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补贴缓解了农户正规信贷配给吗
2020-09-21王晓曦刘勇
王晓曦 刘勇
【摘要】农业补贴是乡村振兴有力的政策工具, 信贷配给则是信贷支农的关键障碍因素, 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值得探讨。 首先, 理论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存在的多重效应。 然后, 利用加权Probit 模型经验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 并且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 结果表明:农业补贴缓解了农户需求型信贷配给, 但同时也加剧了供给型信贷配给(数量配给), 综合影响是“农业补贴加剧信贷配给”的“信贷配给悖论”, 并且需求型信贷配给与供给型信贷配给存在内生的转换机制。 进一步分析表明, 该悖论源于农户“收入效应”下信贷需求增加, 以及机构 “挤出效应”下信贷供给减少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农业补贴;信贷配给悖论;收入效应;挤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8-0153-8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乡村是短板。 党的十九大提出,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加大对农户的支持力度。 鉴于“三农”是弱势领域、区域与群体,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支持必不可少, 农业补贴就是常用支持手段之一。 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 比如研究农业补贴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1,2] 、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影响[3,4]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5,6] 等。
这些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不过鉴于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户的主体地位, 因而作为最重要的乡村振兴政策工具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的影响如何值得关注。 尤其是, 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 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受到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的影响非常普遍[7,8] , 我国也不例外[9,10] 。 因此, 本文研究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分析认为, 农业补贴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可能产生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直接提供农户生产/消费资金, 变相提高农户收入, 如果农户没有扩大生产的欲望则会减少其正规信贷需求, 因而缓解数量配给①; 农户生产/消费资金增加, 如果刺激了其生产积极性并且产生更大的信贷需求, 导致信贷需求量超过其补贴收入, 则会加剧数量配给②; 提升农户资本、提升正规金融机构信心, 进而增加其信贷供给, 从而缓解农户数量信贷配给③; 弥补农户对信贷申请的交易成本, 刺激农户正规信贷资金需求, 在缓解交易成本配给的同时加剧数量配给④; 分担农户信贷资金所面临的风险, 提升农户信贷需求, 缓解农户风险配给的同时加剧数量配给⑤。 因此, 整体上来看, 农业补贴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难以确定。
经验分析方面, 根据Ciaian等[11] 的研究观点, 如果对农户补贴发生在生产季节之初, 表现为对正规信贷有“挤出效应”, 在生产季节之末, 则是提高农户资产从而产生提升农户正规信贷供给的“收入效应”; 熊娜等[12] 的研究则表明, 农业补贴无论是发生在生产之初还是之末, 都会对农村正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 不过在生产之初挤出效应更大一些。 总体来看, “挤出效应”与“收入效应”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未有定论。
显然, 无论是农业补贴的“挤出效应”还是“收入效应”, 对农户总体正规信贷配给存在不确定性影响。 研究农业补贴是缓解还是加剧农户的正规信贷配给, 以便更深入分析农业补贴是否是一项有助于农户扩大其农业生产, 从而提高其收入的有效政策, 本文基于我国微观农户数据, 对此进行经验分析。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农业补贴数额越大, 农户正规信贷配给越严重, 提出“农业补贴信贷配给悖论”, 并且进行了经验分析; 面对外部冲击(农业补贴)时, 需求型信贷配给与供给型信贷配给之间存在内生的转换机制; 与既有研究相比, 将农业补贴对农户的作用(收入效应)与对机构的影响(挤出效应)放在一个框架里研究, 有一定新意。
