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及中国国家形象分析

2020-09-22李汇群胡晓梅

对外传播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土土耳其

李汇群 胡晓梅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土耳其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在土耳其的传播现状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学界此类研究较少,并且缺少从总体层面对土耳其媒体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展开的研究。本文拟以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土耳其媒体报道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数据由土耳其阿克索伊市场与舆论调查公司提供。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专业进行市场调查和媒体舆情分析的公关公司,为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中资企业等提供涉华舆情数据及分析。该公司建有数据库,长期追踪在土耳其全国和地方有影响力的大约3500家媒体网站的涉华报道,此外还追踪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DHA通讯社和IHA通讯社这三大主要通讯社的涉华新闻,根据浏览量、点击量等,列出每周在土耳其最有影响力和傳播力的涉华报道热点新闻,数量为15至30条左右不等,形成周报。本文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这9个月里每月的第1周或第2周的周报为研究样本,9周共计200条报道。

一、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分析

(一)报道数量:持续关注中国,尤其关注重点领域和重要事件

数据显示,9周里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热点数量分别为19、19、17、21、19、24、31、27、23条,平均每周约22.22条。数量最多的一周是2018年12月3日至12月9日,有31条报道,重要事件包括:中美同意贸易战暂时停战、加拿大逮捕华为全球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等,与中美贸易战有关的新闻共计8条,与人权、民族政策有关的新闻共计6条。数量最少的一周是2018年7月30日至8月5日,有17条报道,与中美贸易战有关的新闻共计3条,与中国航空航天发展有关的新闻共计4条。从数据来看,土耳其媒体持续关注中国,尤其关注重点领域和重要事件。

(二)报道倾向:看好中国发展,负面报道占比不高

9周内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热点负面新闻共计31条,占比15.5%;中性新闻156条,占比78%,正面新闻13条,占比6.5%。正面新闻集中表现为认可中国的科技发展、创新竞争力,期待中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负面新闻中有21条与人权宗教等相关,基本指向新疆。总体而言,土耳其涉华报道热点多数是中性或者正面的,比较看好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发展,负面报道占比不高,且大都涉及到新疆。

(三)报道内容:倾向报道硬新闻,重视中国硬实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热点最关注中国政治,共计86条,占比43%;经济类报道次之,共计58条,占比29%;科技类报道共计33条,占比16.5%;社会文化类报道数量最少,共计23条,占比11.5%。严肃的政治、经济、科技类硬新闻占比近九成,而通俗娱乐性质更明显的社会文化类软新闻只占一成有余,说明土耳其媒体和受众都更关注中国的硬实力发展。

二、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一)政治形象:外交军事活跃的大国,人权、民族宗教议题有分歧

政治类议题报道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的外交活动和政策。其中,中美关系最受关注,报道有13条,主要内容包括中美高层互动、中美政府官员发表讲话、前美国国防情报官员涉嫌间谍活动被捕、中国警告公民赴美旅行等。土耳其媒体对中美关系的高度关注折射出中美关系牵动全球的事实。中土关系是土耳其媒体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共有7条报道,主要内容包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议长耶尔德勒姆的相关活动和表态,土耳其执政党正发党计划在中国开设新办事处、中国愿为土耳其公民提供签证便利等,显示中土关系发展比较平稳。作为地跨欧亚的区域国家,土耳其也比较关注周边国家地区与中国的往来,中俄关系报道和中东报道都有3条。东北亚虽然距离土耳其较远,但作为中国的邻近地区,土耳其也给予了一定关注,中朝关系报道有2条,中日关系报道有1条。值得注意的是,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事件被土耳其媒体报道了5次,一方面说明中加博弈吸引全球媒体关注,另一方面土耳其媒体在报道中反复强调孟晚舟与华为的关系,则反映了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巨头公司在土耳其所拥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防军事相关报道有15条,其中南海报道8条,占到半数比例,但土耳其媒体报道主要围绕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展开,对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关注较少,仍然是关切中美关系的延续。其他7条报道则聚焦于中国军事能力的增长及武器装备的发展。对人权、民族宗教议题的报道有23条,是政治类报道的重要内容。报道基本围绕新疆和维吾尔族人展开,批评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报道倾向大都是负面的,中国的形象比较单一、刻板。

