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性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2020-09-21赵玉林陈泓兆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赵玉林 陈泓兆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具有转变发展模式、转化增长动能的迫切需求, 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通过将技术创新具体划分为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测算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运用SYS-GMM模型实证分析了三种创新对GTFP的影响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制造业GTF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7.1%, 技术进步是推动G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基础创新、工艺创新促进了制造业整体GTFP的提高, 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产品创新抑制了GTFP的增长; 技术创新总体上对高技术产业GTFP的促进效应优于中低技术产业, 基础创新对高技术产业GTFP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 工艺创新对中低技术产业GTFP的推动更为显著。

【关键词】异质性技术创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4;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8-0145-8

一、引言

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动脉、国民经济的支柱, 在新时代已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 我国目前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以及低端产业向更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 当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意味着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由发展规模、增长速度转向了发展质量。 基于增长核算测度的全要素生产率(TFP)集中反映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规模效率的提升状况[1-4] , 因此被看作度量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 根据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不仅要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还应实现可持续性的绿色发展[5] , 即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 相对于未考虑资源环境因素的传统TFP, 在核算体系中分别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纳入投入和产出体系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能更好地衡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着力提升制造业GTFP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 而技术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6] 。 s相关研究表明, 由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成为驱动中国工业近十年G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贡献度高达47%[7] , 从理论上说, 技术创新可以提升制造业GTFP在学界已形成共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技术创新投入已接近發达国家的平均水准, 然而全要素生产率却与发达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2014年我国制造业整体TFP仅为美国的39.89%[8] , 高投入、低效率的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 如何对技术创新投入进行合理分配以更有效提升GTFP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这些不同方式的技术创新对GTFP的提升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技术创新对GTFP的作用效应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这一研究对于制定精准的产业创新政策, 有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研究综述

针对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 R&D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 其对TFP以及GTFP的影响效应是首先被关注的问题。 孙晓华和王昀[9] 分别从研发行为和研发强度两方面就R&D投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设置对照组发现, 有R&D投入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更高, 且R&D投入强度与TFP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 张同斌[10] 运用1996 ~ 2011年的省际数据实证发现, 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对TFP的增长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影响, 由于研发的时滞效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研发投入的生产率悖论特征凸显。 陈瑶[11] 从R&D投入的规模、强度、成果转化等方面研究了其对GTFP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及中东部地区的R&D投入强度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R&D投入规模以及R&D成果转化因素则对其产生了负向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开始关注创新的异质性。 关于技术创新异质性对TFP以及GTFP的影响, 已有文献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了研究:第一, 根据技术来源的不同, 将技术创新划分成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 王小鲁等[12] 的研究表明研发支出和外资引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而唐未兵等[6] 则认为创新投入水平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外资引进和模仿效应促进了其增长。 岳鸿飞等[13] 的研究结果表明, 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分别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万伦来、朱琴[14] 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企业自主研发通过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效率, 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但却对绿色技术进步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国外技术引进显著地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绿色技术进步, 但却阻碍了企业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 第二, 按照研发投入经费来源的不同, 探讨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和政府研发补贴的异质性效果。 王薇等[15] 的研究结果表明, 政府补贴激励了企业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 从而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研发投入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而任优生等[16]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则发现, 政府补贴和企业R&D投入都未能提升TFP, 其中政府补贴发挥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李政等[17]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政府补贴与自发研发投入对TFP的影响后发现, 政府补贴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其边际效应随着TFP的提升而减弱, 与此同时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对TFP的促进作用。 第三, 按研发经费投向的领域, 将技术创新分为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 葛鹏飞等[18] 探讨了金融发展对GTFP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在提升GTFP的同时能有效地弱化金融发展对GTFP的抑制作用。 叶祥松、刘劲[19] 的研究表明, 科学研究在短期内对提高TFP没有直接影响, 技术开发对TFP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葛鹏飞等[20] 研究发现, 基础创新对GTFP的驱动表现为正向边际递减效应, 应用创新对GTFP的影响存在着先降后升的U型非线性特征。

