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2020-09-22于晨
于晨
【摘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 不仅是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的需要,而且也是贯彻执行我国新《会计法》的一项配套措施。本文论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建立 完善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1)1963 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 ATCPA) 在其发布的“审计程序第23号文件”中, 首次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1972 年AICPA 所属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 明确表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包括涉及资产保护与财产记录可靠性的组织规划、程序和记录、并为实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①根据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处理各种经济业务; ②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做到: 编制财务报表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或其他适用的标准和保护对资产的经营管理责任;③只有经过管理部门的授权才能接近资产。
(2)2001 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 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法》
《会计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并且做到经济业务事项和會计事项的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 及时进行财产清查; 定期对会计资料实行内部审计等。会计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 它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要求作出了强制性规定, 也为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制依据。因此,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 不仅是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的需要,而且也是贯彻执行我国新《会计法》的一项配套措施。各单位必须根据《会计法》的要求, 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关于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主要包括:
(1)记账人员与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并形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关系。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应明确划分职权、严格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避免任何人担任不相容职务。事实上, 经验也表明, 为了使内部会计控制程序行之有效, 上述职务必须分离, 即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 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 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相分离。《会计法》对内部会计控制提出这一基础要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的合理划分, 预防和及时发现有关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这是对单位的负责人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或者部门所作的约束。一般地, 单位日常的经营活动和运作, 主要依靠明确各有关人员和部门的职责、权限来实施控制的。对于不经常发生的单位重大经济业务事项, 由于它们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 对企业单位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将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防止资源浪费及由于独断专行所带来的风险, 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程序来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的审批权限, 并且决策一旦作出, 其执行过程还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人员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3) 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单位及时发现问题, 查明原因, 落实或者追究责任, 严格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关系到会计记录、资产计量、损益确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根据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范围, 对本单位的财产清查作出明确规定。只有严格财产清查制度,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以及组织程序, 对会计记录所记录的资产与实有资产的差异及时处理, 做到账实相符, 投资者、债仅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才能得到保护。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内部审计作为强化内部会计监督不可或缺的制衡机制, 既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安排。一般情况下, 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通过内部审计自身独立的评价活动, 检查财务会计及其他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并通过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环节的有效性来发挥其职能作用。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是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企业的各种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会计法》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都明确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加强内部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及合法。
(2)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能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行为的核心内容,能有效的对风险进行控制。
(3)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内部会计控制能通过对账务、成本、资金等的管理,确保了经营活动能够有序、高效的运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减少了资产流失的风险,也节约了某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行为的控制,可以使财务会计资料很大程度上保持真实、完整,尽量避免了会计活动中的造假行为。这部分资料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作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如发生造假行为,将对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所以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具有必要性。
四、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的原因
近年来,即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但仍有大量会计造假事件发生,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的原因有几点:
(一)内部会计控制固有的局限
(1)受人为错误的限制。一方面受到设计人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执行人员理解错误。
(2)受串通舞弊的限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由此产生了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舞弊,如果产生这种情况,内部会计控制将形同虚设。
(3)受管理人员的限制。高层管理人员若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必须会导致一些控制程序失效。
(4)受运行成本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需要对会计活动的很多环节进行设计,而执行这些程序需要一定的成本,包括需要更多的人员配备。但如果不执行完整的会计控制,舞弊的可能性将增大,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内部会计控制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其只是做表面功夫,实际经营活动中并按照制度的要求来进行控制并且缺乏监督过程。一些企业还会出现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不兼容岗位没有实际的进行分离制约。更存在一些企业缺少内审机制,使制定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全或部分失去效用。
(三)缺少会计监督环节
控制常是事后补救为主,缺少事前和事中控制。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会形成只有控制没有监督的状况,弱化了两者统一而产生的制约功能,影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全面发挥。
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的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责。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符合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
(2)利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发挥三个功能,预防、监测和校正功能。预防性功能,是避免错误、灾害、事故、舞弊等发生的功能。监测性控制功能,是通过找出、发现已经发生的错误、灾害、事故、舞弊等来防止危害的扩大或者使损失得到补偿。校正性控制功能,是通过更正已检测出的错误,处置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及处理和补救已发生的灾害来减轻危害,使系统恢复正常。
(3)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外部环境。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内部审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监督制约环境。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就要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加强外部环境监督,通过建立资产评估市场、会计信息评估制度、会计事务所等机制,防范外部审计风险,建立外部约束机制,改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洪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2]周钧明.浅议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上海商业,2001(10).
[3]周亚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报,2004(1).
[4]林万祥,魏利娟.试论内部会计控制及其局限性[J].会计之友,2009 (5).
[5]尚洪涛,邓黎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的理性分析[J].財务与会计,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