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
2020-09-22胡计虎
[摘要]“双高”专业群设置以区域产业发展为重要依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靠双高专业群支撑。为了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要树立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统一发展理念”,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师双导师、学生双身份的“双元育人模式”,做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加强政行企校“四合作”,搭建包括产业学院平台、产教融合信息交流平台、实践平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职业培训平台在内的产教深度融合“五平台”。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区域产业;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胡计虎(1980- ),男,安徽灵璧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安徽 芜湖 24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1337)和安徽省2018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水平高职专业——电子商务”(项目编号:2018ylzy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3-0051-06
2019年4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发布,目标是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群,促进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双高计划”的重点是专业群建设,如何让“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是已经入选和未来准备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双高”专业群和区域产业概述
(一)“双高”专业群概述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和本科“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样,“双一流”建设遵循的原则是依靠一流专业建设带动一流学校建设,“双高”建设遵循的原则就是依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高水平学校建设,所以“双高”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依据学校和专业群赋分进行综合排序,入选1个专业群为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入选2个专业群即为推荐的高水平学校。在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中,安徽省共有5所学校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其中省会城市合肥2所,分别是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入选专业群建设B档,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理专业群入选专业群建设C档;芜湖市有3所,分别是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专业群建设A档,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入选专业群建设A档,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两个专业群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芜湖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在安徽省的战略地位次于二线城市合肥,但却有3个高职院校、4个专业群入选国家的“雙高计划”,而且是省内排名前3的学校,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研究。
(二)区域产业概述
芜湖市别称“江城”,地处长三角西南部,是世界级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双核城市之一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成员,同时又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双重城市成员,拥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在持续发展原有的电子电器、新型建材、生物制药、汽车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芜湖市已经开始进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农机、微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和产业互联网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了奇瑞汽车、海螺水泥、埃夫特机器人和三只松鼠等一张张象征着芜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名片。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如何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原有的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充分协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双高”专业群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按照“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双高”专业群建设就是“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①。在进行“双高”专业群建设之前,首先要清楚“双高”专业群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有的放矢。
(一)“双高”专业群设置以区域产业发展为重要依据
按照《办法》第三章项目遴选第十一条要求,学校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这充分说明了要想入选“双高”专业群,首先要确保申报的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对区域发展贡献较大,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已经走在其他院校的前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芜湖市4个专业群之所以能够入选“双高计划”,就是因为这几个专业群与区域产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与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校企合作,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松鼠新商业学院”,同时也与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埃夫特机器人学院”,同时也与芜湖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达尔智能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同蒙牛乳业马鞍山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靠“双高”专业群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整个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了适应这种经济新常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必然趋势。未来,区域粗放型的传统产业将会被淘汰,逐渐向生产要素质量高和使用效率高的集约型方式转变;产业布局也会逐渐由分散型向共用产业基础设施和平台的集聚型转变;低附加值的工业制造品逐渐向工艺和技术更高的高附加值制造品升级。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一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实现,而“双高”专业群因为与区域经济结合得比较紧密,能够随时洞察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再加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从而能够培养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双高”专业群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两者相互促进
“双高”专业群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引领“双高”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方向,“双高”专业群建设又反作用于区域产业发展。“双高”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需要根据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主动对接、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满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区域产业也要主动对接地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特别是“双高”专业群建设专业,积极参与“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制定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既能有效地促进“双高”专业群建设,也能培养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实施路径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两者互相影响。如何找到两者的融合之路,实现双方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是双方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一理念、双育人、三对接、四合作、五平台几个方面探索“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路径。
(一)树立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统一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这会让大家在建设过程中只关注一些标志性成果的达成,而忽略了整体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所以,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统一的发展理念——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分析区域的产业链情况,以产业链对应的典型岗位建构专业群的岗位链;然后分析岗位链的能力需求,尤其是高端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进行分解和重组,建构群内各专业的共性能力和个性能力关系,形成以高端岗位核心能力为引领的专业群能力链;接着基于能力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共性能力扎实、个性能力卓越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满足产业链需求的人才链;最终形成专业群以产业链、岗位鏈、能力链、人才链协调传动,以提供产业所需高端人才和服务为目标的价值递进螺旋,确保“双高”专业群培养的人才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动态吻合。
(二)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方案》中第三大点明确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促进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需从三个层面去落实。
1.校企双主体。虽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落地生根的并不多,主要还是因为一头热的问题。目前的校企合作大部分还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配合的合作方式。一方面,企业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企业都是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投入很多,短期内却没有给企业带来什么实惠。鉴于此种情况,《方案》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同时又提出:“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既明确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义务,又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确立校企双主体地位。在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过程中,从联合招生到分段培养、再到共促就业,要明确双方具体的分工和职责,推进双方紧密合作,最后才能实现双主体共同育人的培养目标。
2.教师双导师。所谓的教师双导师就是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两位导师,让学生在两位导师指导下选择专业课程,利用面对面教学或现代信息技术完成理论学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现技能传承、教学相长。双导师制不仅强化了理论学习,还增强了实践锻炼,实现学生知识和技能双提高。但要真正发挥双导师作用,还必须建立健全双导师的相关制度,明确他们的职责和待遇,形成校企互认、互聘和共管的机制。同时,对于学校教师关心的职称晋升问题和企业导师关心的待遇问题,要出台专门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参与双导师制的积极性。