二、文献综述
对农业补贴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演进。 比如, 评述美国农业补贴政策[13] 、探讨日本农业补贴政策[14] 、分析欧盟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水平和支持结构[15] , 以及回顾并比较中国农业保护价收购政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脱钩补贴政策等政策的演变历史及其利弊[16] 。 二是不同农业补贴模式效果分析。 包括农机购置补贴, 其使用效率显著受到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17] , 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18] , 对农机保有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19] ; 农业保险补贴, 认为我国单纯提高政府补贴不足以大幅推进农户参保意愿和参保率上升[20] ,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最优模式[21] , 农业保险投保形式及最优保费补贴比例研究[22] ,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23] ; 种粮直接补贴对于规模较大种粮大户补贴的收入效应对其种粮积极性有较好的激励效果[24] , 小麦生产效率虽然逐年提高但损失仍然严重[2] ; 粮食非主产区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效果远优于粮食主产区[25] 。
针对信贷配给的研究也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信贷配给分类。 对信贷配给的研究, 始于Stiglitz和Weiss[26] 对信息非对称的分析。 不过早期研究关注于数量配给, 在此基础上, Boucher[27] 提出了六种信贷配给类型:借贷型价格配给、部分数量配给、完全数量配给、未借贷型价格配给、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 李庆海等[28] 针对信贷配给是一种主动选择行为还是被动接受行为, 将信贷配给分为需求型信贷配给和供给型信贷配给。 二是农户信贷配给影响因素。 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农户社会经济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信贷配给影响因素[29-32] , 比如共性因素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经营类型、耕地面积、家庭储蓄、是否有贷款经历和金融机构数目等; 个性因素方面, 程恩江、刘西川[33] 研究发现小额信贷有效缓解了农户所面临的正规信贷配给问题, 对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影响较大而对风险配给影响较小; 彭澎等[34] 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 米运生等[35] 认为农地确权缓解价格配给和风险配给, 对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释缓作用尚未充分显示。
综上所述, 已有相关研究虽然丰富, 不过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处:
其一, 有关农业补贴的研究, 多是国内外政策经验、不同模式及其效果分析, 而针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主题, 主要关注信贷配给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缓解, 缺少对二者之间的关联研究。
其二, 如何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 信贷配给则是金融方面困扰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之一, 农业补贴作为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 探讨其对这一障碍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鉴于此, 本文在对农业补贴下农户正规信贷配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基于CHFS大样本数据库调研数据, 经验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 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政策提供参考。
三、理论分析
