规筛查,才能进一步实现对肝癌发生的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进一步提高肝部癌变的诊断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合并肝硬化HBeAg(-)患者肝癌风险是合并肝硬化HBeAg(+)患者的0.983倍(95%CI:0.365~2.650),这表明肝硬化HBeAg(-)不能成为该类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肝硬化患者中的HBeAg(-)/(+)占比的差异有关,HBeAg主要反映的是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7],HBeAg(-)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比例往往高于非肝硬化患者,而掩盖了肝硬化HBeAg(-)作为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危险因素的意义。

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容量有限,再加上影响HBeAg(-)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患者的年龄、HBV-DNA水平、Child-pugh分级以及各类相关并发症状等,均有可能引起HBeAg(-)/(+)的比重发生差异,且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是否会对HBeAg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仍未形成统一结论,因此,无肝硬化HBeAg(-)能否成为临床上反映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风险的指标,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证明。

综上所述,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肝部癌变发生率,但是仍存在较高的肝部癌变风险,HBeAg(-)对无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影响显著,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 裴彦祯,韩 涛,马晓艳,等.HBs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变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43-746.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1):1-13.

[3] 李 健,邹文娟.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的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4):402-404.

[4] 张泽波,江应安.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的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5):458-459,460.

[5] Kurokawa M,Hiramatsu N,Oze T.Long-term effect of lamivudine treatment on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J Gastroenterol,2012,47(5):577-585.

[6] 杨 斌,占劲松,宋建新,等.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HBeAg(-)/(+)患者肝癌发生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2):1350-1351,1354.

[7] 揭育胜,陈禄彪,舒 欣,等.HBeAg阴性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1):45-47.

猜你喜欢

肝部乙肝患者癌变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光学活检法可诊断肝部肿瘤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乙肝患者查肝癌应半年做次B超
妻子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