综观学术界已有的研究, 涉及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成果较为丰富, 但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一, 关于技术创新对TFP或GTFP的影响效应, 并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 一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研究者选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 往往会得到不一致的研究结论。 第二, 已有的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划分, 包括技术创新来源、研发投入异质性等, 鲜有文章从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不同创新方式的视角, 来研究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第三, 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问题, 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包含了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 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具体环节的研究对产业创新投入决策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不同产业选取最合理的创新方式, 才能最高效地提升GTFP。 本文区别于已有的研究视角, 将研究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对制造业GTFP的影响效应。 其中:基础创新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供技术基础;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将技术运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创新。 本研究将为制定精准的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本文为研究三种不同创新方式的技术创新对制造业GTFP的影响, 构建以GTFP为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方式为核心解释变量, 同时包括其他重要控制变量的计量模型。 首先设定如下的静态面板模型:

其中, TI为解释变量, X为控制变量, ε表示随机扰动项。 由于静态面板模型可能会存在变量内生性的问题, 本文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将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引入模型, 从而避免内生性问题。 差分GMM(DIF-GMM)和系统 GMM(SYS-GMM)是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的两种重要方法。 由于系统GMM估计能避免弱工具变量的影响, 因此比差分GMM估计的偏误性更小。 基于此, 本文选择构建系统GMM模型:

其中, i表示制造业细分产业, t表示时间, GTFP表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FI为基础创新, PI为产品创新, MI为工艺创新, wstz、hjgz、bfjg、nyjg、gmjg分别表示外商投资、环境规制、禀赋结构、能源结构、市场结构, 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测度与指标选择

1. 被解释变量。 本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GTFP。 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中, DEA方法可用于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效率评估, 無须指定生产函数形式, 便于计算且能够对生产率进行分解。 本文在考虑能源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 采用至前沿面最远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法(SBM-DDF), 使用MAXDEA Pro软件测算出各产业的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GML)变化率, 再以2007年为基期, 通过累乘得到各年GML数值, 即各产业的GTFP。 GML指数的测算方法详见杨翔等[21] 的研究。 测算制造业细分产业的GML数值需要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指标和数据。

投入指标:劳动投入方面, 使用行业年末从业人员数作为代理变量。 资本投入方面, 用各行业的资本存量作为代理变量。 关于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 首先通过固定资产原值之差构造投资额序列并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得到当期新增的不变价投资额; 然后确定2007年的固定资产净值为基期资本存量, 参考张军等[22] 的研究方法估算出各行业折旧率; 最后, 利用永续盘存法得到工业行业的资本存量。 计算公式为:Kt=It+(1-δt)×Kt-1。 其中, Kt-1表示上年资本存量, It表示新增投资额, δt表示折旧率。 能源投入方面采用折算为标准煤的行业能源消耗总量来表示。

产出指标:期望产出方面, 用工业总产值来表示, 并根据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调整至2007年的不变价。 对于非期望产出的衡量, 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来表示。 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 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 C=Ei×NCV×CEF×COF×44/12。 其中, C为二氧化碳排放量, Ei表示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消耗量, NCV代表平均低位发热值, CEF为碳排放系数, COF为碳氧化因子。

2. 解释变量。 将核心解释变量技术创新划分为基础创新(FI)、产品创新(PI)和工艺创新(MI), 分别研究三种创新方式对GTFP的影响。 基础创新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前端, 也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本文用行业研发投入内部支出占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 产品创新是对在位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主要指产品品质的升级, 或是将新产品投放市场。 用新产品开发经费占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在生产中采用全新的或者具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包括在技术、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方面的改变), 因此本文采用行业技术改造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

3. 控制变量。

(1)外商投资。 一方面, 引进外资可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技术溢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 发达国家出于国内环境规制的压力, 将其污染密集型产业随着外商投资转移至中国, 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本文采用行业外商资本占行业资本存量的比重作为外商投资的代理变量。

(2)环境规制。 环境规制的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环境规制的增强会使得企业治污成本增加, 削弱其竞争力和创新力; 另一方面, “波特假说”认为合理的环境规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并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 对于环境规制的衡量, 学界没有形成一致的做法。 一些学者用污染治理投资额或是污染排放达标率等来衡量, 这些指标并未考虑不同行业的性质、特点以及污染程度的异质性。 本文用某行业污染治理额占全行业的比重除以该行业污染物占全行业的比重, 衡量环境规制强度。 这一指标反映了行业对每单位污染物的治污投资强度, 所以能更好地反映环境规制的强度。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将行业废水和废气的单位污染投资治理强度之和作为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

(3)禀赋结构。 用资本—劳动比作为衡量禀赋结构的指标, 资本是使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到的资本存量, 劳动指行业年末从业人数。 资本深化对生产率的影响还有待考证, 杨志云、陈再齐[23] 的研究表明在2006年之前资本深化和TFP呈正相关关系, 而2006年之后过度资本深化导致的效率损失阻碍了TFP的增长。 本文将禀赋结构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 考察其对GTFP的影响。