1. 正规信贷配给界定。 有一些情况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农户是否受到了信贷配给:如农户自己有足够的内部资金积累、没有投资机会或者投资收益太低根本就不需要外部资金, 银行已经充分满足了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等, 显然这些农户是没有受到信贷配给的, 否则, 农户就会受到完全数量配给(被拒绝)或者部分数量配给(满足部分需求)。 早期的研究文献, 如Baltensperger[36] 和González-Vega[37] , 一直将数量配给作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信贷配给形式。
Boucher[27] 对此分类模式进行了更深入的细分, 认为这种将焦点集中于数量的观点过于狭隘。 他指出, 除数量配给外, 农村信贷市场还存在另外两种信贷配给方式, 即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 交易成本配给源于农户在申请正规信贷时, 由于银行严格的抵押物要求、太远的金融机构距离、繁杂的信贷申请文件准备、令人不安的当面审查、过于官僚的程序以及长时间的申请等待, 造成农户申请正规信贷过高的交易成本。 风险配给则由农户对自己还款能力的担忧造成, 比如忧于还款能力不足从而抑制部分或全部信贷需求以规避无力还款风险、信贷合约蕴含的风险、失去抵押品的风险等。 Boucher等[38] 、Fletschner等[39] 随后通过经验研究证实了交易成本信贷配给与风险配给的存在。 详细的正规信贷配给界定如图1所示。
2. 农业补贴下农户信贷配给扩展分析。 依据
Stiglitz和Weiss[26] 的信贷配给理论(如图2所示), 当信贷需求Ld超过金融机构放贷额Ls时, 就会存在超额信贷需求Z。 金融机构不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而是采取数量配给手段来控制信贷规模, 此时就会形成均衡信贷配给。
根据刘西川等[40] 的研究, 将农户信贷需求进一步细分为有效信贷需求Ld、潜在信贷需求Lp以及隐蔽信贷需求Lc, 如图3所示。 在农户资本边际收益高于利息等成本之和时, 农户向金融机构正式申请贷款, 表现为有效信贷需求; 若计入需要支付的额外交易成本, 从而导致总贷款成本高于贷款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时, 农户不会申请贷款, 这种由于交易成本抑制的需求被称为“潜在信贷需求”; 尽管贷款边际收益率不低于利率, 但出于对抵押和风险等的考虑, 这种由于风险规避而压抑的需求被称为“隐蔽信贷需求”。 正常情况下的农户信贷配给如图3中的Z。
当信贷市场受到外部冲击, 例如农业补贴政策实施, 农户获得了一笔额外资金, 这种外部冲击会导致以下效应:一是信贷需求效应。 由于农业补贴增加了农户收入, 生产资金增加, 对农户产生的生产激励效应可能会扩大有效信贷需求Ld到Ld1。 此外, 可能缓解交易成本以及冲抵部分风险, 将部分潜在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Lp1, 部分隐蔽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Lc1。 总体而言, 这种收入效应刺激了生产、冲抵了交易成本以及缓解了信贷风险, 都会扩大农户有效信贷需求, 新的需求曲线为L'd, 即为Ld1、Lp1、Lc1的叠加。 二是信贷供给效应。 农户获得补贴, 如果其他方面没有变化, 对金融机构而言, 一方面, 农业补贴可能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一部分信贷供给(比如金融机构可能会认为:补贴增加农户收入, 信贷风险减小; 补贴导致农户扩大生产, 产生更多的收入, 风险减小等), 新的供给曲线上移到L's1。 另一方面, 农户获得了一些农业资金补贴, 对金融机构的支农资金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金融机构可能会减小对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 农业补贴对金融机构支农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刺激作用, 甚至是替代性的“挤出效应”, 新的供给曲线下移到L's2。 那么, 农业补贴效应冲击下的农户信贷配给可能如图4中的Z'1或者Z'2。
根据刘西川等[40] 的观点, 农户潜在信贷需求受制于交易成本配给, 隐蔽信贷需求是由于风险配给所致。 根据上述分析, 农业补贴的收入效应可能会刺激生产、冲抵交易成本与抵御风险, 将会提升农户有效信贷需求, 以及将潜在、隐蔽的信贷需求转化为现实有效的信贷需求。 这种需求方信贷需求的扩大, 一方面缓解了交易成本配给与风险配给, 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机构没有相应扩大信贷供给(甚至由于农业补贴的替代而减少支农信贷), 将相应加剧供给方数量配给。 本文关注农业补贴对信贷配给的影响分为两个步骤:首先, 分析农业补贴对需求方信贷配给(交易成本配给与风险配给)的影响, 以及对供给方信贷配给(数量配给)的单项影响; 然后, 讨论农业补贴前后对农户信贷需求是收入效应(增加信贷需求)的情况下, 针对金融机构信贷支农, 到底是互补效应(刺激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 还是挤出效应(导致金融机构减少支农资金)。
