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

2016-09-14张春翠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张春翠

内容摘要:加快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为实现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创设了新的市场环境,但真正的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体系在我国尚未建立起来。本文重点以城乡体制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为探究对象,阐述双向互动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与运行。

关键词:双向流通 农产品物流 城乡二元经济 物流组织模式

引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是由社会商品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的规模共同决定,同时也是国家、地方相关统计部门用来研究区域间居民生活水平、差异、购买力、社会生产、货币流通等多领域的重要经济依据。简而言之,就是指它在很大程度上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不同市场区域内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当地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基本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表1提供的数据是2001-2014年我国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由表1可以看出,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表现为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其中,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与城镇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基本持平,但总体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被拉大,这也是当前我国在社会各领域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可将其归纳为一个社会问题,也可看作是一个民生问题。本文重点以城乡体制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为探究对象,阐述双向互动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与运行。

我国农产品商贸流通发展

(一)农产品物流模式运作下的城乡双向流通优势特征分析

1.城乡商贸双向互动。城乡商贸之间的双向互动,主要就是指商品市场流通环节,就是城镇市场所生产的消费产品以及各种农用物资流向广阔的农村市场,而农村地区出产的大量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市场。基于这种城乡之间的互动性关系,最终形成实现了“城市工业消费品下乡”、“乡村农副产品进城”,通过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发生规律将这两条商品流通渠道完美地对接、整合,最终使得市场商流、物流、信息流在城乡双向大市场之间的流通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城乡商贸互补共赢。城乡商贸互补共赢主要是指城市、乡村两个区域市场内商品的一种互补性。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城乡商贸市场中的互补关系被充分展现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居民的日用消费产品基本都是由城镇地区来供应,而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需物品的供应来大量来自于农村地区。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了之前所出现的农产品滞销、菜贱伤农等突出的矛盾问题,并且,随着城乡商贸互补共赢机制的不断强化与完善,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

3.城乡商贸良性发展。城乡商贸良性发展是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市场目标,它能够高效地实现目前发展阶段我国国内商贸市场供求信息与生产的“双向对接”。这种良性发展关系的存在,可以让城市市场区域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及时有效地了解农村市场的最新需求情况,并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及商品空缺来有计划性、针对性、组织性地开展消费品下乡活动,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生产”。同样的道理,农村地区的小型农用产品加工企业或者广大的个体农户,也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市场平台,结合城镇地区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来减少其生产的盲目性,进而有效地实现产供销良性循环,最终强有力地保障着城市、农村两个市场同时繁荣以及可持续健康稳定的运作发展。

(二)农产品商贸物流模式下双向流通构建和实现的阻碍因素

1.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制约。关于城乡商贸双向流通在城镇化发展建设中的制约因素,首先得认识、理解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是限制城乡商贸双向流通、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市场统筹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我国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正是基于它是进一步缩短当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产业差距、市场差距等)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对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问题起到一定程度的决定意义。城镇化的发展与建设带动的不仅仅只是城镇地区的商品市场发展,对于农村地区,包括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副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性,也就使得农村市场的发展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滞后,那么,上述提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副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的降低也就难以实现,最终导致着城乡商贸物流体系框架趋于离散状态。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的构建,其市场目标就是改善、解决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突出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失衡的非良性互动市场发展状态已经日益成为制约着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商品贸易市场格局之下,城乡市场被对立与分割开来,从而形成了之前国内重点争论的“大生产与小市场”这一话题。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现,而大生产与小市场则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实现的主要矛盾。在大生产与小市场这个城乡商贸体制环境内,农村市场处于一个绝对的劣势,而农民也无法平等地参与到市场活动当中,进而导致并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程度也越来越悬殊,最终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更是成为了阻碍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突出矛盾。

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

本文选取我国南方某省份地区水果生鲜农产品商贸物流供应一体化的成功案例为例。该地区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在现阶段发展相对完善的就是以水果生鲜农产品为主的商贸产业,之所以会取得一定的成功,主要源自于背后依靠着的农村双向物流供应链模式,它是建立在并借助于城乡商贸双向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并且加以完善,从而形成了目前基于双向流通模式运营下的农产品物流供应模式。