(4)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使用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 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还会排放诸多污染物, 能源结构亟待改善。 本文使用折算成标准煤的行业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作为衡量能源结构的指标。

(5)市场结构。 采用行业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占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 大中型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大企业往往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可能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比之下, 小型企业为了追求规模的扩张, 可能会有更强烈的创新意愿。

(三)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使用的是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制造业两位数产业的数据, 由于统计年鉴部分年份的统计口径有所变动, 故剔除了文教、工美、体育用品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这两个产业。 此外, 本文将2012年之前的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合并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将2011年之后的汽车制造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设备制造业合并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最终构造了2007 ~ 2016年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表1列出了2007 ~ 2016年制造业产业GML指数及其分解项。 就制造业总体而言, 在样本期内GTFP的年均增长率为7.1%, 而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1.4%, 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9%。 这说明中国制造业GTFP在样本期内呈现上升趋势, 并且技术进步是促使GTFP上升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地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研究对象是制造业两位数产业, 本文的划分标准是将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列为高技术产业, 其他产业列入中低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等10个行业。 通过测算得到, 高技术产业GTF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8%, 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9%, 是推动GTFP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中低技术产业GTFP的年均增长率为5.5%, 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 技术效率的增长率为0.9%。 结合以上测算结果, 从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和GTFP增长率的角度来看, 均存在着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总体>中低技术产业的规律, 由此可以说明高研发投入强度的产业更可能实现技术的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 从而提高GTFP。

(二)回归结果分析

在考察技术创新对GTFP的影响时, 引入了GTFP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 以缓解模型内生性的问题。 为了保持数据的平稳性, 对各变量原始值取对数处理。 为检验模型的稳健性, 在静态面板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混合效应回归。 表2列出了制造业整体的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1) ~ (3)给出了静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可以看出回归系数大多数是显著的, 且符号基本与预期一致, 由此可以说明模型整体上较为稳健。

由SYS-GMM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GTFP的一阶滞后项确实对GTFP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说明了该工具变量的选择是有效的, 同时表明了前一期的GTFP的增长对当期GTFP具有传递作用。 这意味着, 前期积累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会发挥示范作用促进良性循环, 形成持续不断的 “绿色推动效应”。 下面来关注各个变量的回归结果。

考察技术创新对制造业GTFP的影响。 第一, 表2模型(4)中lnFI的系数为正, 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在样本期内, 基础创新提升了制造业的GTFP。 这与葛鹏飞等[18] 的研究结论——基础创新能促进GTFP的提升较为一致。 基础研发强度的增加, 为技术的开发提供技术基础,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技术的进步, 从而促进GTFP的提升。 第二, 模型(5)中产品创新的系数显著为负, 说明产品创新抑制了GTFP的增長。 前文的分析中提到, 制造业G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 而技术进步往往会在产品创新中得到体现。 产生“产品创新抑制GTFP增长”这一矛盾结论的可能原因是, GTFP将能源消耗纳入了考虑范畴, 高能耗的产品创新, 仍然有可能阻碍GTFP的增长。 为了验证这一原因, 模型(7)加入解释变量PIPE, 该变量由新产品开发经费与能源消耗总量之比表示, 考察单位能耗下的产品创新对GTFP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位能耗下的产品创新显著提升了GTFP, 说明我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创新。 因此, 绿色清洁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对制造业产品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在实现产品创新的同时降低能耗, 才能使得产品创新推动制造业GTFP的增长。 第三, 工艺创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GTFP的增长。 这是由于工艺创新往往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如使用新的能源、材料、设备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等, 这些改进均可促进制造业GTFP的提升。 进一步比较基础创新、单位能耗下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三个变量的系数值, 可以发现基础创新对GTFP的影响效果最大, 工艺创新的效果次之。 由此可见, 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应该充分重视基础创新工作, 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 通过在科研领域的创新为接下来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奠定基础, 以基础创新成果推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形成扎实的创新体系。

