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0-09-23张旭楚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病人

张旭楚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致死率较高,发病急,临床上要把握最佳的抢救治疗时间,恢复心肌血流灌注,降低心肌损伤[1]。疾病的临床护理质量对于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诊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奇偶法分组,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为4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介于43岁~81岁,平均年龄(60.82±3.39)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介于42岁~78岁,平均年龄(60.71±3.28)岁。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路径,(1)优化急诊护理内容,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相关法律,提升整体护理质量。(2)在医院接到急救呼叫后,急救护士安排了心肌梗死患者的转移。根据电话中病人的情况,准备救援设备和药品。(3)病人进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迅速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密切观察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精神、血压情况。对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瞳孔的变化[2]。(4)在手术过程中,询问病人是否感到不适,给予病人身体上和语言上的鼓励,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各种器械的使用情况,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1.3 观察指标[3]

①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使用时间,包括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②护理满意度评分与NIHS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s)进行表达,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使用时间相比

两组抢救过程使用时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使用时间相比(±s)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使用时间相比(±s)

组别 分诊评估(min)抢救时间(min)进出急诊室(min)观察组(n=40) 1.14±0.42 40.23±5.24 38.90±10.31对照组(n=40) 2.89±1.31 63.23±7.52 50.45±12.41 t值 8.0454 15.8707 4.5276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与NIHSS评分相比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NIHSS评分比较,(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评分与NIHSS评分相比(±s)

表2 护理满意度评分与NIHSS评分相比(±s)

组别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NIHSS评分(分)观察组(n=40) 90.35±2.64 4.16±1.56对照组(n=40) 81.64±3.76 8.98±1.35 t值 11.9903 14.7764 P值 0.0000 0.0000

3 讨 论

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其自身情况密切相关,在护理过程中,运用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4]。急诊护理路径符合现代患者的实际需要,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护理管理程序,可以更好地协调急诊科室的责任划分,保证抢救的效果和抢救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要安全、准确地将患者送到临床,充分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保证患者得到更为精细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其解决风险的技能和方法,以此保证科室护理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病人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谁是病人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