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对就对了
2020-09-21闻章
闻章,本名靳文章,1951年生,河北人,现居石家庄。曾任河北农民报副总编辑,现已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永恒星座》《周易趣读》《老子趣读》《身边禅》《把握未知的命运》《佛陀故乡印度朝圣之旅》《小兵张嘎之父》《韩羽笔墨伎俩》《大化如花》《走到莲花开》《花知道》等书。
“我说对就对了”,此题目让人哑然失笑,以为是在说上帝,其实是在说对联。
对联这事,西方没有,因为他们没有汉字,汉字是意象思维的产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即是意象的、辩证的。始自伏羲画卦,“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抽象成卦,所以卦呈全息态,拢起来不过一握,散开来弥遍八极,也是芥子纳须弥那样。卦就很对称了:乾坤、坎离、兑艮、巽震,两两相对。不是因为卦对,而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就是相对而生的,世界本身便是一对,世是时间,界是空间;时间是长短,空间是远近;时间是经,空间是纬。说了这一件,剩下的就不用说了。
关于对联这件事,我喜欢弄,但弄不好。就因为弄不好,所以总弄,日积月累,有了不少。我把一些联的背景或联的内涵及联的生发,随手记下来,敷衍成这些联话。
凤凰时代
禹作洪范五行八政天垂象
凤鸣歧山武略文韬吾从周
孔子的一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让人联想,真不知周朝会有多好。中华到周时,宪章文武已经完备,社会无可挑剔了。在此之前,似乎阴阳未判,人神合一,天地混沌得令人神往。天地间翔着龙和凤凰,天垂象,河出图,圣人则之,于是禹作《洪范》,以五行八政归纳天下,像治水似的就把天下治了。那时人简单,人简单天地就简单,天地简单事情就简单,而简单恰是道的本意,所以那时的简单恰是不简单。
有一个从政的人,极聪慧和极爱才。有意思的是,我这个不才的人在那个最不才的时代,却意外被他青眼所看。那时我是农民,在县城做临时工,几首不成样子的诗歌被他看到,他便说我是人才。由此,我就按人才的意思努力,不然他的话就落空了。我不能让他的话落空,他的话落空也许没有什么,但我却恰恰活在这句话里。
说完这句话后,他就走了,剩下我旱地拔葱一样,自生自长。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最后至副省级。一路走来,他都是按照人才的意思,归纳他遇到的人。只是我,到现在也不敢说是人才,他的那句话还在半空悬着。我一直感恩于他,但最大的感恩是我成为人才,我若成了人才,感恩的事自然成就。正是因为不才,只好以他的名字拟副联送他。也不一定送他,拟好了,在心里藏着。
寿韩翁
陈茶新酒祝七旬老翁更添无量寿
老友少朋陪三个和尚齐诵阿弥陀
2001年3月,韩羽先生七十寿诞,拟联以贺。
《陈茶新酒》乃韩翁的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三个和尚》是韩翁设计造型的动画片。无论书或电影,都极有趣。
有趣的不是这些,是拟好了联之后,写不到纸上去。那时我还没有在宣纸上写过字。喜欢书法,但不敢练。据我所知,书法家都是自小执管,然后退笔如山。而我年且半百,再想练字,已属绝望年岁,罢了罢了。但这副联,又不能不写,奈何?
只好从一个画家那儿找来宣纸,秃笔臭墨,抄了上去。平日,也曾与韩翁小聚,总是三五个人,以为这次也是,哈哈一笑也就是了。没想到这次雅集,是某艺术社为他祝寿,众星捧月,一看厚厚的签到簿子,心里就怯了。把卷着的纸擩给,便溜之乎也。
据说,这些人随后到一大饭店,祝寿如仪,此联赫然在壁。且只此一联。韩羽乃书画大家,看来没有谁敢在班门弄斧。韩翁还说:“大伙都过来看看,过来看看!”亏了我没在场,不然羞愧无地。
晚上与韩翁通话,韩翁兴致很高,述说寿筵之事,说着说着,突然道:“你的字我收藏起来了!”这让我羞愧难当。我说这是第一次在宣纸上写字,实在不成样子。但是在宣纸上写跟在报纸上写感觉不一样。
韩翁:那你写吧。
我说:不是不想,是不敢。出生农家,少嗅书香,不知碑帖。
韩翁:写字不在练多少年,在学识和悟性。你写吧,没问题。
我仍说不敢,若是能行,那么多人何必老砚磨穿?
