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成长的困境与对策

2020-09-19汤太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报编辑部素养

汤太祥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安徽 芜湖 241002)

高校学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青年编辑的培养。青年编辑是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主力军,是我国期刊未来发展的希望。[1]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的质量与水平。因此,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成长将决定着高校学报的未来,青年编辑素质的优化及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背景

通过知网的检索发现,目前学术界已经涌现出大量有关青年编辑的学术论文,共计800多篇,可以说成果丰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和培养途径的研究,如《青年新编辑如何尽快适应科技期刊编辑工作》[2]《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实现自我培养》[3]等。这些文章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在已有的专业知识背景下掌握编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其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首要问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该学习编辑知识、加深专业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充分利用身处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环境和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充实本期刊定位的专业领域广博的专业知识,做“学者型编辑”,并熟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信息检索技能,为高校学术期刊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关于优化青年编辑素质的研究,如《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培养》[4]《工匠精神背景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5]等。学者们认为,青年编辑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创新素质等方面;提高青年编辑的能力,主要包括甄别稿件、驾驭文字、沟通交流、信息技术处理等方面。

三是关于青年编辑自我成长与培养途径的研究,如《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快速成长》[6]《自我培养是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捷径》[7]等。文章多论述青年编辑的成长途径,从适应多重角色定位、完善知识结构、参加编辑学会议及社团活动、参加编辑技能大赛、撰写编辑学论文、申报编辑学基金、营造良好培养环境等方面助力青年编辑的快速成长。

四是关于青年编辑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研究,如《提高高校青年编辑心理素质的思考》[8]85-86。目前,青年编辑健康职业心理已成为其职业活动及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环节。针对青年编辑职业心理中的焦虑、困惑、厌倦、烦躁等不良表现,学校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建立多元编辑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持续发展。

纵观这些有关青年编辑的学术论文,可谓对青年编辑的成长和培养指明了方向,但这一课题依然有研究的必要。这是因为:这些论文所讨论的青年编辑大多供职于科技期刊或本科学校学报,而涉及社科学报或职业院校学报青年编辑成长成才的论文却很少。

二、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由于刚刚踏入编辑的队伍,从业时间不长,工作经验欠缺,所以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编辑素养的缺失

当前高校学报编辑部门的青年编辑,大都不是编辑出版专业科班出身。尽管他们的学历可能较高,但是他们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如财经商贸类高校学报的编辑有可能是学历史的,电气工程类高校学报的编辑也有可能是学文学的,不一而足。以安徽省为例,表1是笔者2019年对安徽省10所不同性质高校学报40周岁以下青年编辑所学专业的调查统计表,调查结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青年编辑的专业出身,如果能和他们所在高校开设的主要专业相近,和他们学报设置的主要栏目相符,就算是难能可贵了。

近年来,随着大批的硕士毕业生乃至博士毕业生涌入求职市场,越来越多的高校学报编辑部开始招聘高学历的青年编辑,大多数理工类高校能招到专业相近的高学历青年人才。但是,仅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不可能做好编辑工作的。编辑更需要的是综合素养,“编辑的素养关系到出版单位乃至整个出版事业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9]。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摆在广大高校学报青年编辑面前的一大难题。

很显然,对当前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而言,要求他们一入职就具备编辑必备的素养,实在是勉为其难。因为他们刚刚走出学校,不仅知识储备不足,而且也不具有编辑必备的理论修养和操作技能。

(二)工作动力的迷失

当前,随着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学报编辑部的各项制度也应运而生。这些制度严格且规范,有些编辑部甚至还制定了问责制度,对工作中所犯的过错进行严肃的问责。“每个编辑部都有一套管理规范,对编辑的责任有明确的溯源机制,发生的错误都要追究到具体编辑身上,时间一长,青年编辑觉得这份工作的压力太大。”[10]

高校学报编辑部的青年编辑,由于入职时间较短、工作经验欠缺,即使他们在工作中严谨认真,甚至一丝不苟,犯错还是在所难免。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对编辑工作产生恐慌心理,在具体工作中就会显得处处掣肘、蹑手蹑脚,甚至到最后失去了工作动力。如编辑工作中的校对环节,明末历史学家李维桢早就说过“校书犹扫落叶,随扫随有”,古谚也有“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生动形象地说出了校对工作的艰难。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期刊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方为合格的标准,是一项谁也无法逾越的硬性指标。这个标准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编辑的头顶,时时提醒他们认真再认真,细心再细心。

