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间木结构文物现状及保护

2020-09-17王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文物保护现状

王岚

摘 要: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遗留下来许多历史文物,为了保护与传承这些历史文物,国家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并设立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在历史文物保护中,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是较为重要的。乡间木结构文物是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文物管理部门加强保护措施,从而保障乡村木结构文物的长久留存,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促进我国文化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文化、经济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关键词: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现状;保护措施

古建筑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是我国文物保护中的重点内容。乡间木结构文物作为古建筑中的一种,需要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加强保护措施,达到我国文物保护的要求。乡间木结构文物建设以自然为核心,利用自然的同时高于自然,并且在建设时能够合理布局,还具备灵活的风格。乡间木结构文物建设时应用的木材属于生物材料,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组成,并且这些材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一些木腐菌与昆虫最为喜爱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木腐菌与昆虫等危害生物会快速繁殖并以此木材为食,导致木结构极易发生损毁问题。

1 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的意义

我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时期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留存至今的古建筑文物充分体现出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且成为历史发展的缩影,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乡间木结构文物是我国古代时期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当时的乡村文化及建筑文化。虽然木制材料应用于建筑中能够起到装饰与支撑的作用,但是木质材料极易受到木腐菌与昆虫的啃噬,导致木结构破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乡间木结构文物就会在我国历史舞台中消失,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需要加强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推动我国文化不断进步。

2 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现状

2.1 乡村现代化建设对乡间木结构文物产生影响

乡村现代化程度与城市相比具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减乡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之间的距离,乡村加强了现代化建设,如道路建设、环境建设、建筑建设等。但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道路建设、环境建设、建筑建设中未对乡间木结构文物进行规划,导致木结构文物受到了损害,违背了国家保护与传承古老文化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保护乡间木结构文物,从而保障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2.2 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措施未有效落实

虽然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制定了具体的文物保护方案,但是却未进行有效的落实,主要表现为工作人员未定期勘察检测乡间木结构文物,未及时发现木结构文物存在的问题,导致木结构文物存在的问题未及时得到解决,损害程度越来越大。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文化保护方案的同时不断改善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建立监督机制,将保护方案有效落实。

2.3 古建筑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乏

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需要运用先进的专业技术,文物管理部门应具备专业人才,才能应用专业技术进行保护,从而保证保护质量。而目前的乡村文物管理部门却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不利于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当地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从而提高当地的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质量。

3 加大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力度的措施

要提高乡间木結构文物保护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宏观保护法,二是微观保护法,具体内容如下。

3.1 宏观保护法

3.1.1 做好乡村规划工作

要提高乡间木结构的保护质量,就需要将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工作列入乡村总体建设规划中,然后根据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及依照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本地的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规则。根据出台的保护规则划出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范围、建设区域,还要对木结构文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善,从而为木结构文物的保护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当地政府在建设乡村时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乡村木结构文物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关系,避免孤立保护木结构文物,而是要促进木结构文物再生,在乡村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3.1.2 严格管理并建立监督机制

乡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应制订出完善的文物保护计划,根据计划落实保护工作,还要不断分析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有效的改善,从根源处保证保护质量。另外,再优质的计划如果不落实到实际中就只会是纸上谈兵,保护质量得不到有效改善。应建立监督机制,监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落实情况,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勘察检测管辖范围内的乡间木结构,还要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掌握更先进的保护技术。工作人员在勘察检测时,需要如实记录乡间木结构文物存在的问题并归入档案,作为以后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3.1.3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乡间木结构文物是传承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在保护乡间木结构文物时需要应用专业的技术,只有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水平、积极上进的思想,才能在保护过程中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实际保护工作中,从而保证并不断提升保护质量。乡村文物管理部门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可利用网络、外出培训等方式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还应注重人才的引进,可改革当前的薪资待遇问题,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提高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水平。

3.1.4 提高公民的乡间木结构保护意识

较多游客在游历乡村时缺乏乡村木结构文物保护意识,经常发生在木结构文物上刻字的情况。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应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宣传的方式可以采取当地导游口头宣传、在乡间木结构文物周围放置宣传板等,政府还可以出台责任制政策,将保护木结构文物的责任归置于导游,让导游在引领游客参观时约束游客的行为,从而保证乡间木结构不会受到损坏。

3.2 微观保护法

在保护乡间木结构文物时,不只需要宏观控制与指导,还需要实施具体的保护技术与方法,即微观保护。在进行微观保护时,需要配备专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要制订出详细、严密的保护计划,实行严格的修缮保护措施。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①详细掌握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中阐述的维护与修缮原则。②在坚持保护与修缮原则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方案。制订方案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勘察乡间木结构文物,将勘察结果准确、详细地记录下来,之后再通过搜集资料与社会调研的方式制订出有效的修缮方案,从而保证保护效果。另外,如果无法保证修缮质量,应放弃修缮作业,而是进行支撑保养的工作,避免因为修缮方式不当而损坏乡间木结构文物。③落实修缮方案。制订好修缮方案后需要有效落实,而在实际修缮过程中,不只要保护乡间木结构文物的外表,还应从内部进行维护与加固工作,如果传统技术无法满足实际的修缮要求,应采用现代技术进行修缮,目的是保证木结构具备防潮等性能。另外,在修缮时要保证木结构文物具备完整性与真实性,遵循“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④加大验收力度。在修缮完成后,需要相关部门与专家学者对修缮质量进行验收,在验证修缮质量的同时分析出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制订改善措施,从而保证下一次的修缮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间木结构文物保护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不断提升保护质量,实现乡间木结构文物良好保护、继续传承的目标。另外,由于乡村发展与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发展乡村时要保证木结构文物保护与乡村建设共同发展,避免因为乡村建设而忽略了对乡间木结构文物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可.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与修复[J].科教导刊,2013(14):184-185.

[2]刘娇.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民居,2013(33):104-105.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文物保护现状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保护措施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