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抑郁症患者的价值分析
2020-09-21潘小凡
潘小凡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传统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200)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绝经前后是发病的高峰时期,临床以40~60岁女性最为多见。乳腺癌根治术创面大、术后恢复慢、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加之乳房切除破坏了女性身体形象,导致患者在乳腺癌术后容易发生抑郁症[1]。乳腺癌术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10~25%,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2]。综合心理干预注重患者主观的心理过程,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改善不良行为,学会管理自身情绪,促进心理及功能的康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3]。本研究分析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抑郁症患者的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术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年龄32~65岁,平均(47.6±10.2)岁,TNM分期中,Ⅰ期13例、Ⅱ期21例、Ⅲ期6例;对照组40例,年龄31~66岁,平均(47.3±10.8)岁,TNM分期中,Ⅰ期12例、Ⅱ期23例、Ⅲ期5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乳腺癌,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住院时间12~30 d,平均(19.2±3.5)d,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0分,既往无精神疾病史,现意识清晰,能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愿意配合治疗;排除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有自杀倾向、理解力、记忆力或定向力障碍等;对比两组的年龄、TNM分期、手术方式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医嘱进行化疗或放疗治疗,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用药护理、健康知识宣教、肢体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实施综合心理干预:①认知疗法。过改变错误的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不良认知的目的。由心理医生完成,每月进行2~4次心理咨询,30~60min/次。心理医生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引导并鼓励其表达内心真实的情绪,对发现的问题具体解释和分析,矫正歪曲或错误的认知,学会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看待客观事物,消除过分的担忧和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对病情治疗的信心,让患者明白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鼓励其积极治疗,抛弃负面情绪的影响,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4]。②健康教育。主治医师应在术后放化疗治疗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治疗沟通和健康讲解,主要围绕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不良反应、预后等,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打破错误认知,特别是以往都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但实际临床中早期乳腺癌经规范化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疗效,给予患者治疗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5]。③正确认识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患者均伴有胃肠不适、食欲下降、心悸、胸闷等躯体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应邀请专科医师会诊,排除器质性疾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并由较权威的专科医师向患者解释相关躯体症状产生的原因,告知患者这是一种主观感觉,并无器质性病变,解除患者的担忧[6]。④心理行为干预。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了解其内心想法,采用劝导、解释、支持、鼓励、暗示等方法调适心态,鼓励患者宣泄内心情绪,把内心的痛苦、悲观、失望等情绪表达出来,消除负面心理情绪,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自我调节,促进躯体及心理状态的放松[7]。⑤团体及家庭心理支持。对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讲解抑郁症对患者的危害,指导家属多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护理人员多组织病友间座谈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使患者在团体中找到归属感,增强对生活的信心。指导患者佩戴义乳,尽量减少形体改变带来的心理障碍[8]。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后4周、8周、12周评估HAMD评分,评估抑郁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评估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共包含5个领域,36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144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
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4周、8周、12周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护理前 护理4周 护理8周 护理12周观察组(n=40) 32.64±4.9726.35±5.24* 16.73±5.01* 14.79±4.82*对照组(n=40) 32.89±5.0330.68±5.7927.54±5.8325.16±5.37
2.2 两组护理前后FACT-B评分比较
见表2。观察组护理后生理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等FACT-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恶性肿瘤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对机体身心的应激性刺激强烈,约30~6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首位恶性肿瘤,一旦确诊,首选手术治疗,通过切除患侧的乳腺组织、清扫淋巴结等达到根治目的。虽然现在的乳腺癌手术创伤已较传统乳腺癌手术明显缩小,但仍不可避免的遗留较大创面,造成身体的缺陷,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打击[9]。同时,患者担心自身魅力下降、担忧病情等,对未来生活悲观、绝望,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最终引发乳腺癌术后抑郁症[10]。因此,临床需及时干预患者的抑郁状态,在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同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表2 两组护理前后FACT-B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FACT-B评分比较(分,±s)
注:*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状况 功能状况 附加关注 情感状况 社会家庭状况观察组(n=40) 护理前 15.05±2.87 13.24±2.15 15.47±2.78 15.02±2.86 17.21±3.13护理后 22.72±2.56 20.24±2.57 25.43±2.10 21.31±2.69 24.03±1.78*对照组(n=40) 护理前 14.93±2.94 13.09±2.06 15.25±2.91 14.98±2.59 17.34±3.08护理后 16.68±2.19 14.76±3.11 18.09±2.73 15.46±3.03 18.15±2.0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4周、8周、12周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等FACT-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心理干预能够切中患者的抑郁发生原因,减轻心理障碍,缓解负面情绪,促进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综合心理干预包含了认知疗法、健康教育、正确认识躯体症状、心理支持等,对各个领域进行综合干预,起到了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11]。(1)通过疾病知识及治疗方面的教育,联合家属及团体给予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向患者传达积极的治疗信息,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心理压力,缓解抑郁情绪,从而改善心理状态。(2)纠正不良认知及行为,抑郁的产生多由患者歪曲自身认知所致,导致对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正面认知及行为干预能促使患者树立正向的疾病认知,改善心理情绪。(3)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识别躯体症状,有助于患者放松对躯体症状的关注,改善身心状态[12]。
综上所述,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抑郁症患者有确切应用价值,有助于抑郁状态的缓解,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