(一)双向流通概念解读

双向流通,它包含了一个区域内市场经济、商贸产业的发展,也能够看出当地商贸产业背景下所依托的物流流通体系,因此,关于双向流通模式,也可以称其为是一种特定的双向物流运作方式,它会时时刻刻伴随着区域经济商贸产业的发展而演变,并始终为当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帮助。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探索出双向物流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种“输入物流”与“输出物流”的集成思想。换而言之,就是指当地农村居民或者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搭建一种基于双向流通服务理念引入下的物流中心,非常便捷的将农村地区农民所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农产品生产所需的农用物资运用到农家连锁店,在经过运输车辆往复返程之后,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将农家连锁店收购过来的农产品再次运回物流中心,等待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最后按照市场需求理论分别配送给物流中心周边各农产品需求厂商、客户。当然,正如前文中所阐述的,可以将这种模式理解为是城乡商贸市场中的双向互动流通模式,因为这种市场行为本身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并借助于城市高度发达的基础配套设施的资源优势,逐步向农村商贸市场去拓展。

(二)当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基于双向流通模式的引入)

从图1中基本能够看出,该地区所遵循和采用的是一种中介组织运作的模式,中介组织放在双向流通模式两端的中间位置,而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经过中间组织、交易市场到达城乡消费者手中。图1中所展示的中间组织,可以是本地乡村企业、城市企业,也可以是某一规模类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可以是以零售为主的小型厂家。因此,从图1能够挖掘出其中存在三种不同形式的农产品双向流通供应链一体化模式:

1.第一种组织模式为“加工性企业组织 + 区域内农村农户物流组织”(见图2)。这种模式不仅是在该地区,在全国许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好的农村市场区域内,比较常见。加工性企业+农户物流组织的模式,实际上是在传统的农村物流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在整个商贸物流市场交易平台内部,农民作为(农村)物流的中心主体,他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一起,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各自分别执行不同的物流职责,很多情况下都是体现为一种较小规模性质的分散物流。简单一点讲,就是指该物流模式在正常运作情形下,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并且效率过低,相应的造成了其配送可靠性也较低。与此同时,在该农产品物流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企业才是实际的主导者,随着加工企业渐渐的转向城市郊区等城镇区域,包括农村、农民在内,又重新回归到一种被支配的状态。该地区在发展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的过程中,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也重新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创新(见图3、图4)。

2.第二种组织模式为“零售企业 + 区域内农村农户物流组织”(见图3)。在该农产品物流模式下,农户还是继续作为物流组织中心主体而存在着,而农产品零售企业则变成了该模式运作下市场区域内的主导者,但农村在整个框架内的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影响力反而得到一定的增强。这是因为,零售商企业所面对的是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零售厂商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住市场基本需求状况,从而有助于搭建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完备的信息网络,这样周边企业就会主动加入到其中来,并寻求与零售商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同时,零售商企业可以充分借助于所创建的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合作企业间双赢的目标。这种模式下,农村地区广大的农户,在通过农户合作社平台,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并发布信息,零售商在关注到农户合作社发布的产品信息后,就会通过加工企业或者农产品批发市场来实现与农户合作社之间的直接联系。

3.第三种组织模式为“批发商 + 批发市场 + 区域内农村农户物流组织”(见图4)。这种模式下,市场主导者又出现了相应的变化,由农产品批发中心来主导区域内农产品市场,而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农户组织都是作为内部的参与者。这种物流供应模式下,农产品的批发路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户合作社与批发商之间建立交叉联系,中间物流环节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零售商。农产品批发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市,并将其看作为农产品批发零售地,也就是说,它既是批发地又是零售地,从而就很容易的为农产品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相互之间成功搭建了一个市场交易平台,在这种情形下,批发厂商可以直接接受零售商的订单,进而直接转向农户合作社或者是像加工企业来订货,农户合作社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将订单完成之后,直接转运给零售商。另一种是农民以个体形式自行的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运送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实际上这种形式对普通农户是极为不利的,因而,当地许多乡镇多是采用第一种形式。

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农村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

当前,农村市场之所以在整个城乡双向流通市场环境下一直处在一个劣势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等各相关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中农产品商品率也在不断提高,再加上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需求的日益扩大,这就使得农产品的地位在整个城乡商贸环节当中有所提升。但是,正是因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缺陷,使得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相对分散,进而导致着农产品消费品与过度集中的城市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因此,关于农村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优化调整,必须顺应市场时代的发展需求,政府应当强化市场监管手段、效力,将农产品生产从分散扭转到集中层次上来,之后就是市场本身的机制作用进行发挥。各行业、各企业再从集中生产环境下的商品市场中分散出多个高效的中转环节,例如“生产者 → 产地批发商 → 销地批发市场 → 农贸市场 → 消费者”。

