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
2020-09-21黄杏飞
黄杏飞
(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具有分裂症的典型症状,患者改变性格,神经精神受到危害,影响家庭危及社会,为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压力[1]。精神病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2]。本研究将心理干预实施于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家属中,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10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家属,分成心理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心理组中有女25例,男25例,年龄22~63岁,平均(42.56±3.61)岁。常规组中有女24 例,男26 例,年龄22 ~64 岁,平均(42.93±3.5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和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病情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适当给予安慰和鼓励。心理组:(1)运用共情护理,对家属所提到的问题换位思考,更加敏锐的感知其情绪,给予疏导。(2)向家属详细讲解精神卫生知识,让其了解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康复的相关知识,帮助家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为患者治疗的信心。(3)指导家属如何管理精神病患者,对患者实施保护性措施时要向家属说明利害关系,得到家属的允许,避免家属出现抵触情绪。(4)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分裂样精神障碍等,告知家属坚持治疗是康复的最佳措施。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患者,医师要合理的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对疾病的治疗得以持续,并且还要让家属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于精神病正在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也有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5)多与家属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家属的心声,针对性的开导家属,给予心理支持,教会家属缓解和释放压力的方法。(6)与患者、家属一起制定可行的出院康复计划,并通过随访监督计划的落实。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来进行评估得出[3]。SAS总分为80,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总分为80,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x2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护理前SDS和SAS相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组SDS和SAS分数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相比(n=50,±s,分)
表1 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相比(n=50,±s,分)
组别 SDS SA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41.23±4.6937.89±3.5939.85±4.8136.98±3.61心理组 41.98±4.2529.51±3.0239.53±4.6627.43±3.11 t 0.649 9.784 0.262 10.978 P 0.519 0.001 0.794 0.001
3 讨 论
急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之间出现不协调,患者有时会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做出毁物伤人、自残自杀等行为,因此需要患者家属的长期照料[4]。
本研究得出护理前两组SDS和SAS相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组SDS和SAS分数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家属在患者得病后会出现否认、恐慌、蒙羞、焦虑以及抑郁等情绪反应,因为对疾病治疗不了解,急于看到治疗效果不信任医生而出现四处短暂就医延误病情等不良后果。通过共情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等干预,让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更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善情绪,从而树立患者能够治愈的信心[5]。指导家属掌握管理精神病患者的技巧,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使疾病的治疗得到持续保证,极大地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及家属的心理压力[6]。
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