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庭互动中的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与“我觉得”

2020-09-19罗桂花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

罗桂花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 武汉 430073)

“我觉得”和“我认为”都是表示认识的谓宾结构(Complement-taking predicate,CTP),并发展成为语用标记,是典型的表示立场框架的认识插入语。[1]它们不提供命题信息,而是表达说话者关于命题信息的认识立场,是说话者表达的关于所言说内容的定位,是说话者谈论认识状态的行为,尤其是关于说话者是如何了解相关命题信息,以及对所传递命题信息事实性的承诺程度。[2]57法庭互动中,庭审参与各方就法律事实展开调查,就法律适用进行辩论,其中有大量的认识立场表达,而“我觉得”“我认为”是其中最常用的标记。

“我觉得”“我认为”等这类典型表示认识立场的谓宾结构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Biber等曾指出由认识动词如“think、know、said”等构成的认识立场标记构成了日常会话中立场表达的绝大多数,而“I think”是其中最常见的认识标记。[3]5对于英语中“I think、I know、I guess”这类认识标记,学者们已从情态词[4]1-48、语体差异[5]、言据性[2]、认识立场[6]2与互动功能[7]等方面做过诸多研究。对于汉语中的这类标记,郭昭军专门分析了弱断言谓词“我想”[8];方梅提出认证义谓宾动词不同程度地虚化为表达说话人视角和态度的语用标记[1];一些学者以日常会话为语料分析了“我觉得”的立场功能[9],尤其是认识立场表达[10]12-34。徐晶凝分析了电视剧对白中“我觉得”在口语语篇中的使用规律[11],张丽萍讨论了法庭情境中话语标记“我(们)认为”的动态顺应功能。[12]本文注意到在法庭互动中“我认为”和“我觉得”是最常用的认识立场标记,且前者使用频次相对更多,而“我认为”作为认识立场标记在基于日常会话语料的研究中基本没有被关注,“我觉得”则被高度重视[9],那么,“我认为”与“我觉得”作为认识立场标记有何差异、各有何功能分工?本文以真实的法庭审判互动话语为语料①文中语料系作者根据6场法庭审判的现场录音或录像转写而成,字数约为100万。,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索,以期窥探法庭话语的特点,且为法庭审判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语义上,参照2011年商务印书馆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我觉得”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表示“产生某种感觉”,表达情感立场,表示说话者的感官感受。这一种用法在法庭互动话语中的数量少。比如:

(1)辩:你当时到医院去治疗没有?①本文语料转写符号:“公”表示公诉人;“审”表示审判长/员;“被”表示“被告”;“上”表示上诉人,“辩”表示辩护律师;“鉴”表示鉴定人;“……”表示话轮内省略;“——”表示说话拖音;“‖‖”表示话语打断;“⊥”表示话语修正;“(Ns)”表示停顿的秒数;(())表示转写者的描述。

被:我当时就躺在马路上……没人管,我又好难受,已经全身没力气了,我觉得缺氧一样……

此例中“我觉得”就是第一种意义,后接“缺氧一样”表达说话者当时的主观感受。

“我觉得”的第二种意义是“有某种意见”,“觉得”自身的词汇意义已经弱化,表达说话者的认识立场,是一个认识立场标记[9]。例如:

(2)审:记不清了?还是没有这回事儿?

被:我觉得没有这么回事儿。

审:没有这回事儿?那你对这辨认纪录有意见吗?(2s)请你抓紧时间回答问题。

被:那我就,认了。我没意见。

例(2)中,“我觉得”后接命题“没有这么回事”,表达了说话者对于“这回事儿”的评估与判断(“没有/不存在”)。后接陈述性断言是“我觉得”作为认识立场标记的典型句式。

“我觉得”的第一种用法表达的是来自于“心”的感受,往往后接表示情感、情绪的短语,而第二种用作认识立场标记表达的是来自于“脑”的认识,通常后接小句。参照2011年商务印书馆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认为”仅有一种意义,即“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表达来自于“脑”的认识。所以,“我认为”的基本功能就是表达立场。在法庭互动中,其后常接表示命题信息的小句,用作认识立场标记。例如:

(3)上:我依然认为这个——一审法院的判决依据是不充分的,对我的判决是错误的。

“我依然认为”后接命题小句,表示说话者的认识立场。在此例中,“我认为”中间插入了副词“依然”,其间插入的其他类似成分在我们的语料中还有 :“ 确 实 ”“ 从 来 没 有 ”“ 从 始 至 终 ”“ 却 ”“ 一 直 ”“ 一致”“就”“(不)这么”。我们把这些用例看作是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的变体形式。作为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中间也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在我们的语料中检索到的有“就(是)”“有点”“当时”“总(是)”“倒”“也”“真的(不)”“更加”“确实”,我们把这些用例也看作是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的变体形式。例如:

(4)审:林 XX、陈 XX,对这个⊥这个李 XX、韩X、唐XX的证言有意见吗?

