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2020-09-22许媛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给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例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业务能力不足、体育器械不完善等。其次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期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给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關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标;教学创新
一、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的语言讲解结合动作示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并且教师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势必这一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标背景下应当对小学体育课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并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从多个方面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
二、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单一的教学方法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目前来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即传统的运动技能讲解式。首先教师对这一运动技能的动作要领进行语言讲解,其次展开动作示范,最后则让学生自己练习与领悟。这一教学方式简单明了,教师讲解时间少,留给学生自我体验的时间长,在体育课教学中这一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某一个事物兴趣度是有时间限制的,枯燥单一的运动技能练习,不但让小学生感到身体的疲惫,更是从内心厌烦这种训练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逐渐消磨了学生对体育课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开始应付了事,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还有上升空间
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经验对一堂体育课有着决定性影响,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往往其教育效果良好。反之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足,则直接会给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在部分小学中,体育教师并非出身于体育教育专业,有些是社会体育专业,还要些教师出身于竞技体育。尤其是对于后两者而言,虽然这类教师自身有着较强提运动技能与专业知识,但其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与经验,不能很好地将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小学生。还有部分体育教师的年龄较长,对当前体育与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不熟悉,不能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效果。可以看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还有等待提升。
(三)学校的体育运动器材与设施有待完善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小学对体育课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在体育设施与器械的资金投入上也就相对较少。这直接导致了学校的体育运动器械不足,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械以球类为主,例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此外还有单双杠、跳杆等,但是这些器械远远不足满足小学体育教学需求,很多学校没有轮滑、拳击、游泳等相关的设施设备。即便上述提到的运动器材,在数量上也不足,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些在体育课时还需要学生自备,这些都影响了体育课良好开展。
三、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体育课进行创新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式让兴趣带动学生学习
同一个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其所出现的教学效果是有差异的,可见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对小学体育进行创新其中一个最为关键因素是创新教学方法,用不同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展示课堂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教学中来。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还可以引入游戏元素来教学,这些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
(二)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师资力量
提升师资力量是创新小学体育课教学并提升教育效果的有力武器,因此学校发方面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与现有教师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招聘环节,学校要从学历、专业、教学经验等多个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衡量,选择优秀体育教师加入教学队伍。其次,对学校现有体育教师要加强职后培训。实际上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是达标的,欠缺的是教学经验与方法,针对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分析,找到问题解决方案。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学校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不少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了体育课教学中,一些体育技能的示范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如果没有立即掌握这一动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重复播放,慢速播放,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体会,这一方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学校也要组织体育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体育课教学服务。
(三)完善学校的与体育设施与器材给体育课提供基础保障
体育运动器材与设施是体育课开展物质保障,为了创新体育课教学,学校首先应当完善体育课教学的设施设备。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购置其所需要的器材,保障体育课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二,对现有的教学器材与设施进行数量核对与管理,将其中已经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器材剔除,然后在进行数量填充,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器材使用。第三,加强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制定相关的器材使用方法,学校师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要严格按照方法来使用,禁止出现人为破坏的情况。学校还应当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当器材第一时间发生损坏时可以得到维修保养,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教学也应当进行改革与出创新,作为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核心。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总结并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进而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梅.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性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9(15):216.
[2]潘志坚.试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14):39.
[3]陈泳亮.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4-215.
[4]徐磊.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商情,2018(46):248.
作者简介:
许媛,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运村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