韩翁:我再告诉你一句话,好多人在重复错误,巩固错误!
此乃当头棒喝,到底是砂锅打碎。我说:那您得给我说说。
韩翁:我还真的给你说说。
于是连续跑韩府,听他说书法。先后四天,每次都到点灯。我问的问题可笑之极,他说的法由浅入深。我的书法练习就此开始,几个月后,省直首届书法展,我的一幅书法作品,赫然在列。这作品证明我,更证明他。
剑和书
抗敌三尺剑
做寿五集书
一晃已是15年。
15年前的夏天,徐光耀老先生的五卷文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精装,很豪华,也很庄重,这是压缩的历史。徐老一生,很不容易。那一代的人都不容易,经历了好多:战乱、饥饿、各样的运动。特别是徐老,13岁参加八路军,颠来跑去,身经百战,在生死河里趟过无数遍,后来转行当了作家。他一生写的就是这些事,先是《平原烈火》,后是《小兵张嘎》,再后是《四百生灵》《望日莲》《杀人布告》《昨夜西风凋碧树》等,他的事都浸在血与火里。他的文,美好却惨烈,闪耀着生命之光。他的人,单纯、坚定却也固执、生硬,在他面前,好多的人和事,都会自觉地归纳。
那年他80岁,家人为他做寿,非常简单,只是到饭店吃个饭。除家人外,只通知二三亲友,我即在这二三内。
徐老乃我师,师庆八十寿,我读五卷书。没有什么可送他的,就拟了这副联,书写并装裱了。那天在饭店照相的时候,就以这副字为背景。
有句话叫书剑无成,两鬓如霜,这应该是说我。徐老一生,却书是书,劍是剑。我真的很佩服他,却不羡慕。为什么不羡慕?就因为他的剑和书所映照着的历史,有着很深的惨痛。
翁前献丑
以诗认师师恩我诗养我有谁似我
持草问卦卦吝他草忧他无计安他
翁指诗翁邵燕祥先生。
2018年9月17日,进京拜谒邵燕祥先生。先生有恩于我,什么恩?扶掖之恩。近四十年前,我曾两次在《诗刊》发表诗作,他那时是《诗刊》副主编。我一鼻涕娃能写诗,赖于恩师崔守禄先生,而崔守禄先生与邵燕祥先生是故交,我就这样在两位贵人间独享厚爱。自那时即仰望先生并有书信往来,每次到京出差必然想到他,但因种种理由没能去看他,说到底是不敢。终于拖到头发白。
这中间还发生一件事,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其时我正读《易》,也试着占卜。因惦记他,在一夜间,曾为他卜筮,并把结果告给了他。2003年,他写诗并书成条幅寄我,即是说这件事。
答靳文章赠书:
犹忆当年赠卦时,天人分际果先知。
生逢奥斯维辛后,难写风花雪月辞。
其实我哪里会占卜,不过是游戏,但态度是真的,具体卦象我都忘记了,但先生还记着。
这次面见先生,见面礼必然要有诗,于是先把上面这首诗的和诗写了,吭哧吭哧又准备了另外两首,虽费劲不小,却不像样子。其实越费劲越不像样子。但也没办法,厚着脸皮就去了。
这不是班门弄斧吗?不怕丢丑吗?古人有言:“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弄斧不到班门怎能进步?再者,于我来说,几十年前就已经多次献过丑了,还怕这一回?
