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藏区电网工程信息化管控设计

2020-09-22边巴

价值工程 2020年26期
关键词:电网工程

边巴

摘要:本文综合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进行高海拔藏区电网工程管控系统方案的设计,通过对工程建设业务管理需求的分析,整合移动应用、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开展建设过程中人员、风险、作业过程的业务管理,形成一套服务于工程管理的技术方案,为电网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工程;高海拔藏区;施工管控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desig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scheme of power grid project in high altitude Tibetan are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risk and operation pro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carried out by integrating mobile application, biometric technology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forming a set of technical scheme serving for project managemen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power gri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0  引言

針对高海拔藏区电网工程施工条件差、环境恶劣、工程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为切实加强基建安全、人员管理工作,提高现场信息掌控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基于工程管理的业务需求,研究利用移动应用、人脸识别、移动定位等技术设计高海拔藏区电网工程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专门的业务管控系统提升现场管理能力,辅助管理层开展快速、便捷的工程过程管理。

1  总体目标

建设电网基建现场作业信息化管控系统,为管理层提供从管理中心到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工具,为参建单位及人员资质管理、参建单位安全行为管理、人员到岗、人员动态监管、风险作业管控、分包监管、现场照片采集提供支持,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握现场安全态势,科学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级与巡检方案,确保各项预控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全过程监管,提升基建现场管理的效率和实际效果。

2  管控要点

高海拔藏区施工环境条件恶劣,传统的管理手段主要依靠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通过电话、邮件、文档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和数据管理,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难以准确即时,现场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传输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用一整套专业的智能化管控系统替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业务数据规范、统计计算全面自动化,帮助现场管理人员快速掌握工程现状。同时,对现场的安全管控工作以人员、作业内容作为核心管控切入点,形成现场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流程,实现对现场安全工作管理方式的改变[1]。

为满足在施工现场数据上报、审核和快速查看的需求,深入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和规章制度要求,以及建设过程的业务管理需求,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①利用信息化的软件系统进行现场安全风险的管理,可以加快现场管理业务的数据流转速度,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通过对各个管理环节的标准化人员配置,有助于提高各个岗位人员的责任感,缩短现场业务管理周期,提升现场安全管控的时效性。

②以单个作业风险点、每个施工人员为监控单元,将每日的施工风险和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进行上报和自动归类统计分析,形成现场风险情况变化趋势,安全风险数据更加全面、详实,为管理人员快速了解在建工程的安全风险分布情况、制定重点风险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③将安全风险管控、现场违章问题闭环管理、关键人员资质等形成综合化的信息统计报表,对各个考评指标制定相应的加权分数,按照对应的参考分对各个项目部进行量化评分并形成排名,有助于管理层快速掌握各个项目部的安全风险管控执行到位情况,加强工程安全管控力度[2]。

3  设计理念

施工现场业务的管理以现场施工风险点作业和关键人员到岗到位管理为核心,按照作业风险提前上报、各管理层审批、现场施工的操作流程,构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全过程监督的管理模式。

3.1 以作业内容和关键人员信息为核心开展安全管控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单个风险点为切入点,以每个关键岗位人员为监控单元,将人员与现场紧密结合,通过人员数量、风险等级信息进行风险的预控和管理,在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上切实体现对安全风险问题的反映。人员信息以关键人员为基础,要求对风险预控内容按照施工项目、监理项目部、业主项目的流程进行逐级审批,审批通过后才可以开展现场作业。现场关键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签到操作,采用地理位置和生物识别结合的方法来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并要求相关岗位人员作出对现场安全保障的日承诺签署,以加强人员对现场安全隐患的责任意识。管理层可以通过对作业风险的统计和人员到岗情况的查看,了解施工现场作业风险的重点关注点,开展针对性的现场管理。

3.2 作业风险全过程管理

现场安全风险问题需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作业前对现场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方位掌控,基于作业内容和人员数量对风险问题进行预估,提前进行干预作业,同时提前将作业信息上报,管理层可以掌握整体的安全作业形势,为及时作出现场监督管理提供数据参考[3]。作业过程中要求关键岗位人员在现场进行签到并签署安全保障日承诺,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到现场人员的到岗情况,确认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现场的作业安全可控,并对责任人员到岗、作业进度进行及时干预监督。作业后管理层可以查阅历史作业记录及其详细的作业内容和人员签到情况,了解风险等级变化趋势和人员签到整体情况,为后续的安全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3.3 将违章问题进行信息电子化、透明化实现闭环管理