高校学报编辑部的青年编辑,在担任责任编辑初审稿件时,由于审稿经验的欠缺,对稿件的优劣拿捏不准。他们认为很不错的稿件,却有可能被审稿专家轻易“枪毙”掉。审稿专家甚至还将青年编辑的初审意见反馈给编辑部领导,这让青年编辑感到非常难堪。再加上青年编辑精心挑选且通过专家审稿并刊发的稿件,也很难被引或转载。这些都让青年编辑倍感挫折,日渐消磨了青年编辑的工作动力。

(三)晋升空间的丧失

高校学报编辑部的青年编辑,在刚入职或打算入职时,可能存在一些幻想,认为学报编辑的职位是行政管理岗位,日常办公也是和学校的管理层同处一栋楼,有机会接触到学校的各部门领导,彼此熟稔后,会为自己日后的晋升和发展提供极大便利。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很多高校的学报编辑部,在学校内只是个教辅部门,有些学报编辑部的部门领导甚至在行政级别上还要比其他部门领导低一级。职业院校就更不用说了,学报编辑部直接隶属于科研处、图书馆乃至教务处的比比皆是。极少数职业院校的校级领导甚至认为,职业院校没有必要搞科研,没有必要办学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报编辑部的青年编辑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晋升的空间。

表1 安徽部分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专业统计表

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其晋升空间的丧失还表现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难度上。当前,从事出版行业都要求持证上岗。而各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大都不是科班出身,他们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入职后,他们就得参加全国性的出版行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取得证书,才能担任责任编辑。考试内容是这些青年编辑从未接触过的,难度可想而知。青年编辑在通过考试之后,可以取得初级和中级职称,但是高级职称则需要通过评审才能获得。而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的各项指标都很严格,有些地方甚至还要求青年编辑在核心期刊刊发多少篇专门的编辑学论文,方可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表2为笔者所调研的安徽省部分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称统计情况,可以发现,40周岁以下青年编辑取得高级职称的寥寥无几,且都是副编审。2019年安徽省取得副编审职称的仅有33人,而取得编审职称的只有3人,其中职业院校学报的编辑一个也没有。可想而知,这会给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带来多大的职称晋升压力。

三、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成长的对策建议

(一)青年编辑自身层面:提高职业认知,提升编辑素养,发挥自身专长

1.提高职业认知

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必须提高对编辑职业的认知。要能认识到编辑对科学技术的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文化的传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编辑、校对语言文字,更应该认识到“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编辑有时甚至可以使一些作品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经过编辑二度创作的书稿会打上较为明显的编辑个性化的印迹”[11]。

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必须认识到编辑职业是崇高而又有意义的。然后,定下心来,洗去铅华,剔除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编辑素养,充分发挥自身专长,认真做好编辑工作。提高职业认知的最终目的是让青年编辑在编辑工作中获得职业认同,因为“职业认同是青年编辑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其职业认同程度不仅影响着编辑主体建设、能力提升,而且还关乎编辑活动能否有效开展以及所出版产品的质量的优劣,进而对我国出版产业整体水平产生一定影响”[12]。

2.提升编辑素养

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首先要熟悉我国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加工能力,具有较强的选题策划、审稿组稿能力。要不断学习、钻研与编辑相关的各种国家标准、文件制度等,紧密关注出版行业的最新动向,掌握行业前沿信息并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要利用好身边的人和物。人,指的是那些有经验的老编辑。青年编辑要虚心向其求教,认真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经验技巧。物,则是指与编辑出版有关的一系列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海》《词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青年编辑遇到难题,要勤思考、勤动手,擅于使用工具书,而不能主观臆断,或听之任之。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如网络检索系统、各种数据库等,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

另外,由于当前很多学院以及高职学校的学报都是综合性刊物,所以栏目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虽为财经类刊物,但是常规开设的栏目就涉及《社科理论研究》《安徽经济论坛》《商贸服务研究》《财税金融研究》《思政法律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徽商文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等。这就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高校学报的编辑,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是自然科学类的高校学报,则要求编辑必须具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表2 安徽部分高校学报40周岁以下青年编辑职称统计表

