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意义

2020-09-18贡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健康人胃泌素前体

贡雪

肺癌是一种目前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的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4 年发布的信息,2005~2012 年,中国四年肺癌患病率为120.6/10万,其中女性44.7/10 万,男性82.4/10 万,分别排在第5 位和第3 位[1]。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35%,恶性程度高,病因不明。小细胞肺癌因其生长迅速和易转移等特点,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因为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高度敏感,所以对小细胞肺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小细胞肺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对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局限性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标本发生溶血对检测有很大影响[3]。此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应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是近年来对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和监测的良好指标,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作者为了评价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对不同疾病患者血清中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检测分类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分析不同类型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不同情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浓度差异,并分析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研究比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率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辽宁省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临床化学部收到的确诊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样本和其他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辽宁省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临床化学部收到的20 例确诊小细胞肺癌患者、20 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 例确诊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20 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四种不同研究对象中均男10 例,女10 例;>55 岁10 例,≤55 岁10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肺癌患者临床均经气管镜、胸腔镜和组织学细胞检查确诊。根据美国肺癌协会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临床分期标准,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程为局限期,所有患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有其他部位恶性占位性疾病和胃黏膜损伤、胃溃疡出血以及肾功能衰竭、资料不全患者的血压标本。

1.3 方法 选用Rochecobas7000 生化免疫分析仪作为仪器和试剂,用原配套试剂、标准品和质量控制品对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进行检测。试验当天上午采集空腹静脉血,静置25 min 后于2700×g 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在每个测试日,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质量控制产品和当天的样品在计算机上进行联合测试。只有在确定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项目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得到控制后,才能收集当天的数据。

1.4 观察指标 比较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研究对象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小细胞肺癌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17 例(85.0%),非小细胞肺癌3 例(15.0%),良性肺部疾病1 例(5.0%),健康人0 例(0)。小细胞肺癌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年龄研究对象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研究对象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表2 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是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结构,1977 年首次从猪非胃窦上皮细胞中分离得到。胃泌素释放肽是一种蛙皮素类似物,可在胃肠道神经纤维、脑神经内分泌组织中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即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由138 个氨基酸组成,包括信号肽胃泌素释放肽1-28 和C 末端延伸肽31-129。前体蛋白形成后,胃泌素释放肽短时间内转化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1-125,酰胺化生成成熟的胃泌素释放肽1-26、胃泌素释放肽18-26 和C 末端延伸肽[4]。C 末端延伸肽将继续生成C 末端前置胃泌素释放肽,证实胃泌素释放肽是小细胞癌的重要产物。胃泌素释放肽的检测可反映小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但胃泌素释放肽在血清中的半衰期约为2.2 min,很难检测。小细胞癌患者胃泌素释放肽与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呈正相关。据报道,不同性别、年龄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与非小细胞癌、其他肺部疾病和健康对照者相比,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在小细胞癌和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肺癌的分型中有显著性差异。目前,病理学和细胞学仍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寻找更敏感、特异、方便的生物学指标是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趋势。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癌的诊断和疗效随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小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对小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总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作为小细胞癌更特异、更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5]。本研究显示:小细胞肺癌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表达17 例(85.0%),非小细胞肺癌3 例(15.0%),良性肺部疾病1 例(5.0%),健康人0 例(0)。小细胞肺癌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采取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检测的特异性明显,临床可以采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肺癌患者进行辅助检测筛查,区分患者是否为小细胞肺癌,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健康人胃泌素前体
展向压力分布可控的前体/压缩面气动设计方法及其流动特性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不同迎角下脊形前体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T中枢记忆前体可控制克隆优势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离断胃迷走神经对门静脉高压胃病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