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2020-09-22卢阳叶丽岚

科技智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长江经济带

卢阳 叶丽岚

摘  要:作为我国最大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一直以来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在环境和产业结构方面遇到了瓶颈,基于生态环境恶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困难之间的相互影响,文章根据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投资型、费用型、系统型、法律法规型四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方式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并对由此引发的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环境规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Lu Yang   Ye Lila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angxi,Nanchang,330077)

Abstract:As Chinas largest river basin economic belt,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been economic prosperity,a large population,rich resources. Bu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ve a bottle-neck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icul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the panel data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5 to 2017,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odel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and role of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namely investment,cost,system and law,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finally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隨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近些年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问题严重抑制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研究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与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系列研究中,主要有环境规制有利于和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种观点。何慧爽[1]认为环境规制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基于地区的不同和环境规制类型的不同,其优化效应存在差异。郑金铃[2]认为环境规制不考虑竞争时其强度的增加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并且这一结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吕佳、李新昌[3]则认为环境规制会急剧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对于企业生产和产业结构升级均不利。赵细康、王彦斐[4]基于2007—2014年广东工业园区数据,也认为环境规制会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外,国外的“波特假说”认为,合适的环境规制不但可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能耗,还可以激发企业创新,增长企业的利润空间,促进产业发展。蒋长流、司怀涛[5]通过利用2008—2017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水平、研发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境规制对研发投入及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但“遵循成本论”又认为在环境污染治理类环境规制的约束下,企业的总体生产成本会增加,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强度分析

环境规制涉及的内容广泛,衡量的标准多样,实施的主体不一。

(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5—2017年的13年间,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额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009—2013年增长速度最快。2013年后,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的增速虽然开始放缓,但其绝对值仍较高,并且从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各项情况来看,这些年间该经济带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占主要部分,并且整体上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也说明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地区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并且会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建设,也即该地区的投资型环境规制力度在不断增强。

(二)排污费

从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排污费征收的情况来看,该地区的排污费缴纳单位数和排污费收入总额在2005—2013年间整体上呈现不同的增长态势。其中,前者逐年减少,在2007—2015年间由24.7693万户降到了10.6341万户;后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2005—2013年间由47.5653亿元增加到了73.5133亿元。虽然2013年后排污费收入又开始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排污费的收入额的绝对值仍较大,这说明长江经济带地区也较重视费用型环境规制方式,并且从排污费缴纳单位数的减少可以看出该种环境规制方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三)环境系统

从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环境保护系统建设情况来看,该地区环保系统机构数额在大部分年份都是稳步增加的,环境保护系统机构各级人员数也大体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并且总体上环境保护系统机构各级人员数的增加是与环境保护系统年末机构总数呈正向相关的。另外,环境监测仪器数量也逐年增加,十几年间增加了83265台,而环境监测经费虽然总体上是呈递增状态的,但在这十几年间波动也较大,在该段时间呈现了明显的“升降升”态势,并且拐点主要出现在2011年和2015年。

(四)环境规制

长江经济带颁布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数量在2005—2017年间整体变化不大,基本都维持在30件以内,并且在2005—2010年和2012—2015年这两个阶段内其数量均在波动中下降。这说明在这两阶段内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环境规制方面对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有所懈怠,力度有待加强。但2015年后,法规和政府规章的数量又开始急剧上升,2016年较2015年分别增加了366.67%和450.00%,并且在2017年分别达到了这13年间的最大值。这说明2015年后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环境规制方面意识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三、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GDP始终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74268.6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70998.57亿元,增加了368.03%。其中,第一产业2017年的产值比2005年增多17475.74亿元,增长2.85倍;第二产业2017年的产值比2005年增多了118711.77亿元,增长了3.12倍;第三产业2017年的产值比2005年增多了155542.46亿元,增长了4.91倍。所以,就产值增长而言,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最大,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上升幅度最小,并且研究可知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占比中第一产业在波动中下降,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则一直不断上升。其中,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占比于2015年超越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成为三次产业中占比最高的产业,于2017年达到50.47%,首次过半。这表明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且该地区发展格局不断由“二三一”格局发展为“三二一”格局。

四、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计量模型构建

笔者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省份(i=1,2,……,11),t表示时间。INDi,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产业结构升级;ERi,t为解释变量,表示环境规制;CDi,t表示居民消费需求;TZXQi,t表示投资需求;TIi,t表示技術创新;FDIi,t表示外商直接投资;HRi,t表示人力资本;AVGDPi,t表示人均GDP;μi,t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及其度量方法

笔者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各变量的选取与计算如下。

其中笔者测算人力资本计算公式如下:

HR=A×1+B×6+C×9+D×12+E×16(统计对象≥6岁)

其中

(三)计量检验

鉴于随机效应回归在解释变量的过程中不包含随机误差项,而混合回归又不能解释个体效应,相比之下笔者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能够使得实证分析结果更具普遍性。