被:其中一点有意见,我有点觉得是不符合事实的。当时他问我,我是说在那个停车场,然后我带他去停车场拿的就是。

此外,在法庭互动中,“我觉得”也以“我们觉得”的形式出现,本文也将之看作是“我觉得”的变体。“我认为”的变体则还包括“(本)合议庭认为”“(本)辩护人认为”“公诉人认为”和“我们认为”等形式。

作为立场标记的“我认为”“我觉得”都可以从句子中分离出来,去掉或者置于句末都不影响句子命题意义在语篇中的表达。请看:

(5)被:……所以给我立成第一被告,我觉得我太冤了。我没有什么组织能力呀。((哭泣))

→所以给我立成第一被告,我太冤了,我觉得。我没有什么组织能力呀。

(6)鉴:所以,那么,那么,我认为我这里把它作为产成品说明也没有错。

→所以,那么,那么,我这里把它作为产成品说明也没有错,我认为。

在我们的语料中,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及其变体形式共出现662次,作为认识立场标记的“我觉得”及其变体形式共出现149次。作为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比“我觉得”多出现513次,说明在法庭互动中说话者更倾向于选择“我认为”来表达认识立场,这与法庭互动这样一种特殊的口头语体有关。法庭互动虽以口头会话的形式展开,但不同于日常会话,它更加正式,[13]6因此,所使用的词语也更加正式。

二、“我认为”与“我觉得”的确信度比较

根据语料观察,在法庭互动中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我认为”,但远远高于“我想”“我看”等其他认识立场标记,是一种常见的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一般表示说话者从主观感受的角度表达认识立场,确信度往往较弱。例如:

(7)被:看清楚了起诉书。我不知道我这里到底是不是涉嫌,它说我涉嫌这个罪,我觉得我没有涉嫌这个罪。

公:你的意思是起诉书中所列举的你那些事实你认为都是的,但是你不清楚,它是构成了何种罪,是这个意思吧?

被:嗯,起诉书指定的这些事实是⊥,我是有过。

此例中,被告人对于“没有涉嫌这个罪”的认识是依据主观感受得出的,没有提出任何证据、也没有进行推理与辩论,仅表示一种主观看法与观点。作为一种立论证据,主观感受相比之下不可靠,确定度较低。所以说,“我觉得”表达一种确信度不高的认识立场。

相比之下,“我认为”表达一种确信度较高的认识立场。请看下例:

(8)鉴:对。那个——同样是YJ公司转制第56号凭证又把那个白钨金矿列入库存商品。

辩:那,在产品到产成品‖

鉴:所以,那么,‖那么,我认为我这里把它作为产成品说明也没有错。

此例中,鉴定人的认识“我这里把它作为产成品说明也没有错”是基于她自己的前一话轮中的“YJ公司转制第56号凭证”,是有依据的,确信度较高。所以,说话者使用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表达说话者对所提出命题的确信以及权威。

“我认为”所表达的认识立场一般不是基于说话者的主观感受,而是有一定的依据或者推理,因此,“我认为”常用于观点总结中,比如例(8)中,“我认为”所引导命题之前就用了因果标记“所以”,表示之后的命题是基于上一话轮证据的推理与总结。[14]“我认为”更常出现在较长话轮的末尾或者开头,用于提出总观点。例如:

(9)辩:……所以,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由于上诉人欧XX主观上并没有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实施隐瞒黑钨和白钨的行为,并且……因此,辩护人认为一审法院判决上诉人欧XX私分国有资产罪不能成立……

此例来自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说话者使用了两个“辩护人认为”对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总结。而“我觉得”往往出现在较短、较简单的话轮中,直接提出主观认识。比如例(7)中被告人使用“我觉得”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判断,而没有任何推理。

可见,“我觉得”与“我认为”在确信度上的差异显著,这一点也体现在它们搭配的插入语上,“我认为”其中的插入语一般表示较高的信度,而“我觉得”中间的插入语则包含了确信度较低的“有点”“就(是)”等。

