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传播视阈下用户分析理论对哔哩哔哩界面设计的启示

2020-09-22王倩李擎

电子商务 2020年9期

王倩 李擎

摘要:技术传播研究的开展离不开用户分析。本文以哔哩哔哩——国内领先的UGC类网站为研究对象,在技术传播范围内从语言风格、导航目录、板块设计等多角度出发,探讨用户分析理论对于哔哩哔哩在进行界面设计时产生的重要作用,指导网站相关人员设计出符合社区用户需求的界面,并在界面设计方面为UGC类网站提供些许启发。

关键词:技术传播;用户分析;UGC网站界面设计

引言

网络时代“应运而生”(邵华、喻惠群,2015)的科学技术使信息与知识得以共享,也加速亚文化圈层的文化形态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播。哔哩哔哩作为国内领先的年轻人文化社区,根据网站官方公布的2019第四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网站月均活跃用户达1.3亿,同比增长40%,数据再创新历史。哔哩哔哩的发展连续超出市场预期,该网站成功的背后与其实行长期有效的用户体验与增长策略有着紧密的关联。实际上,哔哩哔哩这类UGC类网站的界面设计是否符合用户进入网站时的期待值,一定程度决定着初始用户的去留,也影响着活跃用户的数量。因此本文将在技术传播理论层面下,探讨用户分析在哔哩哔哩进行界面设计时的参考与启示作用。

1、理论背景

1.1 技术传播理论

“技术传播”的前身为“技术写作”。工业革命后技术写作开始服务于革新技术,通过文档的形式指导大众使用新技术产品。直到上世纪70年代高新技术获得重要成果,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转为技术创新。技术“不断创新”(辛楠、穆静、张发勇,2019)引起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分工的更新发展,也让技术写作不再只凭文字传递信息,因此由“技术传播”指代进一步的工作内容与手段。

“科技飞速发展”(周淑莉、肖飞,2012)的当下,“如视频、动画、网站” (潘倩、陈红梅,2019)等信息技术产物让研究用户体验或需求等成为线上产品推广的关键。至此再次丰富了技术传播这一概念,可将其定义为“技术传播是指通过特定渠道在社会系统内扩散转移技术以促进和实现技术共享和用户采用的过程”。(翟杰全,2010) 技术传播搭建了一座产品与用户间的桥梁。企业根据所得用户数据,考虑排版、界面设计、内容设计等问题,优化用户体验,使产品的技术应用得以传播。

1.2 用户分析理论

“大数据”(吴彦、张发勇,2019)时代信息技术更迭,网络信息庞杂,网站趋于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现精准营销。用户分析正是根据用户差异“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吴婷、李擎,2019),帮助网站定位用户群和服务于不同用户。用户画像、用户场景、用户体验等皆为用户分析范畴。

用户画像,亦称人物角色,可为企业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发现新思路。用户画像可以通过数据分布清晰明了地展现用户的个人信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提高个性化推荐的成功率,实现产品的精准营销。

用户场景指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相较于“书籍、报刊”(陈星聚、张发勇,2019)等传统媒体,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等移动新媒体设备不仅使网络信息碎片化,也使应用场景在时空上打破传统媒体的限制,更“碎片化”(李擎,2018)、动态化、虚拟化。网站可根据不同场景“运用技术传播的相关技能”(温家琪,2018)。

2、哔哩哔哩网站案例分析

哔哩哔哩网站在众多UGC类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年轻人聚集的亚文化社区代表,本文依据上述理论,以其为例展开实际的用户分析,并探讨用户分析在界面设计时发挥了何种作用。

2.1 网站用户分析

哔哩哔哩网站对于自身用户群定位明确,并在“招股书中将目标用户群定位为“Z世代”(尹方圆,2019)。“Z世代”为首的年轻群体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交圈,他们彰显自我,寻求认同。首先就用户画像对他们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数据分析”( 胡子璇、鲍志坤,2019):