1.投资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注:***、**、*分别代表在 1%、5%、10%的水平上显著。

采用逐个增加变量的方法分析投资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时发现,解释变量的一、二次项系数是完全不同的,一负一正。从表2可以看出一次项系数为-0.001,即说明当这种投资型环境规制投资规模较小时,其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无正向引导作用;二次项系数为1.397E-6,说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足够雄厚时对产业结构升级会有促进作用,即需保持大量的投入资本。由此可知,投资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先下降后上升的,即呈“U”型变动趋势,且在“U”型效应的最低处环境规制会对应一个门槛值,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和高于门槛值时,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别是反向和正向的。

2.费用型和系统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用同样的方法对费用型和系统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同投资型环境规制一样,排污费和环境保护系统机构的一、二次项系数符号是不同的,并且都是前一个为负,后一个为正,也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费用型和系统型环境规制产对业结构升级也呈现一种“U”型变动趋势。

低程度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随着费用型环境规制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排污费将会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据更大的比重,进而会促使企业不得不加快转型的力度与速度,使得第三产业增加值将逐渐且将长期大于第二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升级。

对于系统型环境规制,由于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活动,当一地区的环境保护系统机构数量较少时,其能发挥的对环境的防护与保护作用也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很小。而当环境保护系统机构数量较多时,这些环保机构则会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去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外,环境保护系统机构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不带有法律的强制性,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民、企业的自觉意识,因而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因个体而异。

3.法律法规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注:***、**、*分别代表在 1%、5%、10%的水平上显著。

通过以上方法分析法律法规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回归结果中环保方面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的一次项系数为0.008,二次项系数为-0.001,系数符号前正后负,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以说明长江经济带法律法规型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变动趋势是呈倒“U”型的,这与前三类环境规制的结果正好相反。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方面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在短期内增加该类法规及规章的颁布确实能立竿见影地看到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也能一定程度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如果大量地颁布相关法律规章,超过了一定的门槛值,则又会出现反作用,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所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政府要保持力度适宜的法律法规型环境规制强度,颁布适量的环保法规及政府规章。

4.检验小结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排污费、环境保护系统机构、环保方面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这四类环境规制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都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如果只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其效果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要将其相互结合使用。另外,四种规制方式的影响效果各有不同,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排污费、环境保护系统机构这三种环境规制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呈“U”型变化趋势;而环保方面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这种法律法规型环境规制则与产业结构升级成倒“U”型变化趋势。因此,在制定相关环境规制政策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有必要的。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此时改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总增加值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然后将此次实证结果与前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实证结果是否受产业结构升级衡量参数变化的影响而改变,若是则说明实证结果是不稳健的,反之则是稳健的。

在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各控制变量的影响系数与前文计量结果仅在数值大小上有差异,而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水平则基本没有变化。对于解释变量,笔者发现解释变量ER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ER2(排污费)和ER3(环境保护系统机构数)的一次项系数为负,二次项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投资型、费用型和系统型环境规制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呈“U”型关系,这与前文的回归结果是一致的。同理,法律法规型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也与表3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与产业结构升级呈倒“U”型变化趋势。

总之,通过将检验实证与前文的实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衡量指标时,此时的实证结果与前面的实证结果是一样的,这也说明笔者的实证结果是稳健可靠的。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环境规制力度总体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强,中间个别年份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2.环境规制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投资型、费用型、系统型、法律法规型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方式作用的主体不同,强制性程度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如:投资型环境规制的主要投资主体是政府,费用型环境规制的主要排污费缴纳对象是各类企业等。

3.长江经济带近些年经济发展的主力在第二、三产业,相比之下该地区第一产业已退出主力舞台,并且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再是第二产业占绝对的主导,而是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由“二三一”格局向“三二一”格局优化。

4.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排污费、环境保护系统机构、环保方面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这四类环境规制方法都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如果只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其效果较差,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政府需要将多种方式相结合。

(二)政策建议

不同的环境规制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关系也呈现着不同的态势,所以政府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最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还要根据各类环境规制方式的固有特点和影响差异,考虑环境规制实施主体和被规制对象的不同,结合实际搭配组合不同的环境规制方式,争取在规制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长江经济带政府機构也要积极实施相关新管理办法,大力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均衡,不能盲目追求“绩效第一”。

参考文献:

[1]何慧爽.环境质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域研[1]究与开发,2015(01):105-110.

[2]赵细康,王彦斐.环境规制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吗?——基于广东的阶段性观察[J].广东社会[1]科学,2016(05):17-32.

[3]郑金铃.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与产业结构调整[D].广州:暨南大学,2016.

[4]吕佳,李新昌.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20(01):52-53.

[5]蒋长流,司怀涛.环境规制、研发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0(02):18-26.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长江经济带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
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