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馆中的留学生文化学习模式:内容、目标与策略

2020-09-21郑淞允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学习模式场馆

郑淞允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日益深化,对外文化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本研究以建构主义为基础,以留学生文化教学为研究内容,采用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运用线上平台技术,探讨场馆中留学生文化学习内容、目标与策略,并构建场馆文化学习模式。研究发现:活动者的参观轨迹与场馆陈列逻辑保持一致;活动者对场馆学习内容的具体把握较好;活动者的参观兴趣浓厚。

关键词:场馆;留学生;学习模式;文化教育;线上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03

文化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或华文教育留学生的必修课,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学习,更是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的现实要求。现今各高校文化学习基本以正式学习为主,以文化教材为载体,辅之以文化体验。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以文化为外壳仍然重点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更多地只是熟悉了一个文化词语;“体验也局限在单一的被动接受,仅仅是听教师或者专业人员讲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体地位体现不够”(赵蕴璐、徐惠红,2019)。

而场馆是“为公众提供更为灵活、多样和交互性非正式学习的社会教育机构”,(Hsieh H J,2010)。早在19世纪90年代,西方就意识到了“场馆的教育功能”(Greenwood T,1893)。而我国直到21世纪初才提出利用博物館、科技馆等各级各类场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目前来看,场馆学习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试图探究留学生场馆文化学习模式。

一、留学生文化场馆学习的内容及构建要素

场馆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于课堂学习的非正式学习,可为参观者提供自由的文化接触空间,这是场馆学习的优越性。虽然资源丰富,但受留学生自身制约因素的影响,也给有效性学习带来了挑战。即:场馆学习学什么?如何学?

(一)场馆中的学习内容

不言而喻,文化学习内容的核心自然是中华文化意象。但只看到这一点就忽视了学习主体的特殊性。文化学习要以语言为物质载体,所以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技能的获得也应占据一席之地。此外,文化理解乃至文化认同都是促进留学生适应目的语国家的途径。所以文化情感的获得也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部分。简言之,场馆学习应当从主体—文化知识,基础—语言技能,纽带—情感获得三方面考量。

首先,文化知识主要是与场馆性质、场馆主题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场馆文化知识的选择要体现科普性、多样性和直观性。科普性是指场馆最想要传递给活动者的内容,这部分是场馆学习的基础。对于这部分内容设计者要精心编排,隐晦地体现组织策略,让活动者有抽丝剥茧寻求知识的乐趣,而非平铺直叙地灌输。多样性指所提取的知识要丰富多彩反映场馆主体,协助活动者生成图式,搭建知识网络。直观性是将无形的知识以物质为载体进行传播。物质载体可以是实际的历史文物,也可以是文字、影像资料。总之,设计者要将知识转码或强调突出,化抽象为具体。

其次,语言技能可分为阅读理解和情景交际两个方面。阅读理解,一是阅读,二是理解,理解为重。场馆中既有介绍性资料的展示,又有场馆引导语。对于文献资料的准确把握可以了解场馆的核心内容;对场馆指导语的准确理解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设计者在引导活动者阅读介绍性资料时应设计具有指引性的题目,依据留学生的汉语程度安排选择题、问答题,帮助学生理解。以此将场馆文化知识传递给留学生,同时训练汉语阅读微技能。场景交际发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场馆文化学习的优越性可以在场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一定程度上弥补二语课堂学习的不足。

最后,情感获得主要是对中华传统思想品德的感知与认同。场馆中具有图片、事迹资料、影像资料,这些展现事实或具有评价性质的资料会对活动者产生直观影响。留学生通过高度凝结的典型事迹理解中华传统思想品德,形成一定的情感认同,对于延缓或克服文化休克具有一定的益处。

(二)场馆学习的构建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场馆学习主要受“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的影响”(Falk J H,2000)。所以如何处理好场馆学习中各要素的关系,成为场馆学习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场馆学习生态下,活动者对应个人因素,场馆对应环境因素,设计者对应社会因素。其中,场馆对活动者为单边影响,为活动者提供文化资源。活动者与设计者之间为双边影响。设计者根据活动者的水平和需求设计场馆学习资源。活动者凭借设计者提供的资源学习场馆文化。设计者和场馆同样也是双边关系。设计者整合场馆资源,但又不能超脱场馆。在整个制衡过程中我们发现缺少一个协调各方的环节,不能使三者有机运转。所以我们引入线上平台技术来实现各要素的有序运转,使活动者有目的地进行文化场馆学习,即“戴着脚镣跳舞”。

场馆文化学习的本质是教学活动,需以教学原则为指导。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双边原则”,相互影响。活动者与场馆之间通过设计者起作用,也就是学习资源通过教师传递给学生,体现“间接性原则”。其次,以文化学习和技能培养为教学内容体现了“发展性原则”。最后,通过场馆文化学习达到情感获得体现“教育性原则”。

二、场馆学习的六维度设计目标

场馆学习服务于对外文化教学,同样应该为活动者设置教学目标。而且,目标的设置应该站在整个留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之上,并体现循序渐进,以符合留学生文化学习心理过程。

第一,引发文化兴趣。受教育者如果从兴趣出发便会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文化的学习不仅是对于与自身相同文化的识别,更多是打开思想的大门去接纳不同文化。如果受教育者不愿接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那么再富有意义的场馆也形同虚设,所以引发兴趣让留学生主动接触文化是首要目标。

第二,理解文化意象。在接触到异域文化后,设计者应该帮助留学生积极、准确地理解文化意象,不要在学习文化伊始便出现文化偏见,阻碍以后的文化适应。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学习模式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