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景泰蓝

2020-09-17梅雪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博物馆

梅雪莹

摘 要:在烟台市博物馆策划的“寻觅,那一抹蓝—馆藏金属胎珐琅器展”中,有一套清代景泰蓝“炉瓶三事”,造型别致,做工精巧。景泰蓝制作工艺、紋饰与器形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传统风格,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乾隆时期;工艺美术品;交流展览;博物馆;炉瓶三事;掐丝珐琅

烟台市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策划了“寻觅,那一抹蓝—馆藏金属胎珐琅器展”,展出了从明代至现代各个时期共86件套景泰蓝器物。展品种类从实用器到观赏品,清晰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发展脉络。如今,景泰蓝工艺在当代中国又绽放出新的光芒。这个展览作为烟台市博物馆的交流展览,已在上海、内蒙古、河北、江苏、浙江、湖北、辽宁等多地省市和山东省内巡回展出。每到一地,当地观众纷纷慕名前来参观,累计参观人数已过百万,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

在展出的景泰蓝中,有一套完整的乾隆时期景泰蓝香具“炉瓶三事”最为出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套“炉瓶三事”由香炉、箸瓶、香盒组成,纹饰精美,做工考究,是不可多得的景泰蓝精品。这三件器物如瓷器般清秀典雅、光滑细腻,却又比瓷器坚固厚重,易于保存。

这套“炉瓶三事”中的香盒主要用来盛放少量香粉、香丸等,供数次焚香使用。香盒呈扁平圆球状,分为盒盖和盒身两部分。香盒通高5.6厘米,盒口径9.1厘米,底径6.3厘米,盖口径9.7厘米。盖外部饰有缠枝莲纹,以中部大莲花为中心围绕四朵两两对称的小莲花(图1)。缠枝莲纹是以植物的藤为骨架,向四面延伸,具有“生生不息”之意。画面呈现出整体中心对称图案,体现中国传统纹样的对称之美,也象征诸事圆满。盒身饰四个二方连续图案缠枝莲纹,圈足亦有精致的梅花纹饰。器内壁施蓝色珐琅釉,用料考究,色彩均匀,历经数百年的岁月仍光滑细腻。盒盖和盒身以铜胎子母扣的方式连接,盖子盖上后严丝合缝,保证盒内部的密封性,保存香料时香味不会挥发或是串味。

三件器物中最独特的要数石榴瓶。石榴瓶由于瓶口线条似石榴而得名。瓶总高10厘米,口径5.4厘米,底径3.8厘米,腹围19.8厘米。撇口,细颈,瓜棱硕腹,细巧圈足为铜胎原色。六道瓜棱将纹饰均分,瓶腹饰缠枝莲纹,瓶颈饰梅花(图2)。该器小巧可爱,秀丽灵巧,俏皮又不失典雅。在这套“炉瓶三事”中,石榴瓶被用作箸瓶,即盛放香箸、香铲、镊子等工具的瓶子。

香炉是三件器物中制作最为考究的。香炉通高15.5厘米,口径7.6厘米,腹围32.5厘米。器形为传统的鬲式炉,短直颈,炉盖与炉身皆有六道瓜棱,与石榴瓶的形式相呼应。纹饰是同香盒、石榴瓶相似的缠枝莲纹。炉盖上端坐一只神兽狻猊作为盖纽,制作极为精巧细致,栩栩如生(图3)。狻猊口中有开孔,燃香时烟从其口中冒出,烟雾缭绕,宛如仙境。炉身两侧分别有神兽椒图为辅首衔环,器身下部有三只饕餮兽张大口各含住一个蹄形足。炉体上的神兽全为铜胎镀金,炉盖与炉身的连接处回纹铜胎镀金。镀金历经几百年依然光亮如鲜,铜胎的金色与蓝底色互为对比和衬托。

景泰蓝是一种金属制胎,以柔软的扁铜细丝掐成各种花纹焊接到胎体上,后在花纹中填充珐琅质色釉,经高温烧制而成。这种工艺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了技术和艺术的巅峰,加之大面积蓝色珐琅料为底色,故后人称之为“景泰蓝”,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

明《格古要论》中记载:“大食窑出大食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合儿、盏子之类……”其中“大食”是中国唐代以后对阿拉伯国家的称谓。“佛郎”,亦称“发蓝”,实为“拂菻”,是中国古代对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称谓。公元12世纪,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将当地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经由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中国;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中国。