再来关注控制变量, 在三种不同创新方式的模型中, 外商投资的系数都为正, 但是均不显著。 陈超凡[24] 的研究也表明, 外商投资并未对中国工业GTFP产生显著影响。 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引资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外商投资的效果是“技术溢出论”还是“污染天堂论”尚有待证明。 环境规制促进了制造业总体GTFP的提升, 说明环境规制带来创新补偿的正效应大于成本上升导致的负效应, 在当前的环境规制强度下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潜能和动力, 从而提升了GTFP。 禀赋结构对GTFP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虽然资本劳动比的上升往往代表了由资本要素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但资本深化推动了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化。 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往往更加具备创新优势, 技术水平的提升抵消了其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 关于能源结构, 总体看来对GTFP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 经统计, 中国制造业2015 ~ 2016年能源消耗总量的71%来自于煤炭消耗。 这种能耗结构不仅消耗了过多不可再生能源, 而且排放的有害物质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这将阻碍GTFP的增长。 规模结构对GTFP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方面, 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会消耗较多的资源、排放更多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规模企业可能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而小企业为了扩大规模, 具有更强烈的创新意愿, 所以规模结构和GTFP呈现出负向相关。

为了进一步从行业技术异质性的角度讨论三种技术创新方式对制造业GTFP的影响, 本文区分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进行分组检验。 表3给出了分产业的回归结果。

由表3的回归结果来分析技术创新对不同类型行业GTFP的影响。 第一, 基础创新对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的GTFP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无论是高技术产业还是中低技术产业, 都可以通过基础科学研究来提升技术水平, 从而促进GTFP的增长。 通过对比系数值可知, 基础创新对高技术产业GTFP的促进效果要高于中低技术产业。 这反映了在整体技术水平更高的高技术产业, 基础科学研究对提升GTFP有着很显著的作用; 而对于包含更多传统行业的中低技术产业而言, 基础领域的创新对GTFP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第二, 产品创新促进了高技术产业GTFP的增长, 却抑制了中低技术产业GTFP的增长, 这是造成产品创新负向影响制造业整体GTFP增长的原因。 类似于上文的处理方法, 模型(15)检验结果证明了单位能耗下的产品创新促进了中低技术产业GTFP的增长。 由此可知, 我国高能耗的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产业。 第三, 工艺创新对二者都起到促进作用, 说明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工艺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都促进了GTFP的增长。

比较三种创新方式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效果。 在高技术产业中, 基础创新对GTFP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产品创新次之。 高技术产业包含了很多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的基础研发领域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时, GTFP的增长比较依赖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技术突破, 能够大幅提升高技术产业GTFP。 中低技术产业中包含了很多传统产业, 这些产业的基础研发已经相对成熟, 所以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提升GTFP的主要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 中低技术产业的产品创新一定要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的基础上, 才能促进GTFP的提升。 总体而言, 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GTFP的促进效果是优于中低技术产业的。 赵玉林、谷军健[25] 的研究表明, 研发投入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 同时抑制了中低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增长。 毛德凤等[26] 、李静等[27] 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多次证明了研发投入对制造业TFP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TFP的促进效果要比中低技术产业更加显著。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GTFP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

除此之外, 控制变量对GTFP的影响也表现出行业异质性。 外商资本对高技术产业GTFP的影响显著为正, 对中低技术产业则表现为负向不显著, 这是导致外商资本对制造业整体影响不显著的原因。 高技术产业比较注重引资质量, 通过外商的技术溢出、示范效应等提升GTFP; 而中低技术企业引入的外资中, 存在较多从其他发达国家转移至我国的高污染、高能耗型企业, 其对资源能源的负面效应与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相抵消, 使得对中低技术产业GTFP的影响不显著, 甚至可能存在负向影响。 环境规制对高技术产业GTFP的影响不显著, 对中低技术产业的影响显著为正。 李斌等[28] 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GTFP的影響存在门槛效应。 中低技术产业整体的环境规制强度, 使其跨越了“遵循成本”阶段, 促进了GTFP的增长; 而高技术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可能还未超越门槛值, 致使其对GTFP的影响不显著。 除此之外, 禀赋结构对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GTFP的影响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能源结构、规模结构均抑制了高技术产业GTFP的增长, 对中低技术产业的影响表现为不显著。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在当前制造业发展质量亟待提升的背景下, 探究技术创新方式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2007 ~ 2016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 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以及GML指数测算了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在此基础上从行业技术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了影响效应的差异,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在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增长率表现为上升趋势。 制造业整体GTFP增长率达到7.1%, 除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外, 各行业GTFP增长率均为正值; 不同行业表现出显著差异, 高技术产业GTFP年均增长率达到9.8%, 而中低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为5.5%; 无论是制造业整体、高技术产业还是中低技术产业, GTFP的增长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系统集成创新研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