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策略研究

2020-09-17杨永光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特色农产品

摘要:加快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内涵、建设意义与困境,提出了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建设策略,对推进物流标准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农产品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0-0025-03

物流标准化是保障物流高效畅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近几年,国家层面出台了若干项物流标准化支持政策:《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将“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作为七大主要任务之一;《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特别指出:“…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2015年,国家标准委会同发改、工信等十余部门联合下发了《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标委服务联[2015]54号);《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5〕89号)中将物流标准化作为服务业标准化的重点工程之一;2017年,《推进物流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提出“加快推进物流仓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指导意见;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公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进入新阶段,同时也为各领域标准的加速研制、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

标准化是由国家强制标准、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队标准构成的多层次体系。201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8)》,收集了现行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目录共计1093项。从实践考察,现阶段物流标准化的短板之一在于与区域特色产业紧密联系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比较缺失,还未建立从国家标准到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区域特色产业的物流运作缺乏更具操作性的标准与规范作指导。

近些年,我国很多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但是存在产品竞争力不强、供应链集成管理落后、物流技术作业不规范、物流损耗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加快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物流地方标准与团体标准,对于提升流通质量与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内涵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是物流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工器具、作业技术、管理与服务、信息技术等制订统一的规则,行业内共同遵循,规范操作,形成连贯顺畅的物流系统,促进物流质量与效率提升。

首先,农产品物流从田间地头的采摘环节即已开始,因此,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是从采摘、验收、包装、仓储、运輸,一直到配送、交付客户的复杂系统,需要从供应链集成与物流全过程展开。其次,农产品易腐、时效性强的特征决定了物流过程中要减少损耗,冷链物流标准化是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对物流载具、仓储与运输工具进行规范统一是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物质基础,农产品追溯需求决定了农产品物流信息标准尤为重要,当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人工作业比例仍比较高,规范技术作业标准能有效提质增效。第四,区域特色农产品具有分布地域小、产品独特、比较优势强等特征,因此与普通农产品不同,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要着重对某类单品制订标准与推广,重点在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补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对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范围具有积极意义。

二、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意义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攻坚期,物流标准化的深入推进将会对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区域特色农产品,通常具有产地集中、特色强、质量优等特点,因此,区域特色农产品要力争做精品、提高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降低成本。当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物流领域成本降低仍有相当大空间,通过物流标准化能够有效保护农产品,减少农产品物流损耗,提高物流环节衔接效率,带动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优化,降低物流与供应链运作成本。

2.提高上下游协作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产业链是包含农资供应、种植、深加工、流通的大系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水平与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对标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涉及产业链各环节,物流标准化能够站在产业链整体高度进行规范与统一,减少“非标”设备的使用,提高流通的转换效率,优化配置供应链资源,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效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区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3.推动企业标准化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现阶段,区域特色农产品经营企业普遍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仍比较粗放,特别是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比较落后。物流标准化贯穿于企业供应、生产与销售管理全过程,通过物流标准化深入推进,能够统一物流装备规格,规范企业技术操作,规范农产品物流服务,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对传统农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层次变革,提高企业管理效能。

4.促进区域物流业集群发展,构建社会化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仍比较滞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比较缓慢。建设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能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区域物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农产品物流“降本增效”。通过区域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运作,能够快速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物流保障能力,促进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为区域特色农业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

三、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由于农产品物流的复杂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内容看,包括技术作业标准、设施装备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等方面;从建设过程看,包括调研、撰写、制订、试验、宣贯、采标、评价等诸多环节。现阶段,伴随着区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配套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存在诸多困境。

1.从业人员对物流标准化认知普遍较浅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粗放式经营管理仍比较普遍,一线的工作人员很少有标准化规范指导。近些年,很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多次举办物流标准化专题培训,业内对物流标准化的认知已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区内物流业从业人员对标准化的理解仍局限于标准化托盘的应用,对物流标准化的认识仍处浅层次阶段,还未从物流系统的高度对物流装备、物流管理与物流服务的标准化深入理解,业内对物流标准化的认知水平制约着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2.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较低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近几年,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配套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仍比较落后,特别是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不完善,影响着农产品供给质量。物流标准化程度总体较低,物流装备效率无法充分发挥,采摘与验收的技术标准不健全,物流包装和设施的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无效与重复作业多,农产品物流成本偏高,流通质量与效率较低。