(二)城乡区域市场商流一体化发展

通过建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商品市场之间商流一体化发展。“商流”主要是基于一种市场交换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出于某种经济利益上的一系列原因,从而形成了相对成套的区域市场经济运动过程,之后再按照着一定的市场行为方式在商品等价交换的基础上完成交换主体与客体在所有权上的转移。

城乡区域市场商流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可以有效的改善并逐步解决被二元经济结构分离开来的城市、乡村这两个独立的均衡市场,因此,要想进一步破解城乡商贸市场之间商流的分割状态,那么就必须实现统筹城乡商贸流通,通过现代化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城镇企业、乡村企业之间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一套完备化的商品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总而言之就是一种基于双向流通市场条件下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

(三)城乡区域市场物流一体化发展

在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环节中,物流是整个商贸供应链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乡区域市场物流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基本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以及对市场商品、服务、信息、产地、消费低、产品储存等多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关于城乡区域市场物流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阶段来全面实施:

第一,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下的物流基础一体化建设。在城乡物流基础建设一体化发展领域,必须要在城乡物流总体战略规划的指导之下来进行,并且其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坚持通行标准化,其功能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车载工具、装载搬运工具、产品空间需要实现无缝衔接,最终确保整个城乡商贸物流体系处在一个高效率环境下运作。

第二,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下的物流环节一体化。关于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构建下的物流环节一体化发展战略,它的存在与实施意义就在于解决当前城乡对立、城乡分割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表现机制等问题,最大限度地缓解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之间的分割、对立局面。在文章第一部分中,关于提到的“城市工业消费品下乡”以及“农村地区农副产品进程”的这种城乡双向物流发展模式,就是该战略实施的目标所在。城乡各行业企业之间以市场为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寻求最大化的物流合作关系,培养联盟或者通过纵向约束手段提取供应链核心企业,从而不断强化各行业、各企业、各环节之间的市场主体协作关系。

第三,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下的物流运输资源一体化。关于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构建下的物流运输资源一体化发展战略,其实施策略可坚持从物流运输干线规划、城市道路以及各乡镇公路网络布局等方面进行。城乡之间的物流交通运输属于硬性基础设施,只有充分实现城乡商贸市场在空间形态上的一体化,才能在联结城市乡村的基础上去构建有效的现代化城乡物流运输综合交通体系。

第四,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下的城乡物流仓储、库存一体化发展战略。关于城乡物流仓储、库存一体化,其主要目的与职责就是要把一个个小型的仓储孤岛构建成一个科学的能提高整个物流体系效率和效益的仓储体系。通俗点讲,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到的集约化发展、一体化管理,在城乡之间建立一种共享的仓储与库存,在这种区域市场贸易环境下,就可以大大地降低城乡商品库存量,强有力的保障了城乡两个区域市场均能取得库存协同效益,进而全面降低了整个区域内城乡的库存管理成本。

(四)持续推进城乡区域商贸市场与物流价值链、信息流一体化发展

城乡信息流一体化战略的发展与实施,包括城乡市场上各种商贸信息的传播与流动,各企业之间通过协作机制,将其分为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与处理三个不同的环节过程,并且在一体化战略理念下,信息的传播与流动具有极强的实效性。为了进一步确保其能够有效的开展与实施,需要按照以下环节步骤进行实施:第一,基于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理论在城镇乡村区域范围内建立能够覆盖整个城乡商贸市场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第二,强化对城乡物流信息系统的监督、控制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在其中起到市场秩序规范以及指导性功用,将城市所生产的农用资以及工业消费产品和乡村地区所生产的具有优势的农副产品等相关资源再度整合、优化,完善城乡双向市场之间的物流配送,全面实施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当前双向流通的大环境,就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与应用、运行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结合着现阶段我国城乡市场商贸消费基本现状的前提下,重点选取了我国南方某省份地区水果生鲜农产品商贸物流供应一体化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的几个关键点提出观点和看法,并为我国今后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创新方向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对策。

参考文献:

1.罗兴武.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模式构建[J].商业时代,2012(3)

2.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3.姚琳,陈俞宗.目标取向机制视角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4.杨一涛.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的约束机制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5.宋宇.城乡双向流通的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3)

6.张誉.双向流通背景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

7.刘雅楠,索志林,毕洪丽等.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E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4(9)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