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肾损害的影响分析
2020-09-21廖周国
廖周国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535000)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临床常见且高发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存在一定联系,但至今具体机制并不清楚,已经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1]。由于高血压的出现会导致动脉内膜出现损伤,动脉壁损伤及修复失衡,动脉粥样硬化会伴随一定的炎症反应。目前已经有诸多研究证实了,这类患者存在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炎症隐私水平紊乱在发病、发展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配合良好的他汀类调脂药物,降低患者炎症因子[2]。本文通过将阿托伐他汀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30例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时期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65例。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血脂处于正常范围;(3)知情本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脂、高血压;(2)恶性肿瘤风湿疾病者;(3)明显肝肾功能异常;(4)研究前1个月使用调脂药物。其中对照组:女性34例,男性31例,年龄为38-80岁,平均年龄为(54.54±8.45)岁;高血压分级1级40例、2级25例。研究组:女性33例,男性32例,年龄为38-80岁,平均年龄为(54.23±8.56)岁;高血压分级1级42例、2级23例。上述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同样的降血压药物,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31),每日1次,每次30mg。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g,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检测其炎性因子,使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情况[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采用抽取静脉血3ml,2500r/min离心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均无变化(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肾功能均无差异(P>0.05),而治疗3个月研究组各项肾功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生活模式不断改变,该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是高血压多发国家之一,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升高可引起全身多个靶器官的损伤,加重脏器负担,导致出血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诸多研究证实了,高血压与炎症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积极降低患者血压同时,降低患者炎性因子[5]。
本文通过将阿托伐他汀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无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肾功能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研究组各项肾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硝苯地平会增加心肌供氧量,药效明显,可以较好控制老年患者血压,但无法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一直有高效且安全的降脂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脂蛋白的氧化及自由基的生成,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很好的调节血脂,改善内皮功能。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阿托伐他汀分析量较大,可快速起效,发挥有效的降脂作用,长时间维持疗效。在抗炎效果上,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后血CRP会出现明显降低的情况,且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因此该药物可达到较好的抗炎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炎症水平明显下降,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