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奥林匹克教育新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0-09-22姚治兰陈文倩
姚治兰 陈文倩
摘 要: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延续至今,对奥林匹克教育常态化、持久化的开展带来困境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契机。当前奥林匹克教育新媒体传播呈现出平台利用率不高、体育教育者主体缺乏、原创内容少、缺乏议程设置等问题。搭建新载体、采用新手段、调动新主体、构建新内容是奥林匹克教育新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冠疫情;奥林匹克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8-00-03
奥林匹克教育是履行奥林匹克宗旨、传承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活动和渠道。2018年初,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制订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要求“把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育课程、德育活动等方式,开展奥林匹克主题教育”。[1]这一计划既是我国在2008年奥运周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成果延续,也是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继续深化。
但2020年初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线下工作瞬间停摆,奥林匹克教育的路径创新也势在必行。
一、疫情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困境与机遇
截至6月24日,新冠肺炎疫情已影响到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虽然疫情严重程度和控制疫情的力度有所差异,但所有受到疫情影响的地方都按下了举办大型活动、集体聚集性活动的暂停键。以现场、实地、聚集等为组织活动特点的体育自然也不例外,本应在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做出了延期的决定,所有大型赛事取消或延期,重启时间的确定艰难而慎重……这给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也带来了困境:居民隔离、宅家的生活常态和学生分散、网课学习的状态,使原有的线下教育模式无法进行;病毒的肆虐、生命的脆弱、健康的需求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教育的路径创新有了新的需求。
但困境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首先,疫情防控中体育的作用愈发凸显,增强免疫力、增强预防病毒和与病毒抗争的能力离不开体育的加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体育始终以它强大的力量成为人们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支撑,这与奥林匹克所倡导的“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不谋而合。国际奥委会针对2020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提出的“保持健康、保持强大、保持活跃” [2]主题也是最好的佐证。其次,正如奥林匹克教育的先行者裴东光所言,“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并不具有周期性,应该常态化”。[3]奥运匹克教育不是体育赛事的周边产品,而是源于体育超越体育的教育,是对青少年整个身心的健康、美好而且人性化的塑造。因此,结合疫情带给人们身心的影响、带给万物互联的各行各业的影響、带给世界人民的共同影响等,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更能凸显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二、当前奥林匹克教育新媒体传播的现状
传播学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传播渠道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等。但疫情下,原来的多选择变成了无选择,顾拜旦主张的奥林匹克教育“永久的制造工厂”只能从“学校”和“体育俱乐部”为主的奥林匹克教育场所,[4]转移到云端,“体育云课堂”“云教育”成为新的渠道(图1)。为了解当前奥林匹克教育的新媒体传播现状,笔者以微信公众号、抖音为例,以“奥林匹克”和“奥运会”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呈现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是新媒体平台利用率不高。微信公众号中,包含“奥林匹克”关键词的账号内容多涉及房产、中小学教育、体育产品推销等,真正名副其实的与奥林匹克教育有关的又以奥林匹克博物馆居多(表1)。抖音平台上,直接注册为奥林匹克教育的账号只有一个,且为个人账号;以奥运为主或有系列奥运内容的账号也只有个位数(表2)。
二是来自体育教育行业的传播主体较少。从表1可以看出,为数不多的微信公众号中,鲜有来自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等体育教育单位或个人参与,而他们却是线下的奥林匹克教育主体。这一方面说明奥林匹克教育路径创新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给企业或院校主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
三是原创内容少。从表1可以看出,原创内容最多的公众号是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也仅有13篇,其余均为1篇,有的甚至为零。抖音平台上的相关内容也多是一些比赛视频的剪辑,缺乏讲解、体验、直播、互动等,看起来不过瘾。
四是缺乏议程设置,形不成连锁效应。抖音平台上,除了北京冬奥会和东京奥运会官方号以外,“咪咕奥运频道”“新浪体育”两个企业号的粉丝数都在15万以上,作为个人账号的“清华学姐谈体育”,粉丝数量也值得肯定。这不能不说与发布内容的议程设置有关。“新浪体育”的“奥运史上经典一刻”专栏,截至2020年6月24日,共发布7集,点赞量最高一集达到46.7万,内容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18岁美国女体操运动员凯莉·斯特鲁格单腿撑起整个体操队的故事;转发量最多是1158次,内容是德里·克雷蒙德肌肉撕裂、跳跃着冲向终点,赛场6.5万名观众为其鼓掌喝彩的故事;评论最多的内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6659人次评论。“清华学姐谈体育”的“明星的故事”系列,从粉丝数、点赞数和播放次数均可以看出它的影响力。但这样有主题、成系列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中还是很少。
三、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奥林匹克教育路径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优势、空间优势、主体优势和效果优势。时间优势即内容的编辑、发布和用户收看、阅读都更加便捷快速,“刷”微博、“刷”微信、“刷”抖音等,一个“刷”字非常形象地描画出了获取信息的便捷和轻松;空间优势即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信息传播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逼真性大大增强;主体优势即传播不再是一件需要复杂的硬件基础的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效果优势即传播元素更加丰富,传播广度更加拓展,受众获取有效信息更加便捷、参与传播的程度更加深入。这些优势,为奥林匹克教育的路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搭建奥林匹克教育新载体
