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在线教学工作探索

2020-09-25刘小菲翟明明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研室超星第二课堂

王 贺,刘小菲,翟明明

(沈阳药科大学 医疗器械学院)

本学期数学教研室共承担2 门全校自由选修课、1 门专业基础课和1 门全校公共基础通识课的教学任务。其中高等数学必修课涉及全校所有四年制专业大一年级和外语班大二年级共66 个班级,共有32、36、40、56、64、72 六种学时模式。在线教学来袭,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我们深知责任重大。

1 提前谋划,精心筹备

2 月中旬接到学校在线教学的通知后,数学教研室立即响应,马上组织老师进入教务处组建的超星、爱课程和雨课堂三大课程平台进行学习。

1.1 以“青带老”,逆向“传帮带”

数学教研室现有13 位教师,其中50 岁以上的教师有7 名,老龄化是教研室面临的首要难题。面对新技术,老教师们学习和接受起来相对困难。面对这一情况,教研室果断做出集体建课、分工协作的决定。由年轻教师负责录课、建课,老教师负责课堂中互动环节和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等工作。初步设想授课采用异步SPOC 模式。

经过前期对课程资源的摸底排查,发现超星平台课程资源中吉林化工学院孙王杰教授主讲的高等数学资源课与我校高等数学课程贴合度较高,因此决定以此作为基础教学资源包,由团队中的张晓萍和党丹两位老师对课程包进行具体细节知识点比对,对其未讲或略讲的知识点由团队中的刘小菲、程金辉、翟明明三位年轻教师进行视频的补录。最后,按照六种学时模式分别建课。为了快速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教研室除了组织集中培训以外,上手较快的年轻教师开始充当老同志们的讲解员。

数学教研室在1-2 周开设了两门全校自由选修课,一门是王贺老师主讲的药学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课程,另一门是刘小菲老师主讲的大学数学课程。两门课程均在超星平台采用的异步SPOC+ QQ 群或微信群答疑的模式。这两门自由选修课的顺利完成为第三周开始的高等数学必修课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为后续的建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意见。

1.2 以生为本,尽其所需

高等数学课程开课伊始,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异步SPOC 模式,但同学们反映更喜欢直播的形式。于是老师们及时调整授课策略,开始采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或是QQ 群直播讲授,超星课程资源辅助教学,通过QQ 群或微信群来答疑的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2 课外课实践,传递数学文化

特殊时期学生各自分散在家学习,同学之间交流相对较少但自主时间较多,基于此我们以2018级中药学(日语)班为试点,利用超星平台图书馆资源,组织学生尝试开展课外课。

2.1 “大班课、小讨论”模式融入课堂教学

高等数学课内容深奥,概念抽象,公式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高等数学课的趣味性,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我们选择了以“数学文化与数理逻辑”为主题。2018 级中药学(日语)班共有34 名同学,将其分为10 组,每组设1 名组长,每组分配一个题目(见表1)。

表1 第二课堂分组情况以及题目

学生的大部分学习主要在课下完成,课上的时间老师主要进行正常进度的大班课程教学工作。每次课抽出5-10 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讨论和答疑,学生也可以在课下通过QQ 或者微信向老师求教。

2.2“五步法”贯穿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

通过建立学习——归纳——讨论——整理——展示“五步法”,贯穿课堂教学线上线下全过程。学生首先利用超星平台图书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视频和图书资源的学习,然后进行资料整理归纳,再经过小组讨论以及课上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再整理归纳并制作成PPT,最终小组以录屏视频或直播回放录屏视频的形式将成果上传平台。通过这样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来完成第二课堂的全过程教学。本次第二课堂教学从第3 周开始,计划用三周的时间来完成,在第6 周进行课上点评,全班同学互评打分。小组最终得分记作组内成员个人成绩,占期末最终成绩的10%。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

3 总结经验,备战课改

通过一段时间的在线教学实践,老师们对于平台的使用越来越熟悉,对在线教学这种形式也越来越适应,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好处。

3.1 在线教学节省空间资源

学生不再拘泥于教室,上课的时间段也不再受空间资源限制,同学们也不存在坐在后边看不清黑板的情况,方寸屏幕,距离均等。

3.2 在线教学节省时间资源

学生可以利用零星时间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讲,效率更高。未来的线下排课也可以此为参考,将排课学时化整为零,更加灵活。这也为未来我们开展翻转课堂、第二课堂等教学改革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3 教学平台方便快捷

以往高等数学线下课程是三个班一起的大班型上课,无论是随堂测试、课上点名还是课后作业批改,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然而教学平台的使用却将此问题完美解决,其耗费的时间完全可以用“秒”来计量。而且,其对过程数据的保留也堪称完美,这对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助益匪浅。我们相信,未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必然!

猜你喜欢

教研室超星第二课堂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