“我觉得”与“我认为”在确信度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它在语篇中的角色分布,也就是说,它们的使用与互动参与者的角色具有一定的关联。表达低确信度认识立场的“我觉得”在被告人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公诉人和辩护人的话轮中出现较少,没有出现在法官的话语中,在辩护人和公诉人的话语中出现频率也较低。“我认为”出现在所有庭审参与者的话语中,甚至包括鉴定人和证人;也包括“法官”,主要以“本合议庭认为”“我们认为”的形式出现;在公诉人和辩护人的话语中出现频次较多,出现形式包括“公诉人认为”“(本)辩护人认为”“我们认为”等,在被告人、上诉人的话语中出现形式主要有“我认为”“我们认为”。统计如表1。

表1 认识立场标记的诉讼角色分布

需要特别提出,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出现在公诉人话语中主要用于公诉人当庭宣读的证人证言,嵌套在公诉人的转述话语中。例如:

(10)公:下面向法庭出示指控书指控的第三起诈骗事实,诈骗吴XX的这个相关陈述材料。……我当时觉得与朴XX正谈恋爱,以后还要一起生活……

此例中,“我当时觉得……”出现在公诉人的话语中,具体为公诉人宣读的受害人陈述,是公诉人转述的受害人话语。表(1)中公诉人话语所出现的38个“我觉得”认识立场标记就有24个为公诉人所转述的证人证言。“我觉得”本身的低确信度加上话语信息经过多方加工和传播,在转述语的原述语不可及的情况下其准确性与可靠性势必受影响,大大降低了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三、“我觉得”与“我认为”的策略性比较

法庭互动中,控辩双方是对抗关系,双方为了各自目的往往针锋相对。所以,控辩双方参与者相对于对方参与者常采取一系列相异定位的立场行为,即相离立场。[15]173在表达相离立场时,说话者常使用“我认为”来强调与对方观点的不同与不一致。例如:

(11)公:简单说一下,我刚才听了辩护人的意见,他认为被告人有罪,但证据欠缺,疑罪从宽。那么这个案子到底是不是疑罪呢?我认为本案的事实是清楚的,证据应该是确实充分的……

“我认为”的使用体现说话者对自我立场的确定,向法庭突出己方观点正确性的同时也强调对方观点的不可采纳性,表达了与对方相离的立场,从而强化了控辩之间的对抗性。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会大量以“公诉人认为”“(本)辩护人认为”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强调己方观点和信息的确信度与权威性,另一方面也明确表示与对方认识的相离立场,即相对于你的认识立场,我如何构建我的认识立场。“我认为”的使用突出了立场的交互主体性,即言语者作为交际主体同语言受众作为另一个交际主体之间的立场互动。[16]因此,“我认为”不仅体现说话者在言语中的主观介入程度,是说话者主观情态的典型表述,[12]更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表达,这种交互主体性来自于说话者对于话语命题的确信度和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认识,说话者认为相对于听话者自己拥有更多的、更可信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权威。

Heritage区分了认识状况(epistenic status)和认识立场(epistemic stance),前者表示说话者拥有更加持久的相对于其他人的优越的信息来源和确信度,而后者强调说话者在话轮管理中对认识的即刻表达。[17]说话者多倾向于使用“我认为”来表达认识状况,而“我觉得”多用于赫里特其意义上的认识立场。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觉得”会多与副词“当时”搭配出现(见例12),说话者用以强调命题内容为事件发生时刻的认识。而“我认为”的插入语中包括“依然”“一直”“从始至终”这类表示持续时间长的副词(见例13),表示说话者对命题信息的信心与坚持。所以,法庭互动中“我觉得”相当于英语中的“I think”,而“我认为”则相当于英语中的“I insist”。

(12)被:我当时觉得新的不能带,老的这个象牙工艺品应该是可以的。

(13)审:被告人,有没有新的意见?已经说过的就不要再重复了啊。

被:嗯,我自始至终认为这个案件,有一个人,那就是我们公司后边儿聘请的总经理严崇光在操纵这件事,想把我置于死地,他和何少华的儿子,他们制造了伪造文件……

“我觉得”的使用也体现立场的交互主体性,但与“我认为”强化双方的对抗性不同,“我觉得”弱化与对方的对抗,突出说话者对对方立场和面子的考虑,更加体现话语的协商性和动态顺应性。请看:

