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弱筋小麦品种黔麦21号的选育与应用

2020-09-18隋建枢陈天青罗永露吴文强何庆才

耕作与栽培 2020年4期
关键词:条锈病品系区域试验

王 伟,隋建枢,陈天青,罗永露,吴文强,何庆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贵阳 550006)

贵州气候湿热多雨,光照较少,是我国弱筋小麦生产的适宜区域。弱筋小麦面粉是生产饼干、糕点的重要原料,大多数弱筋小麦由于籽粒较软、粉质率高利于发酵,也是酿酒发酵专用原料。针对贵州省小麦生产与酿酒企业的需求,于2017年育成了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黔麦21号(黔审麦2017002号),现已在贵州兴义、大方、黔西、习水、惠水、赫章、纳雍等地累计推广240万hm2。

1 品种来源与选育过程

黔麦21号的母本采用高抗条锈病、白粉病材料贵农001(来源于贵州大学张庆勤老师)作母本,父本采用自育组合2038的无芒株系。于2005年配制成杂交组合黔0504,经贵阳、昆明、威宁等多地选育与鉴定,于2011年育成稳定品系,其中以第1个稳定品系定名黔0504-1。黔0504-1于2011—2012年参加品比试验,2013—2015年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贵州小生产试验,并经品质、抗性、一致性、稳性性检测,综合表现突出,定名为黔麦21号,于2017年在贵州审定后推广。

2 产量表现

参加2010—2011年度品比试验,平均产量5 934.45 kg/hm2,与对照贵农19(产量5 876.25 kg/hm2)产量相当,居参试品系第1位。

参加2012—2013年品比试验,平均产量6 462 kg/hm2,较对照贵农19号(产量4 902 kg/hm2)增产31.8%,在参试品系中排名第2位。

参加2013—2014年度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 033.50 kg/hm2,比对照贵农19增产8.43%(产量3 720 kg/hm2),10试点7增3减,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70%,产量居第4位;

参加2014—2015年度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

产量4 866 kg/hm2,比对照贵农19增产5.87%(产量4 569 kg/hm2),9试点6增3减,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66.7%,产量居第4位;

2013—2015年(两年度)19点次平均产量4 450.5 kg/hm2,比对照增产7.03%,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68.4%;

参加2015—2016年度贵州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66 kg/hm2,较对照贵农19增产4.43%,产量居第4位,100%的试点增产(见表1、表2)。

表1 黔麦21号2014—2015年贵州省小麦区试产量

表2 黔麦21号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黔麦21号属半冬性小麦品种,生育期为193 d,较对照贵农19号晚熟2 d。穗数21.6万/667 m2,穗粒数44.7粒,千粒重43.3 g。株高89 cm,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幼苗半匍匐,分蘖和成穗率较强。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3.2 抗病性

2014—2015年经贵州省区试黔西南州兴义市田间鉴定,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杆锈病高抗至免疫,感叶锈病。

2014—2015年经贵州省区试室内小麦锈病接种鉴定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对苗期接种条中32号反应型为0,抗性评价为近免疫(NIM)。自然条件下成株期反应型为0,病情指数为0,抗性评价为免疫(I)。

3.3 品 质

经贵州省区试品质检测单位贵州大学麦作中心检测,容重764 g/L,蛋白质含量13.2%,湿面筋含量28.32%,沉降值36 mL,硬度42.6%,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1,7+8,2+12,亚基评分6分,属于中筋偏弱筋小麦。

3.4 适宜种植区域与栽培要点

适宜贵州省内海拨低于1 500 m的地区种植。

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净作667 m2播种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10 kg左右,套作减半,播种时施复合肥30 kg/667 m2左右;

拨节前视苗情追施4~6 kg/667 m2尿素,一般在阴天进行追施,最好降雨前施肥。

由于近年来条锈病生理小种发生变异,需要进行条锈病防治,小麦抽穗后见锈斑后立即采用三唑酮、粉锈宁等进行防治。

籽粒变硬后及时收获,如遇长时间降雨在室内应经常翻动小麦,以免发生霉变。

猜你喜欢

条锈病品系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桂蚕N2新、旧品系饲养成绩对比试验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大豆新品系光合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比较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