见面之后,他不相信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其实我也有同感。拟联时曾这样拟一上联:“总想见总没见见后方信前生见过”苦于拟不出下联,遂放弃了。先生已经85岁,但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虽略显耳重,却也无大碍。我们三个人与先生并师母,相谈甚契,说了很多话,照了很多相,并赠给我们他的新书,每人一本,一本一样,如医师的应病与药。
他看了我的诗了吗?当然,我是用大字抄在宣纸上,也不怕丑,主动给他读,他边听边看,呵呵笑,连连说好。我在他眼里总是好,不好也好。
石上栽花
无私念而普爱
有大美却不言
我们这一代人,正长身体时挨饿,正学知识时停课,身材小,学历低,见识浅,这样的人能成为作家,真是奇迹。虽然作家不大,也是奇迹。即便能够文从字顺,不是作家,依然奇迹。因为起点太低了。
幸亏遇到了崔守禄老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崔老师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被贬到沧县文化馆做了创作组的组长,文化馆才是股级,他连股级也不是。身处逆境的他,却用一颗爱心来滋育了他身边一群文学爱好者。但是要想让这帮人成才,无异于石上栽花。但他硬是栽成了,几年下来,沧县走出来七八位作家。
说实话,老师也不是搞文学的,他也从不教技法,他不会。一个不会的,教一帮更不会的,却把这更不会的教会了,你说这得有多厉害!后来我读《道德经》,当读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时,才知道我老师的德能非常人可比,他是通着人生之奥义的。
由此我想,这世界也极简单,只是由一个爱字支撑。“爱”能化愚钝,爱能助成就,爱能消灾障。因此才有言:智极而成道,情极而成佛。
仰望星空
四十七岁时心护四十七子
三十三年后魂归三十三天
我学历低,做了作家之后,又读了两年的作家班,时在1984年到1986年。地点在廊坊师专,校长是汤吉夫。汤吉夫是作家,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正是由于他在廊坊师专当校长,河北省委才将作家班安排在这里。这个作家班开了全国作家班的先河,被称为“黄埔一期”。
汤先生身高一米八,器宇轩昂。我与校长的关系是照耀和被照耀的关系。在学校两年,我单独见汤先生的情景,几乎没有。因为我不敢。虽然不敢,但是我知道他是我命中的贵人。如日月照我,但日月不知。日月不知,但我知。我时时感觉到汤先生对我的恩德,虽然我俩之间从没有发生什么。
1991年,我的小说集出版,汤先生慨然作序,借此预言我这个质朴得有点愚的人“快成气候了”。
后来汤先生调到天津,我在沧州,离他近,经常去看他。每年春节,也都在电话里给他拜年。无论是到他府上,还是在电话中,他跟我说这说那,打听同学们的近况,也告诉我哪位同学出了什么书,发表了什么作品。他对每一个人,都关注得那样真切。
近几年见他,发现他老了,体质越来越弱,腰也弯了,腿也不直了,每次见了心里很难过,也很感慨,那么一个堂堂硬汉,竟也能变成这样!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快离开我们。仅在病床上三天,他就遽然诀别了这个他深爱着的世界,这天是2017年11月19日。
在汤先生追悼会上,由我作为作家班的代表致悼词,悲痛中我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我只记得说,他走了,变成了天空。只要仰望,他就在。永远在。
我们入学那年,汤先生47岁,作家班的学员47人。从那时到他离开世间,整整33年,因此我代表作家班全体同学拟了以上挽联。
他是文魁星,我相信已经回归天上,从此仰望天空,该是我的一份自觉。
拈花成诗
此老够排场清雅一世清白一世
今生真富贵好诗三千好友三千
