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2020-09-21阎锦婷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阎锦婷

摘 要:在普通话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包括古典诗词、齐越精神和推普脱贫、语言训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思想培树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普通话语音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课程思政;普通话语音;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2

“普通话语音”是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1],它贯穿了播音主持创作学习的全过程。2017年,沧州师范学院将普通话语音课程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普通话语音的教学内容包括语音的基本概念,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语音发音原理,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的结构类、四呼类及各结构类型的发音要领,声调的构成、性质和特点,调类和调值的含义,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普通话声韵拼合关系,儿化、轻声、变调、“啊”的变读及词的轻重格式的规律等。传统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抽象、小课训练枯燥等问题,且对学生艺术美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培养略显不足。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2],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将思政元素融入普通话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思想培树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升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融入古典诗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遗失的瑰宝,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诗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括奋斗的精神、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公德意识、治国理念、价值理念等,对培养学生的三观有重大的作用[3]。

教学过程中,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应将古典诗词扩充为普通话语音的训练材料。古典诗词篇幅短小而富有韵味,很好地体现了普通话所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其本身还蕴含了丰富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体现。练习古典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等,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教学中,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r的辨读训练,鼻音n与边音l的辨读训练,以及舌面音j、q、x的发音等是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r相混淆,鼻音n与边音l相混淆的现象。而舌面音j、q、x,应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构成“团音”,很多学生却将舌尖前音z、c、s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发成了“尖音”。声母的辨读要求找准发音部位,了解发音方法。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典诗词来练习。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诗人杜甫听闻失地收复的消息后十分惊喜,欢欣鼓舞急于返回故乡。训练朗读这首诗,不仅解决了上述提到的普通话语音难点的问题,还将诗人真挚的愛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融入课堂,教育学生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

二、融入齐越精神,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齐越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齐越先生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我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我以此为自豪。”[4]沧州师范学院于2016年建成了占地1 800平方米的齐越教育馆,以大量文字、图片、实物、音视频资料、仿现实场景的形式展示了齐越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范,该馆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单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5]。作为校级精品课程,普通话语音应结合学校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在学校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基础上培育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敬畏。

目前,很多高校已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纳入普通话语音课程教学内容,实训课口试的考核环节也借鉴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和内容。这项改革在沧州师范学院已初见成效,提升了学生普通话语音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在练习朗读普通话测试作品的时候,学生增读、错读、漏读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早在1948年,齐越先生便诠释了朗读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948年,一份全文3 300字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1948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指示》送到了齐越先生面前,按照毛主席“此文件不要播错一个字”的重要指示,齐越先生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在情感处理、语气把握、气息运用等方面给予了我们专业的启迪与示范。

齐越精神内涵丰富,他“忠诚、敬业、爱民、廉洁、奉献”的一生彰显了我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优良革命传统。传承和弘扬齐越精神,将播音主持专业知识与革命传统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在感悟中受到触动,对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①将齐越精神融入高校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播音艺术教育家的革命精神,立德树人,使学生在练习中积累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认识,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向前迈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融入推普脱贫和语言训练,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研究制定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②。这项计划切实发挥了语言文字在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力度方面的基础性作用。2020年1月,沧州师范学院申报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入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项目,助力贵州威宁脱贫工作。这期间,推出了以威宁为主题的系列诗歌朗诵作品,将规范的普通话标准音传播到威宁,还开展了普通话语音在线教学培训,帮助威宁学员提升普通话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

在普通话语音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参与朗诵、协助老师教学培训等活动,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了在线教学培训的一些操作方法,同时真正理解了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社会意义。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起点学习普通话语音,那些声母、韵母不再是一些简单的语音符号,而是一种助力脱贫攻坚战的方式,更是广大播音学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另外,《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残疾人数为8 296万人,其中0—6岁残疾儿童有167.8万③。听力残疾、言语残疾都属于语言障碍,其他残疾也常伴随有语言障碍。可见,社会对语言治疗康复人才需求巨大。而我国言语听觉康复与教育事业仍在起步阶段,目前尚无正式的语言治疗师职业能力标准,也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机构。有正规语言治疗师执业资格的不足500人,与国际最低的1:600康复服务需求标准比例相去甚远,语言康复需求无法满足。如在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中适当地融入语言康复的相關理论和方法,使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中,帮助更多的语言障碍患者提高语言能力及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对于立德树人,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一部分构音障碍患者发元音时,下颌、唇、舌的运动不明显,如发前高不圆唇元音i时舌位靠后等。康复训练要在口部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构音运动训练。首先,让患者体会发i的方式,即下颌处于上位但不紧闭、展唇、舌前伸、舌位为高位,声带振动;然后进行i的口部运动治疗,包括软腭运动和促进舌体前伸的治疗;最后,通过含i的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构音重读训练,进一步巩固i的构音运动模式。[6]学生将所学语音知识应用到康复训练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爱心与耐心、责任与担当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比较容易实现的课程思政融合模式。

综上,将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中,在课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把思政元素自然地渗入课程,以专业教育课程知识为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普通话语音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

[3]周茵芝.从中华古诗词热看我们的文化自信[J].语文天地,2018(1).

[4]杨沙林,姚喜双.把声音献给祖国———齐越的播音生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5]白晓清,郑玉茜.齐越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

[6]万萍.言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