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加组织吸引管吸取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实施效果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2020-09-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孕次宫腔镜息肉

李 波

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 410000

子宫内膜息肉为附着于子宫腔内壁的肿块,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症的常见因素,研究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炎症反应和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数据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5%~24%,且发病率伴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1]。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多数患者伴有月经量异常增多,该病具有发病隐匿特点,易造成临床误诊和漏诊。伴随宫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多种妇科疾病诊疗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诊断下可见小指大小的半透明息肉[2],其也是当前临床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首推方法。为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部分患者开展宫腔镜加组织吸引术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40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30.17±1.65)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86±0.41)次,月经量95~135ml,平均月经量(116.35±6.72)ml;研究组40例,年龄26~34岁,平均年龄(30.26±1.63)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78±0.45)次,月经量98~137ml,平均月经量(116.52±6.68)ml。两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月经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宫腔镜检查可见卵圆形及锥状形息肉,息肉颜色鲜红且表面光滑,蒂部直径0.4~1.3cm;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妇科手术史患者、多次流产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术前给予400μg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常规消毒后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患者膀胱截石位,膨宫压力维持13~15kPa,扩宫器扩张后行电切除治疗,电极功率70~80W,电凝功率40~60W,植入宫腔镜后查看息肉位置、大小及形态,探查有无多发息肉,息肉蒂直径<1cm患者行一次性电切除,直径>1cm患者分2~3次电切除,保持动作轻柔并及时给予电凝止血;采用刮匙定点取出息肉后,全面搔刮宫腔。研究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组织吸引治疗,息肉切除后采用S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吸引,负压维持200mmHg(1mmHg=0.133kPa),经由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吸除宫腔内残留组织,至伴有泡沫样血液时停止吸引,进镜查看宫腔内情况并确保息肉样组织完全清除。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感染,术后组织送病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参照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分值同疼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出血、复发情况,并统计两组妊娠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参照组术后复发率为25.00%(10/40),高于研究组的7.50%(3/40),差异明显(χ2=4.501,P=0.034<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n(%)]

2.3 两组妊娠率对比 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参照组妊娠率40.00%(16/40),研究组妊娠率62.50%(25/40),差异明显(χ2=4.053,P=0.044<0.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率对比[n(%)]

3 讨论

临床数据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于各年龄段女性,常见于局限性的子宫腔内膜肿物突出,息肉直径一般为0.5~2.0cm,部分患者伴有坏死或合并感染情况[5]。宫腔镜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表面低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且因息肉蒂部狭窄,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后易导致息肉变形,坏死多发生于息肉顶端,后可因腐崩而脱落[6]。宫腔镜下电切除治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借助宫腔镜辅助下电切除治疗可于直视状态下查看子宫腔内情况,明确了解息肉位置及形态后可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有数据显示宫腔镜下电切除治疗后患者妊娠率可提升至23%~65%[7-8]。且借助宫腔镜可开展定性刮宫术处理,提升子宫内膜息肉清除率。刮匙刮除治疗具有高效、便捷等优点,但报道显示该手术操作造成的疼痛反应较为强烈,术中发生心脑综合征的风险高,患者接受度不高[9]。

此次对研究组采用宫腔镜联合组织吸引管吸引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小且VAS疼痛评分更低。分析其原因,组织吸引管术是临床用于子宫内膜手术的常用医疗器械,管道直径约为3.1mm,由外管、内拉管两部分构成,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配合200mmHg负压可有效进行宫腔内组织及内膜抽吸[10]。同常规的定点刮匙刮宫术治疗方法相比,采用组织吸引管负压吸引对子宫腔的损伤更小,有效减少了宫颈牵拉造成的刺激,从而减弱迷走神经并降低患者疼痛[11]。多项报道称采用组织吸引管吸除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可减少手术操作造成的子宫损伤,借助宫腔镜精准定位后利于保持子宫完整性,创伤性小且息肉组织清除更为彻底,对术后妊娠的影响低,同刮宫术相比更为广大患者所接受[12]。

综上,宫腔镜加组织吸引管吸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显著,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并提升妊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孕次宫腔镜息肉
社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妇科门诊对宫颈疾病的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研究导致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