根据图1的分类, 结合西南财经大学家庭金融调查中心(CHFS)2015年有关农户对银行信贷需求的调查问卷,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发现, 在2763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家庭中, 没有受到信贷配给的有1548户(包括不需要贷款及贷款完全满足农户), 占样本的56.02%, 受到信贷配給的为1215户, 其中:交易成本配给450户(潜在信贷需求农户), 风险配给313户(隐蔽信贷需求农户), 数量配给452户(完全数量配给及部分数量配给, 属于有效信贷需求农户)。
四、计量分析
1. 变量设置和模型构建。 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户的三类正规信贷配给, 以信贷配给credit_rationi作为被解释变量。 为了进一步明确农业补贴对信贷配给的影响机制, 若农户受到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数量配给中的任何一类, 则credit_rationi=1, 反之则credit_rationi=0。
对各变量的描述见表1, 由于本文关注的是农业补贴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 解释变量农业补贴(agr_sub)包括货币补贴和实物补贴(按当期市场价值折算成货币价值)。 控制变量主要基于个人/家庭特征变量:农户家庭净金融资产(finas)包括股票、基金、债券、期货、黄金、非人民币资产等。 家庭拥有的车辆市值(clsz)、家庭拥有的房产价值(fcjz)和家庭净金融资产的价值共同构成家庭积累的资产财富, 是未来支出的财富储备。 家庭人均毛收入(per_inc)是一个家庭未来的现金流入。 家庭净负债(debt)和家庭人口负担率(dr)构成家庭人口面临的经济压力。 户主风险偏好(risk_pre)代表了一个家庭对风险的喜好, 反映其心理因素。 户主对未来经济预期(eco_opt)是未来预期, 反映了一户家庭对未来宏观经济的乐观程度。 户主农业户口(nyhk)、政治面貌(qz)、民族(hz)、年龄(age)、性别(man)、工作(work)、学历(col和his)共同构成户主的人口统计特征。
通过Spearman和Pearson 相关性检验, 发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 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并且Bartlett同方差检验结果表明数据是明显的异方差性。 根据被解释变量的分布特点, 计量模型选取加权Probit模型。 模型构建形式如下:
其中, ?服从正态分布, i=1,2,…,n, 根据误差方差最小化原则, 权系数可近似选取OLS的随机误差项倒数, 即wi=1/ei。
2. 结果分析。 表2列示了Probit模型下信贷配给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解释变量农业补贴(agr_sub)对三类信贷配给都有影响, 不过影响程度不一, 分别分析如下:
农业补贴对交易成本配给有明显负向影响, 并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 控制变量中, 家庭人均毛收入(per_inc), 户主的年龄(age)、性别(man)以及大学学历(col)等对交易成本信贷配给是负向影响, 家庭净负债(debt)、户主风险偏好(risk_pre)以及户主的政治面貌(qz)对交易成本配给是正向影响, 并且分别在不同水平上表现显著。
农业补贴对风险配给也有明显负向影响, 并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 控制变量中, 就风险配给而言, 家庭净负债(debt)、家庭人口负担率(dr)、户主风险偏好(risk_pre)等对风险配给有正向影响, 这些因素加剧了风险配给; 而户主的年龄(age)、工作(work)影响则相反, 并且在不同水平上表现显著。
农业补贴对数量配给也有影响, 并且是显著的正向影响。 控制变量中, 家庭人均毛收入(per_inc), 户主风险偏好(risk_pre), 户主的年龄(age)、工作(work)以及大学学历(col)对数量配给是负向影响, 并且在不同水平上显著; 家庭净负债(debt)、户主的政治面貌(qz)及高中学历(his)对数量配给是正向影响, 并且在不同水平上显著。
总体来说, 农业补贴对三类信贷配给都有影响, 但是影响效果不同, 这些不同主要是基于不同角度:交易成本配给以及风险配给是基于农户需求视角, 是一种需求方的自我配给, 在接受农业补贴以后, 由于收入效应(额外的收入冲抵了交易成本以及缓解了风险)扩大生产导致需求方的自我配给得到缓解; 而数量配给是基于金融机构供给视角, 是一种信贷供给者控制风险的信贷规模控制。 农业补贴对交易成本配给(系数为-0.701)以及风险配给(系数为-0.613)的影响, 显著小于对数量配给(系数为1.851)的影响。 从总体影响效果而言, 农业补贴加剧了农户的信贷配给, 存在“补贴越大配给越严重”的“农业补贴信贷配给悖论”。
3. 稳健性检验。 表3为利用Logistic模型对信贷配给进行回归的结果。 相比Probit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拟合程度和单个变量统计显著性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 Logistic信贷配给模型也表明农业补贴加剧农户正规信贷配给, 进一步证实“农业补贴信贷配给悖论”的存在。
