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支持策略选择
2020-09-22黄晓赟
[摘要]教育信息化2.0以育人为本、创新融合、系统推进和发展引领为精神内核,注重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以“AI”应用为手段、以开放教育为核心、以“人本”服务为目标。教育信息化拓展了农民工移动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的公平性,更有利于满足农民工的学习需求;但同时由于数字胜任力欠缺、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驱力不强,教育信息化也给农民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此,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打好农民工移动学习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政策支持,提高移动学习平台的适切性、增强农民工移动学习内驱力,从而为农民工移动学习提供支持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农民工;移动学习;支持策略
[作者简介]黄晓赟(1978- ),女,江苏江阴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江苏理工学院农村职教研究所,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农民工市民化的社区教育支持研究——以苏南为例”(项目批准号:15YJC880025)的研究成果和2018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村成人职教体系研究”(课题编号:SJCX18_03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3-0087-07
伴随着新时代的脚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促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快速进入2.0时代。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个群体,要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资本,就必须借助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谋求未来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对教育信息2.0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有着清晰的表述,本文结合该文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阐释。
(一)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
《行动计划》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方案。《行动计划》的下发,标志着教育信息化正式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所谓“三全”,是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所谓“两高”,是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所谓“一大”,是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信息化2.0体现出了四个精神内核:一是育人为本。教育信息化2.0是以新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创新融合。变革传统模式,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实现从浅层应用向深层创新迈进,不仅实现常规化的运用,更要达到各方面创新。三是系统推进。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信息化发展需求,兼顾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兼顾各级各类人群需求等,实现教育资源、教学质量、教育效果等协调发展。四是发展引领。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和新局面。
(二)教育信息化 2.0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领域回应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全球化挑战的必然发展,开启了教育与技术进一步相融合的教育新形态建设。这是一场以观念变革为核心,以技术革新为先导的教育变革。所以教育信息化2.0一方面加快推进教育技术的改进与运用,另一方面也促进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融通和联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系统的重塑与呈现。从上述目的性来看,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特征应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技术+教育生态”四者的互通、互融和互动,其中教育主体(教师)是服务的实施者,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是服务的目标,教育技术是教育的手段,教育生态的构建是终极目标。具体来说,教育信息化2.0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1.更加注重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信息化2.0必须通过“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开放,在我国着力打造“全域、全时、全民、全面”的教育模式,让网络知识系统真正成为人们主要的知识来源,使“人人、处处、时时”享受教育信息化给人们带来的学习便利,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的信息化。
2.更加注重以“AI”应用为手段。教育信息化2.0除了依托“互联网+教育”平台外,更加注重“AI”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未来教育中要加大AI的渗透度。有关“AI+教育”在政策层面已有明确表述和要求,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號)指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AI+教育”意味着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教育变革,从教育环境到教育管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从教育关系到教育生态,都面临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
3.更加注重以开放教育为核心。《行动计划》提出:“要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①“更加开放”被摆在首位,这说明相较于其他要求而言,“更加开放”是最为重要、最为急迫、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我国教育的开放系统将更具适应性、包容性、广泛性、开放性,必须要谋划信息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唯有如此,教育信息化才能实现,才能使教育大数据为全社会、全民共建、共商、共享。从这一点来看,开放教育应成为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最基本特征。换句话说,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开放教育必须先行;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开放教育必须实现。只有教育开放,才能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给全民提供开放、灵活、全纳、创新、终身的学习场所,从而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教育新形态。
2.农民工学习方式单一,无法适应网络平台学习。虽然当代农民工有着很强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学习提升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大多数农民工仍习惯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对于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线上学习方式还不适应,也不习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民工拥有智能手机,能接入网络,但除了工作需要外,手机主要用来与家人朋友聊天、看新闻资讯、看小说、玩游戏,很少有利用学习软件学习,他们的学习更多还是在社区学院、电大或培训机构等实体教学机构。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提升分析能力与信息素养、促进终身学习力等学习要求成为农民工学习的重要部分。农民工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首先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自己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掌握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线上咨询交流等移动学习方式。
3.农民工学习内驱力不强,影响移动学习持续性。由于缺少外在的督促机制和环境影响,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完全依賴农民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与自控力,但受学习习惯、工作强度等影响,农民工的学习自控力较为薄弱,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满了诸多诱惑,从而影响到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持续性。要充分利用基于网络平台的移动学习,使农民工认清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劳动力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迫切形势,提高觉悟,将为适应社会发展、改善生活而形成的学习外驱力转化成自我提升的内驱力,从而抵制各种诱惑专注于学习,主动地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以达到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改善生活状况的目的。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2.0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支持策略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打好农民工移动学习基础
《行动计划》更为重视“互联网+教育”、教育人工智能,意味着将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这一过程中应把农民工移动学习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好农民工教育的软硬件,推进“互联网+教育”以及人工智能在农民工教育中作用的发挥,让农民工移动学习更为便利,更能满足农民工的学习需求。
1.发挥大数据优势,提高农民工移动学习精准性。要对农民工进行精准培训,就必须对其需求和自身的特点、特征有精准了解,为此,要进一步推进农民工移动学习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这些大数据既包括农民工所在地的人数、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也包括他们的教育需求、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就业去向等多方面数据。要通过逐步开展地市、区县大数据对接,强有力地推进农民工管理大数据的汇聚与治理,有效提升各类大数据的精准度。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农民工移动学习而言,就是要以开展基于农民工移动学习大数据的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大数据建设、汇聚、运用与共享工作,实现大教育统计的动态化、精准化,并针对农民工移动学习的特点开展在平台布局、技术支撑、资源建设等核心应用方面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逐步完善基于农民工移动学习大数据的教育治理与决策体系。在不断丰富大数据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农民工移动学习教育数据服务的建设与应用、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建立农民工移动学习大数据的管理机制与开放机制,实现教育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有效共享,并逐步吸引各类机构和企业开展基于农民工移动学习教育大数据的分析研发与创新应用,对农民工进行学习建模研究,完善农民工群体的学习内容描述体系,建立以数据分析为支撑的教育精准决策与教育实施发展生态。