3.发挥自身专长

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也有其自身的专长,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加以挖掘。例如,当下时代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在线采编系统完成稿件审稿的整个流程。高校学报编辑部还可以创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有效地和作者、读者等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学术期刊的即时信息推送、作者信息沟通、读者信息反馈等服务,真正实现服务学术、管理学术及引领学术的功能”[13]。在这些工作环节上,青年编辑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他们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不仅对各种自媒体驾驭自如,而且具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当下社会,“各种新技术开始向媒体领域延伸,对编辑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14],而这一方面,恰恰是青年编辑的优势和专长,应充分加以利用。

(二)学校层面:减轻编辑负担,营造和谐环境,提升晋升空间

1.减轻青年编辑的工作、生活负担

高校学报的学报编辑部乃至学校,要为青年编辑的成长成才多做考虑并付诸行动。青年编辑入职以后就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这时,学报编辑部领导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有时间去学习、备考。青年编辑刚入职不久,职称低,收入必然也低。而此时他们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往往却很大,需要购房、完婚,或者抚养孩子、赡养老人。所以,编辑部乃至学校需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向青年编辑倾斜,设法增加他们的收入。

2.为青年编辑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高校要为青年编辑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编辑部的各项制度、青年编辑的岗位职责是必须遵守和承担的,但是,在青年编辑犯错时,编辑部乃至学校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予青年编辑改过自新、不断提升的机会。编辑部的领导和老编辑们要主动担负起对青年编辑的传帮带职责,要毫无保留地将工作经验、编辑技巧等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早日独当一面。高校学报编辑部要致力于创造一个“轻松而不放松,严格而不严苛”的工作环境,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打造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工作氛围,让青年编辑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中早日成长成才。

3.提升青年编辑的晋升空间

高校学报编辑部乃至学校,要充分考虑青年编辑的发展。编辑部要敢于放手让青年编辑进行组稿约稿,甚至是栏目策划。青年编辑刚刚离开校园,可以通过其导师、学长等人约来优质稿源。再加上青年编辑因为刚毕业不久,在其专业领域还是能够把握住前沿的,在编辑部领导和老编辑的指导协助下进行栏目策划未尝不可。而这些工作经历,对于他们今后的职称评审大有裨益。

高校学报编辑部的领导岗位,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岗位相比有其特殊性,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担任的。所以,学校往往不会在编辑部领导岗位进行人员调动,青年编辑即使工作再怎么突出、业绩再怎么优秀,也很难有职务晋升的空间。因此,高校学报编辑部乃至学校,要建立健全职务晋升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提升青年编辑职务晋升的空间,让那些有真才实学而又能干实干的青年编辑早日脱颖而出。

(三)社会层面:组织系统培训,举办优质活动

1.组织系统培训

相对于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而言的社会层面,主要是指高校学报的业务主管部门,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厅(局)、宣传部以及一些编辑协会、期刊协会、学报研究会等社会性团体组织等。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目前很多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不是科班出身,专业各异。这些青年编辑在走上编辑岗位之前,甚至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系统培训。这样的青年编辑入职之后需要很长时间的摔打滚爬,甚至是经历很多挫折失败后才能具备一定的编辑专业素养。

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厅(局)、宣传部,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本地区新入职的青年编辑组织专门的系统的业务培训。一是可以从全国开设编辑出版学的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等,聘请优秀的、负责任的专家来本地给青年编辑授课,让他们快速、高效地掌握国家新闻出版领域的政策法规,防止青年编辑因为对政策法规的不了解而导致的重大失误。二是可以聘请高校学报界著名的老编辑,从专业能力提升方面对青年编辑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期刊专业理论、编辑业务知识与出版规范、文字、编辑软件系统与计算机技术使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举办优质活动

各地的编辑协会、各种层次的期刊协会以及学报研究会等社会性组织要经常举办针对高校青年编辑的优质编辑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要系列化、持续化,以帮助青年编辑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15]上述社会性组织还应该经常邀请业界名家为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举办讲座、开展编辑论坛,让青年编辑尽早尽快地熟悉编辑业务,提升编辑素养和编辑技能。

各协会、学报研究会还应该多举办编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竞赛,邀请青年编辑参加,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各协会、学报研究会等组织还应和学报的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协调,让学报主管部门认可这些竞赛奖项,在青年编辑职称评审时能够作为重要支撑材料和加分项目。

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任重道远,他们能否成长成才,势必影响学报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的传播和推广。青年编辑、学报编辑部、高校乃至社会,要通力配合,推动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成长成才,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学报编辑部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致敬学报40年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