(a) 性别分布。据2020年3月指数显示,网站的女性用户占比为42.6%,男性用户为57.4%,总体上男性用户占比略高于女性,但使用网站的用户性别占比可谓持平,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斜,并反映出网站综合满足了男性或女性的用户需求。

(b) 地域分布。网站的用户常年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兼新媒体相对发达地区,这也意味着用户的受教育条件较高,思维跳跃,热衷于接触新鲜事物和多元文化,与网站的定位不谋而合。

(c) 年龄分布,网站的使用群体普遍为29岁以下的年轻人,用户结构为低龄化。20岁~29岁年龄段的用户占比最高,为49.56%;其次便是19歲及以下的用户,为27.18%;30岁、40岁和5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偏低,呈大幅下滑趋势。

(d) 兴趣分布。使用人群对网站的游戏、影视音乐、软件应用、教育培训、书籍阅读、咨询等有着共同的爱好,此类兴趣占比不分上下,侧面反映了使用的网站人群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圈子”。

另外,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保证网站长久运营的重要一环。唐纳德?诺曼(2003)在其《设计心理学》著作中,对于什么是好的设计提出了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的设计三层面,并且情感是设计的关键。该理念恰恰契合了用户体验即感知体验的概念。根据设计三层面,本文对该网站从视觉体验、有用性和心理体验三个方面入手说明。

(e) 视觉体验。网站总体颜色基调为粉色,粉色代表着可爱、萝莉且充满幻想,符合“御宅族”等年轻群体的二次元风格,且在首页封面、登陆注册、加载缓冲、更新等页面都附有二次元设计图像,视觉上以动画卡通风格为主,吸引目标用户,留住目标用户。

(f) 有用性。产品的有用性主要在于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网站用户不仅仅可以免广观看视频也可以制作上传自己的视频,既是订阅者也是制作者,并可以实时弹幕、评论、发布动态等功能,实现双向互动。网站虚拟社区皆满足了高互动性和绿色观看视频、直播的用户需求。

(g) 心理体验。除了二次元人群,亚文化语圈内的其他年轻群体大多在现实中难以寻求“共鸣”(祁文慧、杨靖,2018)和认同,哔哩哔哩的出现填补了他们的情感缺口。网站不止于打造一个二次元的文化圈,更是要打造一个多元综合的文化社区,引进古风音乐、热门日韩剧和国产正能量纪录片等,为年轻人提供表达自我、释放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共同找寻“自身存在的价值”(黄雯怡,2017)。

2.2 用户分析在界面设计的实际应用

对网站进行详细的用户分析后,可得知大多为低龄化用户群体,其中男女占比相近,受教育程度高,需求多样,渴望共鸣和互动。因此网站的界面设计无不体现着企业对既定目标用户的熟知度,也最大限度满足了用户对浏览界面的设计期待。

全站界面分为首页、频道、动态、我的、会员购四个界面。网站界面整体语言带有明显的二次元风格,并适时附有颜文字,加强“交流和互动”(黄雯怡,2016),例如:加載缓冲时的界面用语为“正在玩命加载数据...”,没有网络支持时出现的提示语为“电波无法到达哟”,用户退出登录的对话框为“乃确定不是手滑了么?”,界面“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洪伊鑫、李擎,2019)。界面设计利用相应的小众文化用语使用户对网站产生认可和兴趣,为长期心理体验缺失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空间,传达出网站对小众文化的高包容性。

其次网站界面背景采用白色,导航或社区图标等皆使用粉、蓝、绿色等饱和度高的颜色。背景配以高饱和颜色使导航目录和文字信息更有辨识度,良好的视觉效果保证用户能快速浏览获得所需内容。此外,首页视图的单列和双列选择在产品有用性上考虑到多种用户需求和场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姜龙、邵华,2018)。单列视图适用于随意浏览的用户,文字相对较少,侧重于突出视频封面和显示上传者头像;双列的首页视图则加粗了标题字号,缩小了视频封面,并相较于单列而言,双列所陈列的视频数和文字数较多,适用于通过阅读选择观看与否的此类用户。