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为8.50亿、6.35亿和5.32亿,使用率分别为94.1%、70.3%和58.9%”。[5] 可以看出,短视频、直播等新平台已成为很多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疫情期间,一些媒体也大量开发短视频产品,利用短视频为用户提供很多准确而有趣的内容,吸引更多年轻读者并成功化危机为转机。
因此,奥林匹克教育要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年轻群体比较集中的传播平台以及一些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利用新媒体带来的功能区分、内容集成、算法推荐等,使那些关注奥林匹克相关内容的用户更容易获取所需内容,更实在体会到信息满足感,让奥林匹克的相关内容在人们手指轻轻一“刷”中更接地气,更具体验感地走进人们的视野。
(二)采用奥林匹克教育新手段
首先,新媒体传播中,不再是单一的传播元素,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元素各司其职、共同作用,使奥林匹克教育传播更全面、立体。其次,还可用知识图谱、动画、漫画等各种手段给受众不同的体验,增加受众的新鲜感和兴趣度;用VR、AR、MR等虚拟现实技术调动一切资源,加强传播的力度;增强交互性、游戏性、跨屏互动等,让奥林匹克教育中场景的模拟、人物的复原、故事化的架构、视觉化的呈现等更加逼真。再其次,新媒体的奥林匹克教育传播,并非简单搬移线下的教育内容,而应该是重构教育场景。由于线上和线下开展教育的模式截然不同,新媒体平台和新的表现元素对教育者而言,是新的场景拓展和塑造,包括新的内容生产、用户连接和传播模式等,需要深入思考和挖掘与线下的现场教育、群体教育所不同的兴趣点、体验点和价值点,才能把众声喧哗的各种平台已经瓜分的人们的有限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内容生产和接收之间更加匹配。
(三)调动奥林匹克教育新主体
新媒体环境下,共享、互通、自发成为新的传播業态,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被打破,传播和接收信息资源不再专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和受众。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用户爆发性增长,截至2020年3月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6]这让调动和开发新主体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平台去梳理、消化那些能够反映奥林匹克价值和精神的人、事、物并精心策划适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内容、形式,形成短而精、有主题、成体系、有影响的传播效应。
虽然新媒体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受众群体范围广泛,涉及各年龄段的人群,但青年群体占比最大,他们在网上的高活跃度、高时长度、高参与度等都可以扩大内容的触达频率。因此,可以充分调动那些有兴趣、有意愿的用户尤其是青年人加入奥林匹克教育的行列,奥林匹克教育内容通过各种平台与广大用户的触达频率增高,增高了的触达频率又影响着用户的参与和推广,进而形成良性的、螺旋式上升的传播效果。
(四)构建奥林匹克教育新内容
2016年出版的《奥林匹克价值教育指南》提出了基于三大核心价值的五大教育主题,即奋斗的快乐、公平竞争、践行尊重、追求卓越、身心精神均衡。疫情下,奥林匹克教育的五大主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构建新的内容。
首先,应考虑疫情下人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一些突发性的危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可能程度有差异,但都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奥林匹克教育主题中奋斗的快乐、追求卓越、身心精神均衡等内容非常契合疫情下的现实需要,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的“体育不应成为这场危机的组成部分,而应成为这场危机的有力手段”。[7]当然,为了适应人们在这种特殊时期的心理特点,还要把这种价值型的输出变得轻松化、娱乐化,把知识普及和休闲放松结合,使内容既有益又有趣,让人们能够心情放松并激起新的希望。
其次,可以把国家和个人应对疫情的表现和努力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生活化、嵌入化的最好案例,进一步加深对奥林匹克价值“卓越、友谊、尊重”的认识。如面对大灾难时国家治理体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卓越,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敬业奉献、公而忘私,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卓越;奥林匹克的友谊体现为世界各国人民通过体育运动增加了解、友好相处、和谐共赢,在疫情面前,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医疗互助、物资捐赠等都是友谊的最好诠释;疫情还带给人们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的差异与尊重等方面的思考,疫情面前,对自然的尊重、对规则的尊重、对各国文化的尊重,恰好是尊重的体现。东京奥运会的延迟也正是为了举办奥运会的庆祝活动得到充分尊重。
总之,疫情下奥林匹克教育新媒体传播的路径创新,既是奥林匹克教育常态化、日常化的要求,也是奥林匹克教育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施雨芩.奥林匹克教育将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 EB/OL]. (2018-02-27).[2020-06-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27/c_1122461285.htm.
[2]姬烨,王梦.疫情下的奥林匹克日 国家奥委会喊你云健身[EB/OL].(2020-06-17).[2020-06-24].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6/17/c_1126127138.htm .
[3]彭晓烯.开学上交冬奥火炬“作业” 奥林匹克教育正融入校园文化[N] .中国体育报,2020-06-04 (2).
[4]茹秀英.“体育课堂”是践行奥林匹克教育核心“场域”的理论与实证探究[ J].体育教学,2020,40(3):57.
[5][6]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20-04-28).[2020-06-2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70974.htm.
[7]姬烨,王梦.面对疫情,我们同样需要奥林匹克精神[EB/OL]. (2020-06-22).[2020-07-02].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0-06/22/c_1126146344.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部分项目内容,项目号:19GZH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