(二)经济形象:可以合作的经济伙伴,经济形势面临挑战

经济类报道中,对贸易战的报道(25条)超过四成。多数报道聚焦于中美政府的博弈冲突,强调“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局势紧张恶化”。有3条报道分别引用了中国阿里巴巴公司创始人马云和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的看法。对贸易战的密集报道表明土耳其高度关注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挑战。在数量上,土耳其媒体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报道(18条)紧随贸易战之后。这些报道比较关注中国经济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指出“国际对中国市场‘金融恐慌产生担忧”,但也强调“中国的信用状况在经济实力和结构性挑战之间取得平衡”,有质疑也有肯定。其还描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中国模式的不同态度,如“欧盟取消了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限制”“日本准备禁令华为、中兴设备”“巴基斯坦同意以卢比兑换人民币,而不是美元进行交易”“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中国政府资助的公司对欧洲企业构成了迅速增长的挑战”。其还提到中国春节期间,世界贸易都放缓了,肯定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的重要影响,报道比较客观。中国的跨国经济合作活动是土耳其媒体报道的另一个角度(9条)。中国与特斯拉、可口可乐等公司的合作受到关注,而以色列安全局局长纳达夫·阿加曼对中国投资该国项目的表态也引起土耳其注意。当然,中国与土耳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此类报道的重点(3条),“土耳其对中国的家用纺织品出口增长了5倍”“丝绸之路项目增加了土耳其的中国学生人数”等报道,从土耳其角度肯定了中土经济合作带来的直接利益,表明土耳其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三)科技形象:全面发展的科技强国,合作可圈可点

在科技方面,土耳其媒体最关注航空航天领域(15条)。主要包括中国发射北斗三号系统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海洋一号C卫星、发射光学遥感高分十一号卫星,以及中国航天器首次降落月球背面等,对中国在航空航天上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及时跟踪。此外,土耳其媒体还报道了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项目计划,即中国计划到2045年成为世界领先的航空大国,项目包括全球定位和观测卫星、永久在轨空间站建设、月球研究以及对火星和木星的探索等。土耳其媒体饶有深意地评价这项计划“正在引起人们对‘太空竞赛的关注”,点明了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背后的大国角力背景。科技创新是土耳其关注的另一个重点(5条)。土耳其媒体报道了山东的核电站开始建设、中国最新的可以通过步行方式识别的监控摄像头技术等。还提到中土合作相关项目,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的风洞试验将在中国进行,表现出对中国现阶段科研发果的即时追踪和对中土合作的密切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也是重要关注点(6条)。百度开始大规模生产自动驾驶公交车、新华社第一个英语AI主持人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亮相、中国首个AI主题公园在北京开幕等,中国人工智能的最新运用及发展被介绍给土耳其受众。5G技术是当前世界科技热门话题,土耳其媒体报道中国开发了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巴士,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最大的5G市场等。土耳其媒体还介绍了中国医疗科技的新发展,如中国研究人员建立了带有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帮助确定患有严重脑损伤的患者是否可以恢复意识等。报道覆盖面较广,追踪速度较快。能源环保议题报道有5条。有从国际视野进行报道的,如转引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中国的巨型太阳能农场正在改变世界能源”来介绍中国的农场新能源利用。介绍中国在新能源问题上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如阿盟和中国同意在共同利益和经验分享的基础上加强在能源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中俄正在扩大核能领域的合作等。还报道了中国深圳出租车几乎完全都是电动出租车,实现环保里程碑。提到中土合作的报道有1条,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部长宣布中土将合作在土耳其建立高科技碳化硼工厂。