3.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集成管理落后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从供给到消费形成的网链结构,特色农产品做精品是其发展方向,对特色农产品供应链进行高度集成管理,能够提高链条整体竞争力。近些年,很多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偏重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性差,流通节点信息化参差不齐,距离供应链集成尚有较大差距。对农户、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经销商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进行标准化升级、提升供应链效率,增强农产品节点企业协同度存在诸多困难。

4.物流标准化专业人才缺乏

近些年,我国各地高校、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对物流行业人才供给发挥了巨大作用。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物流标准化在物流技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专业性特征非常明显,需要学生透彻了解、掌握物流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物流技术、管理、服务各领域的标准化规范。但是,现阶段,各高校、高职院校在物流标准化教学方面仍不够重视,尤其是农产品物流,既包括标准化知识与技能,也包括冷链物流标准化。物流教学方面亟需建立系统化的物流标准化教学与实训体系,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力资源高质量供给。

四、區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策略

1.理清建设思路

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由国家强制标准、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构成的多层次体系。当前,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参照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相对宽泛,微观层面与各类特色农业紧密结合的物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比较匮乏。因此,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首先,要从主打产业的团体标准着手,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率先开展团体标准建设,提高标准的供给质量,满足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要。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制订企业标准,鼓励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制订,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社会化标准体系建设。其次,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的制订要注重合理性与实用性,加强行业深度调研,构建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管理与服务、信息技术的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强化物流标准的试验论证,提高物流标准的操作性。开展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宣传、采标与贯标工作。加强物流标准的衔接配套,在夯实团体标准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地方标准或更高层次物流标准,规范市场整体运行。

2.搭建系统性框架体系

现阶段,我国物流标准体系主要可分为物流基础标准、物流服务标准、物流信息标准、物流作业标准、物流设施与技术的装备标准以及物流管理标准等六大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区域特色产业的密切程度仍不足,甚至很多标准已明显落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的供给明显不足。建设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要搭建标准化框架体系。

本文认为,标准经框架体系可分解为物流设施设备与技术作业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服务标准三类。其中,物流设施设备与技术作业标准又可分解为:物流设施标准(包括仓库、站台等设施)、装备标准(包括采摘、验收、包装、分拣、加工、仓储与运输等环节)、单元器具标准(包括包装箱与周转箱标准)、技术与作业标准(包括仓储、包装、运输、冷藏等技术)。另外,物流管理标准包括保鲜、追溯、安全、环保等方面。物流服务标准包括仓储服务、流通加工、配送等方面。

3.构建协调管理机制

首先,依托行业协会成立物流标准化研究机构,整合高校院所、行业企业等专业人士,开展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调研、撰写、制订工作,汇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的各方力量,形成合力,鼓励政府部门提供配套资金,建立多渠道融资的资金保障机制。其次,要借助物流标准化机构建立政行企校协同推进机制,深入开展物流标准化需求调研,开展物流标准化培训工作,提高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最后,开展团体标准技术咨询服务,促进研发成果转化,选取业内骨干龙头农业企业率先开展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应用,树立典型示范,发挥带头作用,

4.完善全过程管理

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是物流标准化的组成部分,是涵盖编纂、贯标、采标、评价全过程的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形成闭环管理模式是物流标准化建设的举措之一。第一,要搭建物流标准化组织机构平台,整合专业人员开展农产品经营企业调研,挖掘深层次需求,集合各方意见进行标准制订。第二,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委托试点企业试点试验。第三,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确认标准的适应性与科学性,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第四,建立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服务体系,拓展物流标准研发范围,开展物流标准化技术咨询,加快物流标准化市场的培育。

5.加强物流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整合区域物流标准化专家资源,建立物流标准化专家库,广泛开展区域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调研,把握市场需求,提供物流标准化专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其次,加大物流标准化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在农产品物流标准化领域有实践经验、精通物流标准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第三,依托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对物流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与技能水平。第四,职业院校要加强物流标准化的课程改革,将区域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物流标准化的教学项目,开展专业方向型教学体系改革,提高专业人才的供给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继祥.单元化物流系统的最新应用趋势—论单元化物流之五[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0).

[2]王继祥.中国共享物流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7,(02).

[3]向晓炜.深化标准化改革形势下我国物流标准现状与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09).

[4]甘卫华.我国物流标准化研究—文献综述(2000-2016)[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08).

[5]丁艳,朱晓玲.生鲜农产品电商“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03).

[6]苗洁莹.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2018,(08).

[注]基金项目:2019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宁夏特色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策略研究》;2019年宁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周转箱研发设计》

作者简介:

杨永光,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特色农产品
国际农产品物流模式本土化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研究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湖南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