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分析
2020-09-25韩小芳副教授刘洪逍周莉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韩小芳(副教授)刘洪逍 周莉(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一、引言
随着“大智移云物区”的兴起和发展,管理会计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成为了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财务机器人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与精度,简化了繁琐的基础财务工作,释放了大量基层财务劳动力,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精度,其能准确、高效地保存、传输电子票据,大大简化了低技术性的会计工作,促使传统的“账房先生”走上“军事参谋”之路。然而,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国际化程度不高、管理会计工具运用水平较低以及管理会计授课模式缺乏灵活性等原因,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仍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财经类院校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有着探索新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向社会提供顺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责任。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更需要高水平的综合素养,如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而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使得信息收集与创新成果与经济决策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助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模式,从而给管理会计的综合性工作带来便利,间接性提供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财经类本科院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挑战与机遇并存,进而促使摸清当前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有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制约因素的研究。霍凤珍(2015)认为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容缺乏多元化、战略价值观弱化以及培养方法分散而缺乏重点等现象频出,成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通病。左占卫(2016)研究发现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以及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种种问题:管理会计的观念相对薄弱、应用不够广泛、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人才匮乏、信息化系统缺乏等。毛雪黎(2017)认为大部分会计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基础会计业务处理上,而非企业经营决策。这说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但日益被给予更多的重视。王昌锐和姜姗(2015)与宿晓和代益香(2019)都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事业单位运用的需求驱动不足以及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欠佳是制约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综上可见,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中存在着需求驱动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欠佳以及管理会计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彭宏超(2015)通过对“CGMA能力框架”的四大职业能力(技术能力、经营能力、人际能力、领导能力)和四个职业能力层级(基础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专家水平)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体系。左占卫(2016)也指出要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管理知识体系、资格认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互联网新时代下,为顺应时代发展,新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李克红(2016)研究表明,融合传统与“互联网+”两种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全面协调创新能力的“三层两式”模式存在很大的优越性。毛雪黎(2017)认为,为了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应优化高校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改革考试内容、支持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加快企业财务转型等多元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程平和王爽(2018)结合大数据智能技术,基于知识转换SECI理论,构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能力框架模型并进行阐述,提出要将大数据智能技术深层次地嵌入管理会计方向培养过程始终的观点。王满等(2019)从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方面、信息与报告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以及国际化方面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进行展望。宿晓和代益香(2019)从目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设计结构单一、教学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教学经验缺乏)出发,由此构建“以用定课、以训代教、以赛促学”的“三位一体”新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框架,即构建立体化的课程网络资源平台、问题导向的多角度课程考核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竞赛项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三位一体”。
(三)文献评述。根据上述文献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方面的探索,主要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国际化、优化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改良职业资格考试、校企结合等方面展开探讨。然而,财经类本科院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主体,目前尚未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财经类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展开专门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生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认知,进而分析目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财经类本科院校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三和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出1 252份问卷,有效回收1 242份,回收率99.20%。其中,会计专业学生占比54%,超过总人数的一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占比34%,审计专业学生占比12%。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结果的可比性,我们选取了不同地区财经类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云南地区占比46%,江苏地区占比20%,河南地区占比18%,安徽地区占比14%。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管理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亟需解决。
(一)管理会计的关注情况。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及对管理会计现状的了解来体现大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关注度,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78.75%的学生未来更倾向于向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但45.16%的学生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完全不了解,仅有不到1%的学生对管理会计非常熟悉。由此看到,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实务,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二)管理会计的授课情况。图3是管理会计专业课授课方式的调查情况。在管理会计授课过程中,81.67%的学生接受的还是“填鸭式”教学,16.25%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较多,仅有2.08%的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与教师互动学习。然而,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及沟通能力等(熊焰韧等,2016),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案例及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及决策等能力。
图1 未来就业发展方向
图2 对管理会计的了解情况
图3 管理会计专业课授课方式
(三)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情况。下页图4是管理会计工具的熟悉情况。调查发现,接近85%的学生对管理会计软件感到十分陌生,高校也很少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即使开设,也只是作为选修课程,并未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具备信息规划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的管理会计人才(熊焰韧等,2016),这就需要学生对现代常用管理会计工具相当的熟悉。因此,高校在设计管理会计课程群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管理会计实践内容的比重,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图4 管理会计工具的熟悉情况
(四)管理会计的国际化情况。图5是管理会计的国际化情况。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对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不够重视,仅有27.21%的学生所在学校开设管理会计英语必修课,39.77%的学生所在学校开设选修课,但是仍然有33.01%的学生所在学校没有此类相关课程,这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对国家管理会计转型以及国际化也有所影响。同时,从图6可以看出,97.51%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提高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专业英语口语能力,但是只有13.60%的学生努力练习。财经类本科院校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引导学生提高管理会计英语水平,为实现管理会计国际化奠定基础。
(五)管理会计的实习情况。图7是管理会计的“校企联合”培养情况。调查发现,仅有19.71%的学生认为经常有校企联合活动和专业实习机会,80.29%的学生认为机会较少。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财经类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养基地,利用寒暑假时间为高校学生多提供一些实习和参观的机会,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体验工作,以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潜在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根据调查发现,财经类本科院校当前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专业课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中,实践运用较少。因此,高校必须推进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加大管理会计课程的比重,适当简化、合并、删减基础财务课程,从而达到学生对管理会计的重视,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财经类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同时兼顾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市场提供大批“综合性通才型”人才。此外,管理会计的教学应实行分重点教学,对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绩效管理等课程之间的交叉部分,应适当简化、合并;对于管理会计学科特有的知识,应作为重点讲解和考核的对象。并且,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管理会计体系的框架,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会计人员个人修养。从调查结果来看,现行的会计教学方法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在优化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财经类高校应努力推进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加大管理会计课程比重,多开设实验教学课程、管理会计研讨课,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数据、做出决策,引导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形成。
图5 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开设情况
图6 对管理会计专业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视程度
图7 管理会计的“校企联合”培养情况
(二)加强管理会计国际化教育。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管理会计人员占总会计从业人员的百分之九十左右,且其大部分工作用于为企业分析数据提供经济预测、决策建议。然而,我国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在进行较为基础、技术含量低的记账和算账工作。因此,我国想要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必须使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接轨,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培养适合国际化、信息化环境需要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财经类高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输出方,必须重视学生专业英语的训练,从而为管理会计人才与国际接轨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财经类高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出国交流机会,从而让学生接受到更真切、具体的国际会计培养模式,提高我国管理会计人才输出的国际化思维能力。此外,各高校也可以适当增加管理会计英语相关的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弥补中文教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其次,在如今“大智移云物区”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人与被培养人都应充分运用这一便利,利用优越的共享平台、良好的国际环境、发达的新兴技术等,学习新的国际化会计知识、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市场需求,做到与时俱进、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提高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使用质量。基于调查结果,财经类本科院校财会审专业大学生的学业课程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缺乏课外实践实习机会,学校较少组织统一的企业实习项目,从而造成了财会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财务处理程序、管理工具应用等实际操作脱轨。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但是基地的使用率有待提高,实习质量需要高校和企业联合跟踪把关。因此,财经类本科院校应努力推进校企联合,为在校本科生提供真正走进企业、迈向社会的实习机会,例如给学生提供校内仿真模拟、校外预岗实习的实践机会,打破学习资源壁垒,给予学生多元化学习平台,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齐头并进,才能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一方面,能使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对口人才,企业也便于获得更优质的综合性管理会计人才,以达到该领域人才市场供求平衡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