(四)社会文化形象:资源丰富的人口大国,多元性社会事件引关注

社会类报道最关注社会事件(9条)。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宗教界的性骚扰不端事件、中国亿万富翁在美涉嫌性侵被捕、警方打击贩毒、警方严厉打击无牌和假冒美容产品的供应网络、公司经理虐待员工被判入狱等,大多都是比较吸睛的社会新闻,负面倾向较明显。居民生活类报道紧列其后(5条)。报道了广州推出电子出生证明、中国国庆庆典的盛大灯光秀照亮主要城市,提到中国人口有望在2029年达到14.42亿人的峰值,并在2030年开始长期下降等。土耳其媒体也关注与穆斯林有关的生活报道,介绍了建于唐代的西安乌鲁清真寺、穆斯林街和中国斋月美食等中国穆斯林生活现状。文化类报道较少(8条),报道范围却更广,覆盖教育、旅游、体育、历史文化等多领域。如报道总统埃尔多安评价中国在大学和产业合作方面非常成功、中国足协高薪邀请土耳其名哨庫内伊特·卡基尔加盟、歌手张驰和他的歌曲《我想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受到欢迎等。此外,土耳其媒体还报道中国人到土耳其旅游是为了享受土耳其美食、世界上最大的冰雪节已在中国向公众开放,预计中国将超过法国成为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国等,关注中国本身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优势,对中土两国之间的旅游合作表达了期待。

三、分析与结论

(一)土耳其媒体的涉华报道有“主体性意识”

土耳其有悠久的历史,帝国历史作为遗产,影响着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及对外心态。虽然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但土耳其自视为欧洲国家,将美国和欧洲视为其外交关系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周边国家地区,再次则是东亚、拉美等地区。因此,土耳其媒体虽然关注中土交流,但中美互动的新闻数量却排在第一,反映土耳其始终以美国为重的心态。中国与俄罗斯、中东往来的新闻受到关注,折射出土耳其对周边国家的重视。历史上,中国一直不是土耳其的外交重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土耳其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但“帝国意识”的留存,使得土耳其以某种“主体性意识”,或者说“大国心态”来看待中土关系,即并非仅局限于两国之间,而是从土耳其总体外交的角度来观照中国。

(二)土耳其媒体的涉华报道有意识形态偏见

从地缘政治来看,土耳其位于“文明结合部”,虽然“向西看”一直是土耳其的外交重点,但它也并未放弃“向东看”。尤其是近年来,在加入欧盟、接纳难民等问题上,土耳其与西方国家难以达成一致,刺激了土耳其从上到下的民族主义情绪,土耳其逐渐加大“向东转”步伐,拓展外交格局,寻求加强在中东、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进一步鼓吹“泛突厥化”,主张将土耳其的利益扩张到中亚乃至东亚,将中国新疆的维吾尔族视为同族并给予支持,已经成为土耳其社会的某种“政治正确”。土耳其媒体尤其关注新疆议题,以挑剔、苛刻的态度报道新疆的负面新闻,正是土耳其社会民族主义思潮甚嚣尘上、民间弥漫民粹心态、渴望实现“大国梦”的某种体现。

(三)土耳其媒体的涉华报道折射“土耳其梦”

土耳其和中国同属于后发国家,二者面临共同的快速发展目标,中国有“中国梦”,土耳其也有2023百年愿景、2053展望和2071千年目标的“土耳其梦”。尤其是2023百年愿景,2011年总统埃尔多安在电视讲话中提及,从国民收入、外贸、教育、基础设施、航空航天、核电、旅游等多方面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之后,执政党正发党又在2012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布《正发党2023政治愿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对2023年预期取得的成就做出详细阐释。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土耳其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因此,土耳其媒体的中国报道偏重于政治、经济、科技等硬新闻,尤其重视国防军事、经济形势、高科技发展等领域,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心态呼之欲出,折射土耳其人念念不忘的千年大计,也反映了当下土耳其对中国的定位和需求。

(本文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委托横向项目“对土耳其传播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W19192)

(版面所限,本文略去作者所加注释。)

猜你喜欢

中土土耳其
有明之初岭南水墨前后五百年(之三)
有明之初岭南水墨前后五百年(之二)
治失眠,先补“中土”
我也叫“土耳其”
丝绸之路文化影响下联珠纹的形式流变
土耳其牧羊女
爆炸头
霍比特人是人吗?
水货翻译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