2020年2月20日11时许诗人刘章先生仙逝,享年82岁。我是晚上才得知消息,一时无措。特殊时期,人都宅着,不许有动作。网上消息说,刘章先生丧仪在网上举行。夜里睡不着,脑海里全是先生的音容。于是拟联三副,为先生送行,其中就有上面这一副。
我相信先生是天上谪仙,他是真有才,清词丽句,俯拾皆是。关键是他所处的背景多粗砺、多虚假、多沉重呀,偏他有好诗,出污泥而不染的那种。“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那样的年代,这样的诗,怎么可能?他就能!非真纯粹莫能此,非真高贵莫能此!他的使命便是在偏僻山村拈山花而成妙句,示范给人看,告谕世间:哪怕在低处,在僻处,在被人忽略處,只要真情在,就能成!先生成了,悟知到的人都成了,包括他的子侄与乡邻。他是来激励人的。
一生守着诗,以诗为命,如坐花裀上,周围也是花,多富贵啊。除诗之外,再富贵的便是先生的友,我不知他有多少好友,听说在他去世后已经有六百多人写来诗文追悼,况还有好些先他而去的老友呢。所以我说他“好诗三千好友三千”。先生也真以诗以友为宝贵,也曾赐我墨宝,写的便是自况诗:“无争无欲自无愁,三世同堂诗半楼。敢向人间夸富贵,知音百友遍神州。”
还以为这联是我拟,究其本来,却是先生拟。不是拟,他是以生命来演绎。
花知道
山高万仞半腰能缠他处雾
心阔十方何处不放自家花
2017年秋天来雁荡山,目的是见吴冠南先生。我想为他写本书。主动为人写书,这事好蹊跷,蹊跷就让它蹊跷。当然有来由,这来由只有我知道。吴冠南定然也诧异,哪里来的莽汉,这样唐突?但他修养高,非常郑重应允了我。当然,他看重的也许不是我,在我背后有好多人在成就这件事。
先看雁荡山,后看周昌谷、吴冠南画展。江南秀丽,但雁荡雄奇,让人生信心。画展当然好,因为我喜欢。特别是吴冠南的花鸟,几年前就见识过了,一见之后,不复再见,因为当下印心。
此联是看过画展之后拟的,同时拟的还有一副:
谁把花栽到云间去了;
我将月挪之心内来参。
意思都一样,既说吴冠南,也说我。
从江南回来后,即开始组织材料,酝酿写作事。两年后写成《花知道》,所有内容之内涵,其实也没有出这两副联之外。
哭恩师
总有厚德教弟子
却无薄物奉先生
2019年1月9日下午,我的恩师崔守禄先生在沧州安详辞世,享年93岁。
人生也真快,从1976年的初春我认识他,到现在43年。是老师的爱意成就我,我当年是那样的浅陋和土气,他非但不嫌弃,反而愈加爱护。因此,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从来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人。我懂得了爱意的重要。且我幸运,虽然后来我离开老师身边,但精神上却从来没离开过,他一直在关注着我,庇护着我,我发的每一篇作品,他都看。我出的每一本书,都寄给他。我打电话给他,他打电话给我。我在报社工作,忙,但再忙也保证每年回沧州看他一次。在他卧床之后,我知道他会寂寞,不断写信给他,用毛笔写大字,为的是他能看得清楚。他说每一封信他都看好几遍。他有厚德,教我作文的同时,更教我做人。只是我惭愧,没有什么奉献给他,没有什么能报答他。他从来不求回报,唯不求回报,却永远报答不尽。他去世后,写了一篇短文,是专门写给他的,他却看不到了。念及此,不由潸然泪下。
花好月圆
明月应时现
莲花次第开
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事物,这中间的关系谁能说得清?违拗时,事乖离,人乖离,彼此错着,却也说不清谁错,总之是个错。若是对了的时候,则也不分你我,全是对的。你便是故意歪,却偏偏歪打正着,你就是故意错,也错到恰恰好。连天上的鸟,水里的鱼,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都来凑趣。这种默契,每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偶尔的,我有一纸文字被贾又福先生看到,是朋友给他看的。贾又福先生,谁都知道,乃中央美院的山水画家,作品好,名气大。但他在他那里,我在我这里,彼此安然。但朋友却愿意我认识他,或者写写他。我这篇文字就是委婉地拒绝此事的。我不知道这文字贾先生会看到,但他看到了。他乃文雅之士,随手写下“随心留形迹,任运着衣裳”这样两句话。恰是这语言,让我感动。如人投石,不想有涟漪,没想到偏有清潭回响。我也即回了两句,道是:“明月应时现,莲花次第开”。我与贾先生,就这样开始了交往。不多,却深。一见如故,一颦一笑,彼此心知。