界面大概率选取了偏动画的图文结合设计。在频道分区栏的每个频道皆为提取频道最明显的属性制作而成。根据用户群体的兴趣特性,网站还选择广受用户欢迎的内容开设特定频道,如鬼畜、国创、广告、小黑屋等频道,展现出其“多元”(李擎,2018)的风格走向。用户所处场景需快速浏览时,也可以通过分区图标轻松定位到自己所需的内容频道,体验界面设计带来的“便捷”(王琼华、肖飞,2020)。会员购界面也将提供的所有会员福利和特权进行相同的动画图标分类,并放在首要位置,避免用户购买产品重复错误地搜索点击问题。而“我的”界面中创作中心、个人中心和我的服务三大板块分别以黄、蓝、粉色不同图标色块进行区分,相较于前两者,图标以线条画进行了简化设计,适配于各个内容结构,该板块以用户为核心将其可能涉及的诉求基本涵盖于三大板块。

3、总结

“以互联网为依托”(邵华,2018)的线上媒体网站运营,其界面设计不仅是对目标用户群特性的反映,也是在视觉和感知上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传递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网站进行用户画像、用户体验和用户场景的分析,可见哔哩哔哩界面设计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二次元风格界面和满足年轻人多方位的使用需求,可为界面设计在总体风格基调、板块分区等方面提供启示和指明方向,与企业文化定位“接轨”(黄雯怡,2015)。

参考文献

[1] 陈星聚、张发勇.中国园林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英语广场,2019(07):56-58.

[2] 黄雯怡.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生命伦理教育探析[J].江苏高教,2017(02):102-104.

[3] 黄雯怡.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困境的生态解析与对策思考[J].外语研究,2016(03)53-57.

[4] 黄雯怡.关于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争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5(06):103-104.

[5] 洪伊鑫、李擎.论技术传播原则对用户界面设计的指导意义——以欧朋浏览器本地化为案例[J].大众文艺,2019(16):64-65.

[6] 胡子璇、鲍志坤.运用用户画像理论优化个人短视频自媒体的研究——以“Papi酱”为例[J].大众文艺,2019(10):174-175.

[7] 姜龙、邵华. 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疯狂英语,2018(03):27-30.

[8] 李擎.微课辅助大学英语写作差异化教学实践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4):31-34.

[9] 李擎. 后慕课时代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建[J].学术探索,2018(11):147-151.

[10]潘倩、陈红梅.文化差异对技术传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爱彼迎中美网站分析[J].海外英语,2019(17):181-182.

[11]祁文慧、杨靖.林业学术英语案例库开发研究[J].英语广场,2018(08):113-114.

[12]邵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本质属性解构与重构[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04):22-26.

[13]邵华、喻惠群. 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03):37-46.

[14]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5]温家琪、李擎.技术传播领域下的用户分析理论对智能手机终端发展的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4):186-188.

[16]王琼华、肖飞. 试论YiCAT翻译的优化——以Renewables 2018 Global Status Report的翻译为例[J].英语广场,2020(01):22-23.

[17]吴婷、李擎.技术传播领域下用户分析理论的应用——以老年版产品说明书为例[J]. 英语广场,2019(10):60-62.

[18]吴彦、张发勇.单机版和在线版CAT软件对比研究——以Trados2017和YiCAT为例[J].海外英语,2019(11):163-165.

[19]辛楠、穆静、张发勇.本地化软件对比——以SDL Passolo与Alchemy Catalyst为例[J]. 海外英语,2019(22):55-58.

[20]尹方圆.哔哩哔哩网站的商业模式论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10):80.

[21]翟杰全. 技术传播:概念、渠道和企业实践[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90-94.

[22]周淑莉、肖飞.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写作偏误修正模式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2):97-102.

作者简介:王倩,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擎,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技术写作,在线教育,专门用途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