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46例临床分析

2020-09-23雷鸣林柳胡凯元邵欣宁梁莹范立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普通型淋巴细胞出院

雷鸣,林柳,胡凯元,邵欣宁,梁莹,范立新

(1.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肾内科,2.泌尿外科,广东 广州 51044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已成为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1-2]。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COVID-19全球爆发时间不长,目前对它的认识仍不全面,特别关于预后的资料较为缺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大部分已经治愈出院,本文通过研究其随诊资料,旨在了解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生理指标及器官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更全面地认识COVID-19、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3月13日至3月23日,4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随诊检查,其中出院诊断为普通型的患者34例,重型患者12例。已排除对象:①随访资料不全患者;②合并慢性肺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1.2.1数据收集 数据的采集时间为恢复期早期(治愈出院后第14 d)。收集46例恢复期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至检查时间、恢复期症状以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介素6、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肝肾功能、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IgG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肺部CT平扫及肺功能数据进行半定量分级。

1.2.2CT评分 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分析病变特点及范围,并将肺内残留病变分布范围进行分级:肺内正常为0级,病变范围<10%为1级,>10%且<50%为2级,范围>50%为3级。

1.2.3肺功能检查 通过本院有经验呼吸专科医师进行检查,通过测定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0%)等测定肺通气功能,通过单次呼气弥散法测定弥散功能(DLco),正常计为0,轻度障碍(或下降)计为1,中度障碍(或下降)计为2,重度障碍(或下降)计为3。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人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恢复期主要症状

46例恢复期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5例,中位年龄54.5(42.8~62.3)岁,重型患者中位年龄59(54.3~63.0)岁,普通型中位年龄48.5(40.5~60.5)岁,发病时间距离本次检查时间为23~59 d。恢复期的主要症状按占比高低依次为睡眠障碍26.09%(12/46)、咳嗽17.39%(8/46)、疲乏4.35%(2/46),无症状者占41.3%(19/46)。46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lgM抗体阳性率为13.04%(6/46),IgG抗体阳性率为93.48%(43/46)。

2.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重型及普通型恢复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激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肝功能、肾功能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血浆白蛋白比普通型患者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通过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及绝对计数了解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的B淋巴细胞较普通组低(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肺部CT及肺功能改变

46例患者均接受了胸部CT平扫及肺功能检查。COVID-19恢复期患者的肺部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肺内淡薄磨玻璃样密度影,部分伴有实变,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条索影或者网格状,见图1。通过半定量比较,在恢复期早期(出院第14 d),重型患者的肺内残留病变范围较普通型患者更广(P<0.05)。34例普通型患者,13例肺内病变基本消失,19例肺内病变为评分1级,2例为2级;而重型患者肺部残留病变评分为2级及3级的患者占75%(9/12)。肺功能测定,46例患者中通气功能正常占73.91%(34/46),余患者表现为轻度、中度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正常占47.83%(22/46),重型患者较多表现为轻度、中度弥散功能下降。两组比较,重型组患者弥散功能下降的人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实验数据比较

BA

表2 两组患者的CT及肺功能评分

3 讨论

COVID-19于2019年12月份在我国武汉地区爆发,后期全球各国也相继爆发,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止至2020年4月7日,全世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数超130万,造成74 820人死亡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目前我国COVID-19患者大部分已治愈出院,通过收集不同分型患者出院后第14 d的随诊资料,了解在恢复早期,其生理指标及器官功能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其预后及发展规律。有调查提示,在COVID-19流行时期,全国普通人群中约有35%遭受心理困扰,对疾病本身的恐慌、社会的排斥、隔离环境的不适应等因素使心理问题在COVID-19患者中更为突出[3-4],睡眠障碍是焦虑状态的一个普遍和重要表现[5]。本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恢复期症状中睡眠障碍为最常见主诉,提示此类患者的心理困扰持续时间较长,并不随疾病的治愈而消失,社会及临床医生需要持续关注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部成为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缺氧、免疫功能损伤以及继发的炎性反应风暴为其核心的病理机制[6-7]。已经有研究表明,在COVID-19急性期,表现为免疫功能的下降,代表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及代表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在严重病例明显下降,是疾病向重症发展的预测因子[8-9]。本研究发现,在恢复早期,普通型及重型患者的T淋巴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而重型患者的B淋巴细胞恢复较慢仍低于正常水平,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恢复上存在的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明确。

肺脏是新冠病毒攻击人体的主要靶器官,肺脏的恢复情况尤其受到重视。COVID-19患者胸部CT在急性期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和(或)实变影,重型患者的双肺病变范围更广,或者病变迅速扩大,导致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10-11]。普通型及重型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肺部CT仍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实变,但病变较前均有不同程度吸收,与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患者的肺部病变吸收较慢,肺内残留病变的范围较大。在已经完成的COVID-19尸解病理提示,肺部纤维化并不严重,仍然可看见完整的肺泡组织,但渗出则较为严重,小气道内可见较多的黏液[12-13]。肺功能检查提示,普通型患者大部分肺功能恢复良好,相当部分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对于重型患者,更多患者表现为弥散功能的轻中度下降,提示在康复早期重型患者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结合肺部病理改变,是否与肺间质病变或者肺纤维化病变相关,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分型COVID-19患者的康复期资料,发现COVID-19治愈出院后恢复期,重型患者肺部病变仍有较明显的存在,肺的弥散功能下降比例较高。不足之处为,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观察时间为COVID-19患者恢复早期,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及更多的数据,来了解COVID-19患者肺脏的恢复情况,特别是是否存在肺纤维化及永久的肺功能障碍等。

猜你喜欢

普通型淋巴细胞出院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康复新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112例临床观察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小鼠脂多糖急性肺损伤后γδT淋巴细胞与肺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