2012年秋,他在西安有文献展,我去了。他写的“心地虚灵留不昧,大千妙相悟真如”的简短前言,洞彻的是他自己,惊动的却是我。我想这才是真画家,因为胸怀在,因为心灵在。
与之畅叙那晚,正是八月十五,在长安月下,彼此心开,说了好多好多。对于我来说,更是领略了好多好多。
于是随后就有了我写贾又福先生的文章,先是《长安问月》,再是专著《大化如花》和《画乃圣事》。后来想到那副“次第”联,觉得乃是天地安排。
山居之梦
昨赖青山说旧梦
今凭野鸟觅归巢
石家庄西郊,是山,山里有一个村子叫黄峪。开放之后,黄峪人觉得山里憋闷,于是把村子搬到山外。城里人却觉得山里好,于是便去买了黄峪山里的旧宅基,自己来盖房子。被人撺掇着,徐光耀先生也买了,但他买的不是宅基,而是旧房子。两间,里屋盘着土炕。院子里有一株杏树、一株石榴树。徐老还特意种了几丛竹子。
他真的搬去住了,自己一个人,生汽油炉。他过起了陶渊明的生活,悄悄地,写起书来,写那不能让人悄悄的《昨夜西风凋碧树》。书写完之后,还写诗:“前临溪涧有茅蓬,小桥横,浅流清,万木森森,梳净世尘风。十里山环篱落内,轻烟起,火炉红……”
在周末,我也曾经去了几次,跟着徐老到山上去弄泉水,到井上去挑水,我还打太极给他看。打得极不像样子,但那时并不觉得不像样子。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了。后来,徐老去得少了,那院子荒芜起来。我曾经去过几次,看到那满枝的石榴和那郁郁的竹丛。回来,跟徐老报一声,小院依旧。但是再后来,2010年之后,那小院已经看不到了,后面已经起了高楼,小院子已经被开发商“开发”了。联上说“今凭野鸟觅归巢”,其实,归巢已无,野鸟也莫可奈何。
回归之马
半生相马非伯乐
一骑回身是妙人
画家赵贵德先生以画马著名,但他却不以为是画马,他说“画马非画马”,才是真画马。曾有人想把所有画马的画家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画马协会什么的,赵贵德回绝道:“我从来不画牲口。”
我也曾就画画之事请教于他,他说:不要对对象负责。意思是说不要形似,要神似。只要神在,形可以忽略。好多畫家画的是形,多在技巧上下死工夫,但画画单单是技巧问题么?他是在矫枉。
他的马也果然画得好,好在是他自己的。他秉承的意旨是:跳出前人,分开左右;书法构成,书意表现。因此他的马,不是马,却更是马。为了这个境界,他努了多年的力,直到现在,他还在探索。
探索来探索去,突然有一天,他对我说:纵观中国绘画史,不过三张画:一是敦煌壁画《飞天》,二是《千手观音像》,三是民间年画《连年有余》。《飞天》代表自在,《千手观音像》代表大爱,《连年有余》象征幸福。此三种,乃人生最高追求。绘画所要表达的无非这个。
此乃宏论,也是切论,得了这个应该说就得了艺术密钥。
有一天,他又对我说:我们的认识错着呢,应该是文化在先,文字在后;精神在先,物质在后;人在先,宇宙在后。
此不仅是宏论,且是妙诠,佛陀不也说“心外无法”么。事关宇宙起源,奥义难猜。但艺术家就该这样,敢于把自己的心安置在玄妙里。
又有一天,他对我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宗教,宗教的最高境界是艺术,艺术与宗教都是在说心。
由此论,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绘画方向。好多画家艺术家是在向外求,谋衣谋食,求名求利;而他是在向内求,求取内心的宁静、明净、恭敬与安稳。伯乐相马,不论乌骓、赤兔,都是向着远处;而他的马却是向着自己内心。于是有一次我为他的一幅《奔马图》打油:
一马是一马,马马皆良骥。
谁肯借此马,驰奔归本际?