(14)辩:我请⊥请你直接回答。就是讲你说没见过这些原始的这个会计报表也好,原始的那个生产报表也好,都没见过,是不是说你鉴定的⊥获得的资料不齐全。

公:审判长,辩护人这种方式带有诱导性。请制止。

审:请辩护人注意发问方式。

辩:我觉得,审判长,我觉得她有必要回答,对这个鉴定结果影响很大。

公:因为刚才鉴定人说了她只对送检的材料负责。……

辩:行了,我这个到辩护阶段我再发表意见。好吧。谢谢。

此例中,辩护人使用“我觉得”引导“她(鉴定人)有必要回答(我的问题)”,根据辩护人的下一话轮“到辩护阶段我再发表意见”可以确定他对自己的观点具有较高的确信度,并不是因为对信息具有不确定的认识而使用“我觉得”,在整个法庭审判过程中这也是该辩护人使用的为数不多的“我觉得”,在其他话轮中他均使用“我认为”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立场。这里使用“我觉得”是因为考虑到审判长与公诉人,以及鉴定人的面子问题,特别是审判长的面子。辩护人的当前话轮是一个建议言语行为,建议言语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加性,容易威胁到互动参与其他方的面子而遭到反对,[18]而辩护人是在遭到公诉人反对和审判长提醒之后,提出建议言语行为,如果此处使用“我认为”,则会因为“我认为”的高确信度与对抗性,将严重威胁到审判长及其他人的面子,所以此处辩护人顺应交际需要,使用低确信度的“我觉得”来委婉表达自己的认识立场,既发表了己方的意见,又照顾了其他方的面子,不失为有效的话语策略。

前面小节谈到,“我觉得”是一个确信度低的认识立场标记,往往跟确信度较低的副词搭配使用,但也出现与确信度高的副词“确实”“真的”“更加”等共现的情形。请看:

(15)辩: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和公诉人,经过这七天的庭审,我确实觉得在这个庭审当中最辛苦的应该算审判长,其次应该是旁听席上的有关领导,那么我作为法律共同体当中的一个晚辈,确实认为我应该配合法庭尽快地完成庭审工作,但是我想为了谢XX的合法权益,我还是非常希望并且保证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清楚我想为谢XX说的最后几句话。

此例中,辩护人话轮中“我确实觉得在这个庭审当中最辛苦的应该算审判长”可以理解为对审判长工作的认可与恭维,辩护人使用“我觉得”来提出自己的这种认识,在“我觉得”之间使用了高确信度副词“确实”。[19]虽然恭维言语行为不是一种典型的面子威胁言语行为,但是在法庭审判的语境中,它容易引起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公诉人的反感,而“我觉得”的使用能够弱化该话语的恭维程度,让听话者感觉此认识只是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同时辩护人又使用“确实”加强了这种认识的确信度,策略性地得到自己说话的机会,在后续话轮中审判长只是提醒辩护人“抓紧”,而没有打断他较长的话轮。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觉得”体现了对其他参与者面子的关注,都是一种动态顺应性策略行为,说话者利用“我觉得”自身的“低确信度”这一特点以降低对其他参与者的面子威胁,顺应法庭互动中的交际需要与权力关系。

四、结论

法庭互动中,“我认为”与“我觉得”都是高频使用的认识立场标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后者,这与法庭话语这种特殊的语体有关,更是二者之间功能分工的结果。二者的使用不仅是说话者对于命题信息评价的主观表达,也体现了一种认识立场表达的交互主观性。“我认为”所表达的说话者对命题信息的确信度高于“我觉得”。前者主要体现说话者对于所表达命题高于对方的确信与权威,由此表达对对方观点和认识立场的不一致,是一种相离立场,强化与对方的对抗关系。“我觉得”的策略性使用则体现了说话者对于语境的顺应与操纵,说话者即使对所表达命题具有较大确信度,也利用“我觉得”自身的“低确信度”的特点来降低对其他参与者的面子威胁,从而缓和言语行为语力,以实现自己的话语目的。

二者在法庭互动中的角色分布差异显著,不仅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与策略选择,也反映了庭审互动中的权势关系,而这种认识立场的选择与表达又进一步强化了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使得庭审互动的对抗性不足,审控辩三方无法形成平衡三角关系。本文分析对于庭审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辩方,尤其是被告人,应该严格区分“我认为”与“我觉得”的差异,多使用“我认为”来增强认识立场的确信度,强化与控方的对抗性,而公诉方应该限制证人证言的使用,提高证人出庭率,从而提高证言的确信度,提高司法的效率与公正。

(责任编辑 苏 肖)

猜你喜欢

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
今日开庭
浅析刑事诉讼中辩护人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开庭”日
“行不行?干脆一点”
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技巧
论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检察环节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阅卷权的规范与保障
辩护人权利扩大对自侦工作的影响及应对
“幽灵抗辩”与公诉人举证的限度
“幽灵抗辩”与公诉人举证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