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0-09-23杨翠张曼张曼丽
杨翠,张曼,张曼丽
(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术后不良反应、患者自护能力差,以及健康教育普及不够等因素,使得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即患者的自我效能评价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1]。本研究选取2016 年9月至2018 年3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自我效能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经胃镜、CT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②KPS评分>70分;③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④无沟通、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⑤有一定读写能力;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肿瘤远处转移;②意识障碍、昏迷;③合并穿孔、严重感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
本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9.37±18.50)岁;病程3~18个月,平均病程(5.76±1.48)个月;病理学类型:鳞癌 39例、腺癌6例;临床分期:Ⅱ期16例、Ⅲ期29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02±17.65)岁;病程4~16个月,平均病程(5.80±1.55)个月;病理学类型:鳞癌 37例、腺癌8例;临床分期:Ⅱ期18例、Ⅲ期27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食管癌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自我效能评估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2]进行评估。共由1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评分范围为1-4分,“完全不正确”计1分,“尚算正确”计2分,“多数正确”计3分,“完全正确”计4分。得分越高,表示测试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为后续开展自我效能干预计划奠定基础。
1.2.2自我效能干预 (1)组成自我效能干预小组并制订计划。由专业知识扎实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师组成自我效能干预小组,共同参与并制订自我效能干预计划,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实施。(2)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特点采用个体化食管癌术后健康知识教育。通过采取发放《食管癌术后健康教育手册》、播放视频、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3)获得经验。①直接经验:通过与患者面对面谈心和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帮助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并通过专业的医护人员自身的临床和自我效能实践经验,指导患者术后用药、饮食、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如告知病人食管癌的发生可能与进食腌制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并以此劝导病人戒烟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②替代性经验[3]:通过举办病友交流会等形式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沟通。患者听他人分享自己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情况及经验,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更容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情感支持。医护人员宜采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早期下床走动,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选择散步等有益身心的户外互动。还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下棋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以此帮助转换负性情绪。积极调动家属,通过家属的支持和陪伴,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家属采取单独交流或集中授课[4]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适时开导,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价负性情绪,各包含20个项目,四级评分,SAS 得分在50分以上为焦虑,SDS 得分在 54分以上为抑郁,两者每加9分,分别为轻、中、重度。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30)量表[6]对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每个项目满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分等负性情绪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结果分,n=4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分,n=45)
3 讨论
食管癌在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手术对食管癌肿瘤病灶进行切除,从而达到延缓肿瘤进展的目的,但由于手术创伤和心理应激因素,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低下等情况,对术后恢复十分不利。因此,应采取有效方法,消除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教授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某个特定情境能否完成某个行为的预期[7]。作为一个动态的心理特征,自我效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来说,食管癌术后患者因为疾病和治疗带来痛苦、加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术后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及患者自护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会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提示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情境下通过有意识的锻炼达到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认知和行为上提高了患者后续治疗及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自我效能感较高者能够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对疾病有较健全的认知,善于通过自我激励来增强治疗和康复的效果[9]。自我效能感相对高的患者,以自己亲身经历激励自我效能感较弱的患者,形成良性循环,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分等负性情绪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自我效能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强化直接经验和替代性经验,加强了患者对于食管癌术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及术后康复有较全面的认识,消除了一部分患者对食管癌手术治疗以往的刻板印象和顾虑。此外,家庭支持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10]:家属作为患者最亲近的人,是患者的牵挂,患者的心灵寄托,家人的思想工作能帮助患者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再者,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患者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是行为和认知的结合,以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人的行为。患者所处的环境、行为及个体本身也将对患者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