4. 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农业补贴缓解了需求方的信贷配给, 包括交易成本配给(系数为-0.701)以及风险配给(系数为-0.613)的影响, 同时也加剧了供给方的数量配给(系数为1.851)。 理论上, 农户缓解了需求型配给, 就有向正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的需要, 这种来自于外部冲击、需求方信贷需求增加、需求型信贷配给缓解, 从而导致供给型信贷配给加剧的现象, 本文定义为“内生型信贷配给” ⑥。 以上述经验分析的数据为例, 供给方的数量配给系数1.851, 部分来自于交易成本配给-0.701、部分来自于风险配给-0.613的转换, 余下的影响, 来自于农业补贴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农不仅没有刺激增加, 反而促使其减少。 显然, 农业补贴不仅没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 反而对其支农资金存在“挤出效应”, 这显然有悖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内生型信贷配给以及挤出效应对农业补贴导致的农户信贷配给悖论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农业补贴由于收入效应从而刺激了农户的信贷需求, 缓解了两种需求型信贷配给, 即交易成本配给与风险配给, 这种缓解的需求型信贷配给也同步转化为加剧的供给型信贷配给。 此外, 农业补贴对信贷支农有明显的替代性“挤出效应”。 综合二者而言, 农业补贴信贷配给悖论是农业补贴对农户的收入效应, 刺激了農户信贷需求增加, 需求型信贷配给缓解, 以及对机构的挤出效应, 导致了机构信贷供给的减少, 供给型信贷配给加剧, 信贷配给悖论是农户收入效应与机构挤出效应双重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农业补贴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有重要影响。 但就不同信贷配给类型而言, 农业补贴的影响不同:从信贷需求方——农户角度而言, 包括交易成本配给与风险配给, 农业补贴对这两类信贷配给都有明显缓解作用, 表明农业补贴的收入效应明显; 从信贷配给供给者角度而言, 包括完全数量配给与部分数量配给, 农业补贴加剧了数量配给。 就总体影响而言, 对需求方信贷配给的交易成本配给(系数为-0.701)以及风险配给(系数为-0.613)的影响, 显著小于对供给方信贷配给的数量配给(系数为1.851)的影响, 农业补贴加剧了农户信贷配给, 因此导致“农业补贴信贷配给悖论”现象。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基于信贷需求方的信贷配给(交易成本配给与风险配给)与基于信贷供给方的信贷配给(数量配给), 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存在内生的转换过程:针对信贷需求方而言, 农户获得农业补贴, 无论是激励了其生产积极性、冲抵了部分交易成本还是抵御了部分交易风险, 都刺激了其信贷需求的扩大, 从而缓解了其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 针对信贷供给方而言, 一方面, 这种需求方扩大的信贷需求, 内生地加剧了供给方的数量配给。 本研究中的农业补贴导致的供给方信贷配给的数量配给(系数为1.851), 可以部分分解为来自于交易成本配给(系数为-0.701)以及风险配给(系数为-0.613)的间接影响, 以及供给方自身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537)。 另一方面, 农业补贴不仅没有刺激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而且对信贷支农起到了相反的“挤出效应”, 这显然有悖于政策初衷。
2.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经验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农业补贴与信贷支农需协同并进。 农业补贴弥补了农户正规信贷交易成本, 分担了其正規信贷风险, 从而刺激了农户正规信贷需求, 缓解了其交易成本配给以及风险配给。 如果没有相应的正规金融供给增加, 其数量配给会愈加严重, 会产生农业补贴反而加剧农户信贷配给的 “悖论”。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 农业补贴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引导作用, 激发了农户潜在及隐蔽的信贷资金需求欲望, 并且转化为现实的有效信贷需求, 从而扩大生产、提高收入; 另一方面, 在农业补贴的刺激下, 农户扩大了正规信贷需求, 需要正规金融机构同步给予农户强力支持, 否则, 激发出来的更大需求得不到满足, 加剧了数量配给。 因此, 在加强农业补贴的同时, 应辅之以积极的信贷支农举措, 方能取得更好的协同支农效应。
(2)扩大农户信贷资金来源。 本文关注的是农业补贴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 也就是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 显然是正规信贷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受到了正规信贷配给(如本文中的供给方信贷配给)。 实际上大量既有研究已经表明, 农户实际得到的资金支持只有20% ~ 30%来源于正规信贷资金, 大量的资金来源于非正规金融。 因此, 要重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信贷的强大补充作用, 在积极规范、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同时, 倡导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农村信贷市场。