3.学生双身份。所谓的学生双身份就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学徒员工双重身份。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一个阶段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个阶段就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这时他们就会根据需要在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中来回切换。要实现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必须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制订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联合招生方案,实现双方共同目标。按照自愿、自由和双向选择原则,学校、企业和学生(学徒)在招生(招工)时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在联合培养中各自的职责和权益,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运行模式得以落实,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三)做好区域产业与“双高”专业群产教融合“三对接”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区域产业与“双高”专业群的产教融合,依赖于专业和产业的有机衔接,依赖于产业对专业的基础支撑,依赖于专业对产业的人才及技术支持。也就是“双高”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要紧跟产业需求,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分析典型岗位需求,如果专业群不包括相应的典型岗位,也可以动态调整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目前包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校企合作企业的需要,可以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纳入到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中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需求链上”②,也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这样才能促进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这就要求调查了解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岗位职业标准,特别是在一些新标准和新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即“双高”专业群在制定每一届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先要进行专业调研,了解区域产业的岗位需求和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其次由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职业标准重新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最后由课程标准确定具体授课内容,使专业群开设课程的内容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需要的职业标准对接起来。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就要求“双高”专业群的教学过程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也就是大家一直强调的工学结合。首先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的特点,构建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然后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或生产一线,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交替进行,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要注意考核方式的变化,不能按照传统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要把教学和生产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
(四)加强政行企校“四合作”
“政行企校”四合作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培养区域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让四方通力合作、协调发展,必须清楚他们各自的角色定位和职责。
1.政府。针对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地方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和鼓励政策,使企业由“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光靠市场经济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督促、调控、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等作用,才能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2.行业。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主要负责沟通、协调、监督和服务等职能,主要工作包括收集和发布行业发展动态、产业人才需求、就业状况等信息,使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起来,同时也负责给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咨询建议。行业协会虽然只是民间组织,但它却是连接政府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企业和学校。企业和学校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双主体,在“双高”专业群建设中是一个整体。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构课程体系、共制课程标准、共建教师团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育学生、共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共享资源成果等。
要通过“政行企校”四方深入合作,建成面向区域经济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群联盟。以联盟为纽带,建立“多方投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联盟运行机制,联盟内各单位积极承担共促产业发展、共建专业群和共育人才等任务,实现四方共赢。
(五)搭建产教深度融合“五平台”
1.校企合建产业学院平台。高职学校要聚焦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区域核心产业群,以知识、资金、技術、设备等为纽带,与行业龙头企业或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在双主体联合办学协议的框架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在原有院系专业管理结构之上的跨专业、跨系部股份制二级学院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共促就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形成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例如,2020年1月5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智联友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轨道交通产业学院,希望依托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为区域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服务支持。
2.搭建产教融合信息交流平台。“双高”专业群是人才供给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人才需求方,这就相当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供应商和采购商。在目前的经济活动过程中,采购商和供应商为了满足双方需求,又不造成资源浪费,双方会共建SCM(供应链管理)平台,或者纳入到同一个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从而确保供需双方的信息能无缝对接。“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之间也必须搭建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使区域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双高”专业群再根据需求信息确定招生规模和培养标准,从而实现“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在人才需求和供给上无缝对接。
3.政校企共建实践平台。《方案》中要求“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集企业真实生产、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践平台,这样一个平台单独依靠政府、企业和学校任何一方都无法完成。只有三方联合,政府负责规划建设区域、厂房建设和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负责生产线建设、软件安装和技术能手的配备,学校负责提供实习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和教学资源,才能建成既服务于学校教学,又满足企业生产的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从而培养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
4.政行企校共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市面上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大多是企业或者学校单独搭建的,因为缺乏理论指导或技术支持,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提高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效益和影响力,就要政行企校共建,邀请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参与团队建设指导,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增强团队服务能力,遴选校内专家作为团队基础服务力量,从而充分开发平台社会服务功能。这样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不仅能开展“互联网+”、徽派景观设计、文化创意设计、芜湖铁画工艺等商业产品研发与设计,也能深度服务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以及地方企业等咨询决策项目,还能提供区域现代服务业市场信息、消费者满意度、政府决策咨询报告等。
5.行校企共建职业培训平台。《方案》中要求:“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职业院校重视学历教育而忽略了职业培训,培训的技术技能人才达不到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单靠学校的培训是不够的,必须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培训。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需要行业、学校、企业共建职业培训平台,大家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职业培训。例如,针对学生、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和退役军人等人员,开展知识技能提升、再就业上岗、学历提升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服务;依托学校的师资培训中心,面向省内外的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专业师资培训;与地方主管部门合作,开展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群体的专业培训和定向学历提升教育。
[注释]
①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2019-03-29.
②王寿斌.职教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EB/OL].(2018-03-28)[2020-04-10]. http://www.jyb.cn/zgjyb/201803/t20180328_1035938.html.
[参考文献]
[1]崔岩.实践创新:铸就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品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10-112.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0-04-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9-04-17)[2020-04-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17_378489.html.
[4]廖晨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22):31-34.
[5]李玮炜,贺定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与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5-9.
[6]杨芬,冯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建设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9):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