见面礼
四维系地索
三学度河舟
闲翁是画家。
闲翁画画,以马为主,白的马黑的马,古的马今的马。黑白的马以墨色来分,古今的马以什么来分?以人來分,看马旁边站着的人,服装头饰有分别。不管今马古马黑马白马,其实皆是一马,这马是闲翁的心。闲翁的马多是闲马,水边树下休憩的居多,人也是闲人,随意牵着缰绳,缰绳都是垂着的,马也悠悠,人也悠悠。纵然有田猎之马,也多属于《诗经》里描述的那种:“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很飘逸。还有更多的马,则好像不属于人间,多殿堂气和天宫气,似乎弼马温养的那些马都跑到闲翁这儿来了。
闲翁本名李维学,隐居黄骅。丙戌年春,我专程去拜望他。
见到他的人,比见到他的画更让人欢喜。他个子不高,却是高士,面目与精神都如古隐士。人瘦,瘦到宋朝去。正是马让他瘦,而他使马肥。
见这样一位高人,须有见面礼,且不能低俗。只惜我没有这样的礼品,只好拟联一副,勉为其难。联自拟,字自书,字丑联拙,但态度好,我就送他一纸好态度。
联即是上面这副,且跋之曰:儒之四维礼、义、廉、耻,佛之三学戒、定、慧,此乃超凡入圣之门径也。
上下联中嵌有“维学”二字。虽属文字游戏,却也缘于情怀。
孙犁的家
一犁开妙境
百代赏荷花
孙犁的老家是河北省安平县,近年,安平建了孙犁纪念馆。
孙犁是八路军里成长起来的作家,周围全是血与火,他的作品也写抗战,但是,却异常清丽,清丽的不仅是文字,整个境界也清丽。女人若荷,男人若水,世界似无尘埃。代表作有《荷花淀》《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他晚年的散文,更是炉火纯青,深刻、苍老、蕴藉绵远,却也是老荷,似乎清丽不再,其实是清丽依然,不过是在深处。一些人学他,但他岂是能学的?学得了文字,学得了风骨么?好多人受他影响,因此成就起来,如铁凝、贾平凹等。也有人想成立“荷花淀派”,孙犁不同意。孙犁知道,文学不在“派”那里,文学在心里。
2014年春天,为庆祝孙犁101周年,安平举办全国百名文化名人书画展,安平文联的王彦博通过我约徐光耀先生参展。徐光耀是个有资格的,他不以学孙犁自居,但他确是以孙犁之胸襟为榜样的。文学评论家阎纲撰文说,学孙犁学得最好的是徐光耀,此当为的论。因为约徐光耀先生,也便顺缘约了我,惭愧之余,写了上面的联来表达对孙犁的敬意。
放 翁
清雅直追小谢
豪情不让放翁
刘小放先生乃河北诗人,一首《乡间的妻子》感动了众多读者,他也因此成名。我与他的关系,亦师亦友,我把他当师看,他把我当友待。
小谢指北齐谢眺,他的诗灵秀透脱,如“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便是他的名句。李白诗:“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便是在说谢眺。有大谢才有小谢,大谢是谢灵运,也是个写好诗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样的诗句,便出自谢灵运笔下。
放翁指宋代大诗人陆游陆放翁。陆游的诗是不用说的了,豪放真挚,“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只这半首就够我们仰慕了。
将小谢与放翁对在一起,不仅因为这两位都是诗人,还因为有“小”也有“放”了。而且小放先生也有人称“放翁”了,第一个称他为放翁的是作家贾平凹,多年前,贾平凹给小放先生写了一幅字,题之曰:放翁正。一个“放翁”,就把诗人的味道给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