【 注 释 】
① 本文是基于信贷需求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收入增加导致农户对正规信贷资金的需求减少,在传统分析里被称为“挤出效应”。
② 与“挤出效应”相反,这种收入增加导致农户扩大生产规模,产生更大信贷需求的现象,属于传统分析中的“收入效应”,显然这是政策追求目标。
③ 通过农业补贴,正规金融机构认为农户收入增加,风险减少,从而扩大农户信贷,缓解农户的信贷配给,这种引导效应衍生于传统“收入效应”的一部分。
④ 从交易成本配给的角度来讲,国家提供补贴,分担农户正规信贷申请的成本,从而刺激正规信贷需求,那么在信贷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交易成本配给缓解但是数量配给加剧的现象,本文称之为农业补贴下的“交易成本配给悖论”。
⑤ 基于风险配给视角,国家提供补贴,增强农户抵抗风险能力,从而刺激正规信贷需求,在信贷供给不变的前提下,农户风险配给缓解的同时加剧了数量配给,本文称之为农业补贴下的“风险配给悖论”。实际上在农户面对外部冲击(比如本文的农业补贴)时,无论是交易成本配给悖论还是风险配给悖论,都是源于需求方配给转换到供给方配给的一种过程,是一种必然的内生过程,后文还有详述。
⑥ 传统的信贷配给分为需求型信贷配给与供给型信贷配给:前者包括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源于信贷需求方由于交易成本和风险的原因,压抑自我信贷需求,减少贷款甚至不贷款而导致的自我信贷配给;后者包括完全数量配给以及部分数量配给,源于信贷供给方面对超额的信贷需求,对一些需求者给予完全拒绝,或者只是部分满足其信贷需求。显然无论需求型还是供给型信贷配给,均为一种静态的概念。本文提出的“内生型信贷配给”是源于面对外部冲击时,比如本文的农业补贴,信贷需求者克服交易成本和风险,扩大信贷需求,从而缓解需求型信贷配给;但与此同时,信贷供给方并没有满足这些扩大的信贷需求,从而加剧了供给型信贷配给。沿袭的是一种“农业补贴的外部冲击—农户信贷需求增加—农户需求型信贷配给缓解—农户供给型信贷配给加剧”的内生的转换机制,这种始于外部冲击、经由需求方信贷扩张导致的供给方信贷配给增加,反映的是信贷配给的一种内在的均衡过程,本文定义为“内生型信贷配给”。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余航,周泽宇,吴比.城乡差距、农业生产率演进与农业补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19(10):40 ~ 59.
[ 2 ] 高鸣,宋洪远,Michael Carter. 补贴减少了粮食生产效率损失吗?——基于动态资产贫困理论的分析[ J].管理世界,2017(9):85 ~ 100.
[ 3 ] 石志恒,慕宏杰,孙艳.农业补贴对农户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J].产经评论,2019(3):144 ~ 154.
[ 4 ] 涂正革,甘天琦,王昆.基于绿色发展视角的农业补贴政策效率损失的探究[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39 ~ 49.
[ 5 ] 赵和楠,侯石安.新中国70年粮食安全财政保障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 J].改革,2019(11):15 ~ 24.
[ 6 ] 李俊高,李俊松,任华.农业补贴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影响——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分析测度[ J].经济与管理,2019(5):20 ~ 26.
[ 7 ] Diagne A., Zeller M., Sharma M.. Empirical measurements of households' access to credit and credit constrai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evidence[Z].Discussion Paper: Food Consumption and Nutrition Division,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2000.
[ 8 ] Swain R. B.. Credit rationing in rural India[ J].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2014(2):1 ~ 20.
[ 9 ] 马九杰,吳本健.利率浮动政策、差别定价策略与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J]. 金融研究,2012(4):155 ~ 168.
[10] 张龙耀,周南,许玉韫,吴比.信贷配给下的农业规模经济与土地生产率[ J].中国农村经济,2018(7):19 ~ 33.
