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传播中的语言转换问题探究

2020-09-21王红虹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国际传播

王红虹

摘 要:国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对外报道力量的重要部分,事关国家话语体系的建立。语言转换是国际传播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只有语言传达得精准到位,才能保证信息输出的精准。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转换中又包含着文化的对接。本文旨在分析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别,以及在文化背景考量下,如何使语言转换更加有效,并对国际传播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建议,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国际传播;语言转换;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个方面也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相比于西方社会,我们的对外传播能力还是很弱。大多数的文化、知识输出以及很多事件上中国的声音是通过国际传播传达给外部世界,因此国际传播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维护国家形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国际传播与语言转换

国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范畴。根据信息流动的方向,国际传播分为由内向外的传播和由外向内的传播。前者是以我为主体,受众是传播对象国或国际社会,后者是以他国为主体的传播,我为受众。

人类的信息交流活动主要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就国内传播而言,传播者先要进行编码,把无形的信息转换成具有一定外在形式的语言符号,然后接收者对语言符号进行译码,从中获取信息。与国内传播不同,国际传播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远距离、跨语言的信息传播,要求传播者在对信息初次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编码,即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国际传播的受众因所在国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与国内受众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要求国际传播者不但具有大众传播的一般知识和技巧、具有国内传播的经历和经验,还要更多考虑对象国受众的接受心理。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还要以对象国受众能够接受的话语方式和表现方式进行传播。语言的转换,简单来说,就是翻译。在国际传播中,要把源语言翻译成规范、准确、地道的目标语言,才能保证信息传播的成功。因此,语言转化是国际传播的关键所在。

二、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

英语是国际传播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几乎是国际通用的语言。因此,中文向英文的转换,即中译英,在我国对外的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文和英文是两种差异非常大的语言,要想通过语言这座桥梁传达信息,就必须先了解桥两头各自的特点,使桥这头的东西以对方愿意接受的方式落地。

了解中文和英文的差别,可以先从日常用语入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她每天上午弹钢琴,下午练舞蹈,晚上去图书馆,两个月来都是这样。”中文四个动词串起了四个短句。英文“It has been a routine for her over the past two months, playing the piano in the morning, dancing in the afternoon, and going to the library in the evening.”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动作用分词表达。

再比如“我跟朋友去了一家新开的商场,买了条裙子,准备下个月参加我哥的婚礼穿。”这句话有三个小短句,没有虚词衔接,通过各自动作自然形成语义。译成英文时“I went to the newly opened shopping mall with my friend, where I bought a dress for my brothers wedding next month.”用从句连接上下句,再用介词表达动意从而省略掉一个动词,这样读起来更加流畅。返回去再看中文的话,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说“我跟朋友去了一家新开的商场,在那里买了条裙子,是为了下个月参加我哥的婚礼穿。”

由此可见,中文习惯避虚就实,實词用得比较多,特别是动词。“吃了吗?” “走吧。” “逛公园。”一个动词就能撑起一个完整的语义。中文句子结构松散,短句较多,语法衔接手段少。英文则习惯避实就虚,虚词用得比较多,句子结构紧凑,短语较多,动词和非动词形式都能表达动意,语法衔接手段丰富。

了解了中英文的差异后,在中文转换成英文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一定要使英文符合其语言特点,因为语言转换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所传信息,而受众接受信息的前提是对这种语言符号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所以只有保证转换后的语言地道、精当,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语言转换中的文化对接

在国际传播中,与语言转换密切相关的是文化的转换和对接。语言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即使发生了语言的转换,受众往往还是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原来语言体系中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去理解转换了的语言。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总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每一套语言符号系统背后都蕴藏着自身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相对来说,语言是更加表象的东西,而文化则是深层次的。所以,比语言转换更重要、也更有难度的是文化的转换。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件中,经常含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的词汇,直译起来会很奇怪,让国外受众不知所云。个别词语需要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或者敢于突破两种语言字数对应上的局限,用更多的字数、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要表达的意思,即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词语。

比如“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的青山,赢得未来。” “青山”在这里的意思,中国人一看都懂,但对国外受众来说,可能很难与经济联系起来。此时翻译意思更容易理解。“All tax and fee reduction policies must be fully implemented for our businesses, so that they can sustain themselves and assure success for the future.”

再比如“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这里“后遗症”是一个医学术语,直接译成英语的话非常不合适,其实它的意思是遗留一些不好的后果,不如转换成“do not create any undesired consequences”。

中文和英文,因为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很多词汇并不能实现对等,因此也难以实现对译,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切忌拿汉英词典“对号入座”。

四、传播者的能力要求

国际传播中的语言转换,考验的是编码者,也就是译者的综合素质。

语言能力是译者的第一关,具备过硬的双语甚至多语种能力才能正确理解要传播的内容、准确的编译、并用“原汁原味”的语言将其传播出去,使得国外受众乐于接受、也能够理解所接收的内容,这才是有效的传播。目前中国从事国际传播、对外报道的单位和组织一般都配备了不同语种的外籍记者、编辑、译员等,对语言转换进行把关。

译者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知识储备是精准传播的必要条件。随着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社会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国际传播的内容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卫生等社会各个方面。译者不仅需要对本国的跨学科知识有一定的储备,还要对对象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理解是编译的前提,正确的理解才能保证精准的输出。

此外,译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国际传播中使用的语言,其最大特点就是传播的广泛性。一旦传播出去,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此时语言所体现的已经不是某个记者、编辑或者译员的语言文字水平和翻译能力,而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整体形象,因此语言表达一定要慎重。如果把握不好,不但传播无效,甚至可能无形中成为别人的喉舌。

国际传播工作者可以说是国家对外宣传力量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把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放在第一位,这才是国际传播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警惕外媒的报道陷阱。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态度上,国际传播工作者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确保所講的每一个事实、每一个细节、用到的每一个词都准确无误。要尊重事实,切不可哗众取宠、误导受众。

五、结语

语言转换是国际传播的关键部分,事关国家话语体系的建立。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上存在诸多差异,加之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国际传播中的有效信息输出难上加难。国际传播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锤炼专业能力,并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负责的态度,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智.国际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3]黎信.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4]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5]Full Text: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EB/OL].ENGLISH.GOV.CN.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国际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