现场施工的违章行为对安全管理工作是极大的威胁,但是管理人员又无法实时开展现场违章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违章行为需要完成从上报、整改到复查的全过程监督,相关环节的责任单位和人员需要形成公开的记录数据,对违章行为的整体管理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違章管理要求所有人员均可以发现并上报现场存在的各种违章行为问题,存在问题的主体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由监理单位进行复查。责任单位在进行整改后也需要填报整改记录,并上传整改后的现场照片,复查单位对整改结果情况进行评价,并上传整改后的现场照片,实现违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跟踪,形成违章行为的闭环管理。

4  工作路线

对国内各类电网工程基建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收集电网工程基建现场安全作业管控的业务需求,归纳总结移动智能应用系统在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业务应用情况和适用性,研究高海拔藏区复杂施工环境下对移动应用的限制性。根据工程实际的业务需求,设计软件的功能和业务流程,从可操作性、安全性、经济性出发研究出最优的业务功能方案。

5  管理方式

5.1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开展现场风险管控和全过程管理

根据业务管理需求,研发适合于现场业务管理条件的专有移动应用App系统。利用定制开发的移动APP应用程序与移动终端进行结合,可以利用施工现场参建人员的智能手机进行现场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实现作业内容、人员信息、人员定位、业务审批、预警提示、远程协作的一体化管理。针对网络不畅的情况,可以提供离线本地缓存方式进行数据管理,定期将业务数据进行移交,既满足了业务管理的需求和数据采集的便捷性要求,也降低了管理过程中在软硬件设备等资源方面的投入。

5.2 利用移动定位进行作业人员位置监控

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问题,重点是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而人员位置的及时掌握可以有效减低人员的即时风险的发生,也可以为管理者对重点的施工阶段人员安全问题防范策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通过移动应用获取人员手机的位置信息,在人员进行作业签到时可将位置信息上传至系统服务器,识别人员与作业风险点的位置关系,可以辅助判断人员是否在作业区域进行施工作业,对施工人员数量和参建人员信息进行掌控。

5.3 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关键岗位人员身份识别

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问题,重点在于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到位尽职尽责,将现场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尽可能排除。同时,施工作业过程中,也需要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指导,保证作业过程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开展,避免违规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因此对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到位监督管理是有效降低现场安全风险问题的重要一环。在移动应用中集成人脸识别功能,提前将相关人员的人脸标本数据录入平台数据库,施工前相关人员在手机终端拍摄人脸信息,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标本进行匹配,完成对人员身份的确认,确保关键岗位人员身份的真实性,以监督现场人员身份的真实性。

5.4 利用电子化的信息报送流程进行作业风险的全过程管控

现场管理以移动端为信息采集前段,电脑端为信息处理和管理后端,按照业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从不同的业务点出发,各个施工现场采集作业内容、位置、时间等信息,将分散于各个作业点的大量的进度数据汇总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下,按照规定的数据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统一管理,并可以从中提取出为决策服务的信息,逐级向上汇总形成工程管控“大数据”,服务工程安全风险管控需求。同时,对于电子化的过程数据,可以按照数据标准化要求形成过程资料,为工程数据统一管理和归档提供数据。

5.5 违章问题的电子化闭环管理

利用移动端应用软件开展现场安全违章问题的电子化上报和整改、复查管理,明确整改、复查的责任人员,通过信息推送机制向责任人员发送消息提醒,加快问题的处理进度,形成问题闭环管理。同时对任一时间段内的问题按照类型、项目部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频发问题的分布情况,辅助管理层开展针对性的现场管控。

6  总结分析

通过设计一套针对施工条件差的高海拔藏区电网工程现场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缩短工程管理数据流转的时间,减少人力计算的工作量和误差,减低因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重复工作量和周期,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效率和管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同时,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进行业务管理,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人员投入和时间成本,提升工程管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纪坤.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7.

[2]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S].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3]汤寿泉,刘冬根,袁太平.电网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业,2019(12).

猜你喜欢

电网工程
电网工程建设领域惩防体系的模块化监督设计
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策略探析
基于工程量清单的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研究
配电电缆常见故障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维护方案研究
浅析电网工程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