[11] Ciaian P., Pokrivcak J., Szegenyova K.. Do agricultural subsidies crowd-out or stimulate rural credit market institutions? The case of CAP payments[Z].Selected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s 2011 AAEA & NAREA Joint Annual Meeting, Pittsburgh, Pennsylvania,2011.
[12] 熊娜,陈池波,杜辉.农业补贴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5):102 ~ 107+144.
[13] 刘景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演进与农民收入变化研究[ J].亚太经济,2018(6):70 ~ 77+147 ~ 148.
[14] 蔡鑫,陈永福.日本农业补贴制度安排、绩效及启示[ J].农村经济,2017(2):123 ~ 128.
[15] 崔海霞,宗义湘,赵帮宏.欧盟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演进分析——基于OECD农业政策评估系统[ J].农业经济问题,2018(5):130 ~ 142.
[16] 柯炳生.三种农业补贴政策的原理与效果分析[ J].农业经济问题,2018(8):4 ~ 9.
[17] 潘彪,田志宏.购机补贴政策对中国农业机械使用效率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18(6):21 ~ 37.
[18] 陈径天,温思美,张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吗?[ J].广东社会科学,2018(5):31 ~ 40.
[19] 王许沁,张宗毅,葛继红.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果与效率——基于激励效应与挤出效应视角[ J].中国农村观察,2018(2):60 ~ 74.
[20] 张若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激励实效研究[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31 ~ 41.
[21] 粟芳,方蕾.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最优模式探析——基于“千村调查”的研究[ J].财经研究,2017(11):140 ~ 153.
[22] 周县华,廖朴,王娅婷.自主投保还是强制投保?——农业保险的投保形式及最优保费补贴比例研究[ J].保险研究,2017(2):17 ~ 28.
[23] 李婷,王巧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研究[ J].金融与经济,2016(2):82 ~ 87.
[24] 黄少安,郭冬梅,吴江.种粮直接补贴政策效应评估[ J].中国农村经济,2019(1):17 ~ 31.
[25] 李乾.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的产量效应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3):269 ~ 276.
[26] Stiglitz J. E.,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3):393 ~ 410.
[27] Boucher S.. Endowments and credit market performance: An econometric exploration of non-price rationing mechanisms in rural credit markets in Peru[Z].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2.
[28] 李慶海,吕小锋,孙光林.农户信贷配给:需求型还是供给型?——基于双重样本选择模型的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16(1):17 ~ 29.
[29] Kochar 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rationing constraints in rural credit markets in India[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339 ~ 371.
[30] 孟樱,王静.农户信贷配给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9 ~ 66.
[31] 刘艳华,朱红莲.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基于平滑转换模型的阐释[ J].农业技术经济,2017(10):68 ~ 78.
[32] 梁虎,罗剑朝.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配给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地抵押背景下4省3459户数据的经验考察[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29 ~ 40.
[33] 程恩江,刘西川.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 J].金融研究,2010(12):190 ~ 206.
[34] 彭澎,吴承尧,肖斌卿.银保互联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基于4省101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18(8):32 ~ 45.
[35] 米运生,石晓敏,廖祥乐.农地确权、信贷配给释缓与农村金融的深度发展[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7):63 ~ 73.
[36] Baltensperger E.. Credit rationing: Issues and questions[ 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1978(2):170 ~ 183.
[37] Gonzalez-Vega C.. Credit rationing behavior of agricultural lenders: The iron law of interest rate restrictions[Z].Undermining Rural Development with Cheap Credit,1983.
[38] Boucher S., Guirkinger C., Trivelli C.. Direct elicitation of credit constraints: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issues with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M].Central American Biodiversity: Springer New York,2005:105 ~ 134.
[39] Fletschner D., Guirkinger C., Boucher S.. Risk, credit constraints and financial efficiency in Peruvian agriculture[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0(6):981 ~ 1002.
[40] 刘西川,黄祖辉,程恩江.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直接识别与经验分析[ J].金融研究,2009(4):36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