明清两代,在宫廷中设有专门的景泰蓝作坊。这一从异国舶来的艺术品,经过中国能工巧匠的改良和创新,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景泰蓝器物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于一身,造型古朴典雅,色彩精美绝伦。现代景泰蓝已成为极负盛名的北京手工艺品之一,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5月20日,景泰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掐丝珐琅的制作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制胎。金属板经过裁剪、捶打、焊接等工序制作出整个器物的胎体。胎体还可以利用机械进行车、压、滚、旋等技艺实行机械制胎。由于紫铜的质地软、延展性好,所以胎体多用紫铜制作。当然,也有用金或银等贵重金属制作的胎体,相对稀有且珍贵。胎体制作好后,再在胎体上用铅笔画出需要制作掐丝的图案。

②掐丝。根据上一步用铅笔画出的图案,利用镊子和剪子将事先制备好的扁细铜丝掐或剪成各种纹样或图案。铜丝掐好后蘸取白芨水或者糨糊将其粘贴在铜胎上(图4),有时也会直接在胎体上掐丝。掐丝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如纹样不能扭曲斜歪,掐丝的接口处要严密,粘丝要平整牢固,铜丝的高度要一致等。因此,要做到掐丝灵动且速度快,绝不是一日之功。

③焊丝。掐丝结束后在整个器身表面筛上银焊药,然后在炉温900摄氏度左右的炉里进行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此时的半成品以线条来表现画面,也是精巧美观的艺术品。

④点蓝与烧蓝。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图5)。将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化合熔制、研磨成极细不粘手的粉末状,就是所用的釉料了。每种颜色的釉料放在单独的蓝碟中,蓝碟中盛有比釉料多一倍的水以方便取用。点蓝是用蓝枪(最早的蓝枪是金属小铲子,现代多使用塑料吸管)把釉料均匀地填入掐丝的空间中,然后再用棉花将蓝料中多余的水分吸干,以防釉流淌串色。点蓝的颜色渐变和刺绣的中间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小小的色块要有颜色过渡与变化,才能使图案美观立体。而这颜色渐变一般在图纸上没有表现,往往掌握在点蓝工人的手中。一个优秀的点蓝工人,可以塑造出惟妙惟肖的画面,整体又不过于呆板,绚丽又不过于花哨。器物内胎的蓝料不用蓝枪,而是先将胎里喷水湿润,用筛筒将蓝料均匀地筛到器物内壁。点好蓝的半成品,在800摄氏度的高温炉中烧熔釉料,放凉固化后釉料牢固地附着在铜胎上。这个过程被称为烧蓝。烧制过程中,会出现釉料凹凸不平的情况,需要用同样色料反复填充后再烧,所以说点蓝和烧蓝是穿插进行的。烧蓝一般要经过3次左右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⑤磨光,俗称“磨活”,主要分为刺活、磨光、上亮等程序。首先要用金刚砂石把产品表面高出铜丝部分的釉料磨平使铜丝显露出来,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最后用椴木炭蘸水横、竖细磨抛光,直到器物整体手感平滑,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1960年,电动磨光机被应用到景泰蓝的制作中:将器物固定在电动磨光机的转轮上,器物高速旋转辅以流水润滑降温(图6),人手持打磨用料在器物表面来回运动即可。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工时,也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电动的打磨方式主要用于打磨瓶、罐等圓形器物,异形器物仍需要使用手工磨活。

⑥镀金。这是景泰蓝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主要工序,就是在器物表面裸露出来的所有金属部分镀上一层黄金。现代工艺是用电镀,完成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锯末吸水。镀金是为了防止金属氧化,使产品更耐久、更美观。有些铜胎掐丝珐琅年代久远但是仍闪亮如新,就是因为镀金工艺有效地防止铜生锈。至此,整套的景泰蓝生产工序便宣告完成,一件景泰蓝也诞生了。

景泰蓝造型优美,制作工艺复杂,颜色鲜艳且容易保存,经久不坏,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由于每件景泰蓝都是纯手工制作,工艺精致,制作周期长,这就造成了景泰蓝产量低,市场上可见精品少,也成就了景泰蓝的收藏价值。据统计,两岸故宫共有2400多万件珍贵文物,其中景泰蓝仅有8500余件,占比仅0.354%,足以见得景泰蓝的稀少和珍贵。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295亿港币(约合1.11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了一对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图7),创下了景泰蓝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2003年嘉德拍卖行拍卖的明景泰蓝缠枝莲象耳洗以13.2万元的价格成交,2018年嘉德春拍中一个10厘米高的高足香盒拍出了4万的价格。当下文玩市场上景泰蓝可谓可遇不可求,但也不乏精品。景泰蓝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未来的升值趋势更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茅翊.景泰蓝[M].合肥:黄山书社,2012.8:51-66.

[2]李苍彦.李新民.景泰蓝[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70-100.

[3]华鼎收藏网.景泰蓝市场行情走势[EB/OL].https://www.bjhdcp.com/article-6003.html.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