2.加快教育智能化,构建农民工创新教育体系。在农民工移动学习中应该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间管理、学习途径等在线学习中的作用,推动农民工移动学习人工智能教育能够跨界融合、人机协同,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创新教育体系。一是要改变原有的以提高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基于农民工的发展需求,从职业技能提升教育,逐步拓展到包括职业技能提升、学习策略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法律学习、人文素养综合提升等多领域、多层次学习资源在内的学习内容体系建设。二是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进农民工教育的跨领域开放,分析农民工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数据,为农民工建立具有针对性指导的智能学习档案。三是鉴于农民工移动学习的多领域性,为农民工移动学习提供多部门的协同支持,组织更为广泛的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逐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深度融合。四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融合路径和方法,构建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智能化教育云平台,发展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农民工移动学习教育新业态。五是要在职业教育领域把教育技术创新作为抓手,深入开展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创新研究,鼓励发展以农民工移动学习为需求的智能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服务方式,实现农民工随时随地学习,最终实现终身学习。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农民工移动学习的政策支持
《行动计划》强调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的开放性,要推进教育信息的开放与共享,特别是要推进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本身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资源并非都是免费的,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才能实现教育的公益性,特别是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的教育,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障。
1.完善奖励政策,激发农民工移动学习积极性。政府要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移动学习。目前,农民工移动学习除了平台内容受限外,缺乏学习动力也是一大难题。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政府要和企业进行联动,通过种种激励政策增强农民工移动学习的内驱力。比如,可以在移动学习平台设置相应学习电子证书,凡是取得证书者优先就业,甚至是优先落户地方;也可以将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积分与学分银行等进行关联,从政策上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到移动学习中来,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研发。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的实用性、便捷性是影响农民工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大对移动学习平台研发的扶持力度,整合多方力量,鼓励和支持政府部门或企业进行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的研发,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促进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提质增效。借助信息化2.0的发展,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奖金或者出台鼓励政策,激励研发机构加大对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力度,建设更为科学、更为实效的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同时,还可以采用政府购买资源的形式,购买已开发的、适合农民工学习的优质资源,以此保障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的优质性和公益性。
(三)提高移动学习平台的适切性,增强农民工移动学习内驱力
教育信息化2.0建设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农民工移动学习的角度来讲,就是要以促进农民工自身的发展为旨归,密切关注农民工的发展需求与学习需求,注重分析农民工的学习特征,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出发,开发更有针对性、适切性的移动学习平台,更好地为农民工移动学习服务,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许多企业进入发展转型期,招聘门槛自然会提高,对技术工人要求也会更高。如果不学习,农民工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成为时代的“弃儿”。从已有研究来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很强的学习需求,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或者积累经验返乡创业。农民工主动学习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可以体现自我价值,二是可以提高生活品质,三是可以着眼未来。在信息化2.0背景下,提高农民工相关的移动学习平台的针对性,必须基于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从而更好地吸引农民工,激发农民工移动学习的内驱力。
1.促进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信息资源多元化。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转化为农民工的过程中经历着一系列复杂的转变,而促进这一转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学习。农民工在立足城市、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方面包括职业技能、学习策略、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角色意识、城市生活规则、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律知识、行为模式等,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因此,在开发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时,需要利用大数据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学习特征、学习层次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的信息资源,联合教育领域、职业领域、社会保障领域、文化服务领域的各方力量,尽可能地丰富和完善移动学习平台的信息资源,确保农民工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资讯等。
2.实现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呈现形式趣味化。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着高强度、高时长的工作,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学习精力不足,再加上他们在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移动学习方面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产生惰性和拖延心理,放松对自身的学习约束。因此,农民工移动学习平台的呈现形式应尽可能地趣味化,从农民工的個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出发,以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引起农民工积极的心理反应。比如,在学习方式上,可以创建虚拟教室,为农民工创设有同伴互助和教师督促的学习氛围;在知识的呈现上,可以利用文字、图画、语音、微视频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技术方面的知识,以更清晰、智能化的微视频呈现,能够更加方便农民工真正实现“做中学”;在信息的推广上,可以运用宣传短片、小游戏等农民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教育信息化2.0给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他们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提供了选择的自由,移动学习平台的知识性、趣味性,也将有效地刺激农民工投入到学习中去。农民工移动学习如果有了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参与,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注释]
①②③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20-04-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④蔡连玉,韩倩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研究:一种纲领性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8(10):29.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周建设,杜俊军,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开放教育[J].开放学习研究,2019(3):1-6.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20)[2020-04-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3]任友群.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打call[EB/OL].(2017-12-27)[2020-04-28].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288521.
[4]新华网.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EB/OL].(2015-05-23)[2020-04-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83959.htm.
[5]职业能力建设司.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EB/OL].(2019-01-09)[2020-04-28]. http://www.mohrss.gov.cn/gkml/zcfg/gfxwj/201901/t20190115_30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