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5年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视化分析

2020-09-23李文华杨晨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现状

李文华 杨晨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已有的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关于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经Refworks格式转换后,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图谱中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7位,最多的作者发表文章8篇;图谱共有195所机构被纳入,8所机构发文量≥3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为8篇。结论:此领域中研究最多的,是中医治疗CAG的研究进展和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CAG的动物实验研究。通过此研究,可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直观的了解,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研究现状;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89-01

1.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以胃黏膜变薄和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其作为胃癌前病变而受到各医家和患者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各医家对CAG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中医药研究的深化,数据库中涌现了大批中药治疗CAG的文献,但是目前尚缺乏对此类文献的明确总结以及对中药治疗CAG研究现状的分析,且由于传统的文献整理方式过于繁琐,统计时经常会出现偏差,故而应用Cite Space软件[3]对近5年中药治疗CAG的文献进行共引分析或共词分析,不仅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而且可以直观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现状。

2.数据采集与转换

采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库为期刊库,检索方式为“主题”(精确),时间跨度选定为2014年6月-2019年7月,检索词选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and“中药治疗”,共检索出197篇相关文献。由于文献数量不足,故笔者调整检索主题词为“慢性萎缩性胃炎”and“中药”,时间跨度不变,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51篇。通过人工筛选剔除23篇(包括会议通知、健康讲坛等),共计纳入228篇文献。阅览所得文献后均与中药治疗CAG研究领域相关,能满足研究需要,全部纳入。

将228篇文献经Refworks形式转出后,导出的文献记录中包含的信息有作者、研究机构题名、发表年份、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和起止页码,再用CiteSpace软件自带格式转换器将文件转为可运行格式。

3.结果

3.1作者结构图

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分区采用1年分区法,节点类型采用作者(Author),演算时阈值(Top N per slice)选择为50,剪切方式(Pruning)采用Pathfinder法,形成后的图谱(见图1)共有220位作者被纳入,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学者,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了学者间的相互合作。图1中有名字标注的节点是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7位,最多的作者发表文章8篇。由图1可知,在中药治疗CAG领域中形成了较多高产团队,每个团队内部研究人员联系紧密,例如曾斌芳团队、李洁团队。但是在各个高产团队中,团队间的联系较少,证明研究CAG领域中团队间联系不多,各自较为独立。

通过对作者聚类视图关键词标记法进行演算,共产生12个聚类,显现出此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见图2),根据节点数量的多少,可以看出研究的热点领域、团队及连贯性。从图2可以看出,“健脾清化中药复方”、“化浊解毒方”、“养阴活胃合剂”、“益气化瘀解毒法”等中医特色疗法是中药治疗CAG领域中热点团队的研究方向。

另外,在图2中还显示了一些此领域中的热点话题词,例如:“数据挖掘”、“亚硝基胍法”及“综述”等。这些聚类标签表示了在此领域研究过程中,不仅只着眼于临床疗效研究,同时对文献研究、机理研究均有团队进行探索。又例如:“穴位电阻”此聚类标签表明,作者李洁的团队与其他团队不同,采用针药结合的方式治疗CAG,并在此研究方面进行了纵向研究,分别运用中医不同特色理论体系进行探索。

3.2机构结构图

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分区为1年分区法,节点类型采用机构(Institution),演算时阈值(Top N per slice)选择为50,剪切方式(Pruning)采用Pathfinder法,形成后的图谱共有195所机构被纳入,仅8所机构发文量≥3篇(见图3),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为8篇。由图3中可以看出,在研究CAG治疗的机构中,全国各地均有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水平发达地区。虽然中药治疗CAG研究机构较多,但彼此间合作关系少,未能形成影响力深、研究深入的机构。

通过题名标记法对机构进行标记后发现形成两个聚类标签(见图4),0#聚类标签代表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研究方向:中医治疗CAG研究进展;1#聚类标签代表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方向:益气化瘀解毒法的动物实验研究。这两个形成聚类的高产机构聚类词也分别仅有5个,而其他高产机构均未形成聚类,证明在此领域研究中,各个机构虽然都在研究,涉及范围广,但较少机构可以形成系统的研究模式。

3.3发文量及重点基金支持统计

通过近5年中药治疗CAG发文量统计可以看出此领域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见图5),横向比较当中研究热点话题可以看出,从单一的中药经方治疗逐渐向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等多形式治疗方法演变。

4.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中医“胃痞”“痞满”“胃痛”“嘈杂”等病的范畴[11]。近年来,采用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因为研究设计不合理,所得出的多为单一、零散的结论。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年6月-2018年7月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228篇有关中药治疗CAG研究文献的作者、机构进行了可視化分析,展现了近5年中药治疗CAG的热点研究方向以及团队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研究者形成了较多高产、稳定的团队,虽然各团队内的合作很紧密,但不同团队间的合作较少,也没有影响力广泛的作者。

综上所述,有关中药治疗CAG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药治疗CAG领域涉及的研究范围广,虽然形成了一些主要聚类,但没有出现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贡献特别突出的重要学者;二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缺乏广泛的合作。因此,各研究团队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研究,以形成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模式;同时,研究团队和机构间需要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利用循证医学等方法,对中药治疗CAG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 孟静岩.慢性萎缩性胃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81.

[2] 陈莹莹,刘涛.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3):253-256.

[3] Chen CM.(2006)Cite 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 Am Soc Inf Sci,2006,57(3): 359-377.

[4] 李学军,吴靖,陈亮亮等.脾胃培源方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理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7):541-544.

[5] 伊凡,何小艳,郭红梅等.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胃黏膜细胞TLRs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5,10(12):1926-1931.

作者简介

李文华(1967-),女,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工作30年,主攻脾胃。

猜你喜欢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现状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升降散治疗湿疹皮炎应用体会
观察冠心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