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作人散文创作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2020-09-22黄艳

读天下 2020年22期
关键词:周作人

黄艳

摘 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周作人的散文独具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追求,耐人寻味。周作人的一生喜好散文创作,在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方面均有建树,并对后世许多作者产生了较大影响。周作人将创作看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力图通过创作来陶冶心灵,调试生活。可以说,在散文创作所获成就方面,唯有鲁迅的散文能与周作人的散文比肩而立。但是与鲁迅所创作的肃杀、辛辣、讽刺的散文特点相比,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更多的像一谭平和的池水,他着力耕耘自己的园地,在昏暗的世界里糅合着自己的光辉。文章就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展开,重点探讨了其散文独特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创作;独特的审美追求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家,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成就颇高,对后世散文作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周作人的一生创作数量极为丰厚,所作文章也为人所称颂,他的一生共发表过1808篇散文,出版过36个集子。在周作人创作早期,他的创作关注重点在于新潮思想,是新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与倡导者之一,也曾在《新青年》担任作者。周作人的散文理论,核心部分在于关注以自我为中心,倡导“言志”的小品文,他的散文集中表现出个人性情,将自己的追求、期望、态度融入文章,他的散文中含有叙事、说理、抒情一体的内容,是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潮头。文章将从周作人散文丰富的理性思想、既苦涩又幽默的文风、闲适自然的文体风格、“叛徒”和“隐士”的创作内容、“简单味”与“涩味”并存的语言特点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周作人散文创作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一、 丰富的理性思想

周作人的创作受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他不仅受过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熏陶,也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个性主义,希腊文化等外来文化。周作人的思想复杂而深刻,他不信仰某一种理论,而是在创作领域中,对中西文化保持一种中庸态度,这是进行了理性思考之后的结果。另外,周作人还对希腊文化中的平和、安逸、和谐和日本民间艺术的闲适、自然情有独钟,这些都对周作人散文创作中蕴含丰富的理性思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周作人《初恋》一文中,他所表现出来情感是朦胧平淡自然的,而不是热烈深沉,刻骨铭心的。如他在文中表述对女孩子的感情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可是又能从文字中看出主人公是真正动过感情的,如宋姨太太在骂三姑娘“将来总要流落到拱辰桥去做婊子的”,“我”虽然不明白这婊子是何等含义,却深刻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事,于是我在心里表示想“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可见,这里的我是对三姑娘动了感情的,而在文章的最后,“我”听闻三姑娘的死讯,心里并不是强烈的哀痛,而是一种“不快”,“同时又似乎很安静,仿佛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可见,这场初恋依然是朦朦胧胧的初始状态,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刻骨铭心,有的只是懵懂的心动、淡淡的心疼和最终的心安,《初恋》表现出了对爱情这种感性的东西,也始终可以保持一种理性的状态,这也恰恰体现了周作人散文创作中蕴含的理性思考,独具韵味。

二、 既苦涩又幽默的文学风格

周作人的一生在于追求闲适的生活,但是他却无奈处在一个兵荒马乱,文化危机的时代。病痛缠身和时代苦难带给他的是无尽的痛苦和迷茫,在这种背景下,他无法独善其身,追求自己想要的境界,过自己闲适的生活,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难以自拔。因此,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就会体现出闲适中带有苦涩的意味,与此同时,周作人在创作时又有意识地追求趣味性和诙谐感,周作人在写苦难彷徨时,往往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文风来体现,给人带来笑意的同时,又发人深思。这些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展現,如《碰伤》《徐文长的故事》《上下身》等。

例如,在周作人的散文《碰伤》一文中,周作人就事件“学校教员抗议教育经费而举行游行被军警殴伤,后北洋军阀政府发布命令,宣称教员是自己碰伤的”,作《碰伤》,以表讥讽之意。对此事件,周作人的态度是激愤的,但是文章的语言却是平淡的。如此句“譬如我穿着有刺钢甲,或是见毒的蛇,或是剑仙,有人来触,或看,或得罪了我,那时他们负了伤,岂能说是我的不好呢?”周作人巧妙运用铠甲的想法和见毒的蛇来作比,讽刺了军阀的暴行。文中又有句子“又譬如火可以照暗,可以煮饮食,但有时如不吹熄,又能烧屋伤人,小孩们不知道这些方便,伸手到人边去,烫了一下,这当然是小孩之过了”,在此句中,用被火烫伤的孩子作比,表现了周作人文字的幽默诙谐,平淡朴实。再如此句,“请愿的事,只有在现今的立宪国里,还暂时勉强应用,其余的地方都不通用的了”,便透露出了在幽默诙谐平淡创作之中的苦涩,无奈意味,发人深思。

三、 闲适自然的文体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大都像是在随意的闲聊,追求的是一种闲适,自然清静平淡,与刻板的教化或者做作的比喻,保持某种刻意的距离,读来更像是在读与好友的一封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日常小事的记述,是亲切自然的。人们将周作人这种闲谈的口吻称作“闲话体”,这种文体实际上也借鉴吸收了明人小品、坦诚自然的英法随笔笔调和具有笔墨情味的日本俳文等,最终形成了周作人闲适自然,毫不做作的文体风格。周作人闲话体的叙述,含有丰富的审美韵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却深刻的悲哀寂寞,二是平和复杂的喜悦之情,有“苦中作乐”的韵味。

例如,在周作人的名篇《故乡的野菜》一文中,介绍荠菜,有句子“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周作人写“乡间不必说”“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等句子就像是在和朋友闲谈一样,舒适自然,亲切有感。

四、 “叛徒”和“隐士”的创作内容

周作人与名士派有诸多联系,包含“叛徒”和“隐士”的二重性格,这种二重性格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上主要表现为在其创作内容上也具有“叛徒”和“隐士”的双重特点。

猜你喜欢

周作人
再说周作人
追索遗散手稿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不让人难堪,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大人的可怜处
不说穿
周作人
周作人的后半生
鲁迅与周作人
文章老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