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运动想像疗法的意义分析

2020-09-18曲广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失语症运动性康复训练

曲广枝

对于老年患者脑梗死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言语障碍。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症的发生率较高,国内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约33%有言语障碍,65%的患者除脑卒中患者明显失语外仍有沟通障碍[1]。运动性失语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语表达不流利,自然语言伴有最明显的障碍,且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则是由于其词汇量小而缺乏实质性的词汇语法结构,而表现出电报式语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语言表达和生活质量。作者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对失语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潜在神经传导,对休眠的突触进行激活,加速神经系统的重建,促进患者的语言表达功能进行恢复。本文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80 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分组,评价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80 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53~84 岁,平均年龄(63.5±10.4)岁;体质量指数22.4~25.4 kg/m2;病程7.4~80.0 d,平均病程(49.0±16.1)d。试验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53~75 岁,平均年龄(65.1±8.1)岁;体质量指数23.2~28.3 kg/m2;病程7.6~81.0 d,平均病程(48.0±17.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经头颅CT 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患者病程5~90 d,患者性别不限,患者年龄35~80 岁,患者神志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能配合研究,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肿瘤和脑外脑寄生虫病患者,排除肝、肾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即唇舌功能及发音组单词训练,2 次/d。调整血压,预防高血压并治疗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促进脑代谢,改善脑功能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动想像疗法康复训练。采用语言康复训练进行特殊语言康复,主要训练方法为传统方法,包括放松疗法和发声器官运动训练、呼吸及发音训练、语言矫正等训练措施,采用刺舒尔训练法刺激进行语言康复,刺舒尔训练法重点是加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患者在同一位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主要针对表达和文本阅读,2 次/d,33 min/次。充分利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共同思维、想象模拟和排练其在大脑中流利阅读的常用句子或短语,形成“流程图”,这样患者在开场训练中储存在大脑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很容易按照“流程图”脱落出来。患者训练中全身放松1~4 min,护理人员会提醒患者进行发音和说话想象的训练使其反复想读句子或短语内容,就好像很流利地朗朗上口,3 次/d,35 min/次。训练35 d 后对两组患者的口语、计数、复述和阅读能力进行评定。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治疗后患者均接受改良波士顿失语症诊断检查,以此判定临床疗效。0 级:患者无法用语言交流或使人理解;1 级:患者能说很少的单词和短语;2 级:患者能说单词或短句,理解日常用语,并能在表达中产生语法错误;3 级:患者能快速理解或表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经验,但难以表达不熟悉的事物或经验;4 级:患者多数情况下没有言语障碍,但有时会有理解障碍,言语不流利;5 级:患者言语障碍很轻,不易被他人发现,只有患者有经验。

1.4.2 治疗后语言功能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进行评定,即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及命名复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对比 试验组口语理解评分(29.24±2.39)分、自发言语评分(29.83±0.20)分及命名复述评分(39.1±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84±2.13)、(22.26±0.52)、(27.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失语症是脑损伤所致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并包括多种语言符号的表达障碍,如文字表达障碍和口语表达障碍,失语症也可理解为语言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2]。我国脑出血患者众多,其中44%以上会有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为主要的失语类型。运动性失语症主要由脑内运动语言中枢的损害引起。运动性失语症特征表明患者不能用语言与别人交谈,但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形成语言[3]。由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表达障碍,因此直接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多数患者会自尊心受到影响,并且价值感缺失,会产生烦躁、易怒和抑郁的心理。目前认为失语症的自然恢复一般不到4 个月,2 年后语言功能的自然改善几乎消失,应重视早期康复训练。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不再出现神经症状后52 h 开始早期语言康复。语言恢复的训练方式和语言的良好恢复有赖于左半球支配功能的重组。运动想像疗法通过早期的标准化训练利用患者的思维和想象反复模拟和排练大脑中的一个词、一个短语和一个句子,形成一个储存在个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流程图”,大脑中枢的“流程图”当输入来自外周受体的训练信息时的信息将得到增强,其可以重建受损的神经传导通路以促进潜伏神经传导通路和休眠突触的激活,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容易脱口而出反复排练的熟悉单词和句子,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并加速失语症功能的恢复[4]。失语症康复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包括对脑细胞代谢药物营养支持和偏瘫肢体功能锻炼等。失语症康复相对缓慢,因此需要患者足够的耐心和适当的方法;患者康复训练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主要的包括疾病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通过综合判断确定失语的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逐步实施。运动性失语症主要病因为肌肉缺乏正常的运动反馈,不能自主的控制自己的舌头和嘴唇发声。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利用看嘴形手势的视觉和听觉反馈弥补,并鼓励患者在各方面指导下重新学习控制嘴唇和使用手势,并发出正确的声音。在运动想象疗法对运动性失语症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特别注意,区分患者的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等情况设置相应的训练条款,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教他们将运动想象的“序贯疗法”技能熟练掌握,在生活中充分应用这项技术训练语言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运动想像疗法,动态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结果表明,采取运动想像疗法能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语言康复治疗是国外治疗该病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其工作机理是运用唇舌运动训练并结合听觉刺激和写作训练实践,由浅入深的刺激脑血管病后受损的大脑语言中枢,通过语言训练使其剩余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并补偿大脑非支配半球的功能,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功能发育[5-7]。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运动想像疗法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失语症运动性康复训练
失语症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