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百年工艺
2020-09-17李舒婷
李舒婷
摘 要:珂罗版(Collotype)是一种舶来的印刷技术,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近150年的历史变迁,这门古老的工艺在中日两国都表现出难以替代的艺术价值,成为复制重要书画作品的一种特殊方式。近年来现代印刷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手工印刷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中日两国的珂罗版工匠们还在默默坚守和传承这门工艺,技术在发展中也有了各自的应用和转型。
关键词:珂罗版;中日两国;应用和转型
珂罗版印刷术是1855年法国工程师Alphonse发明的,多年来曾有过lichtdruck、inkphoto、hydropype、photogelatine、artotype和phototype等名称①,它融合了摄影和平版印刷技术。美国珂罗版印刷技术1970年开始逐渐衰落,全美仅剩6家珂罗版商业化公司。②珂罗版在19世纪末从欧洲传到日本并被广泛地接纳和传播。清朝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百余年的应用、融合和革新,珂罗版印刷已经成为中国书画复制的特殊工艺。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曾经在复制古旧书画上盛极一时,由于现代高科技印刷技术的冲击,如今已萎缩并濒临消亡。但优秀的珂罗版印刷复制品弥足珍贵,已成为少数可参与拍卖的艺术品。③如今只有中国、日本和德国还保留着这项工艺。
目前该工艺在中国正面临失传的处境,还在从事该工艺的手艺人更是少之又少。20世纪50年代,上海博物馆成立珂罗版书画复制部门。受当时的展陈条件所限,为防止恶劣天气时书画文物展品受到损害,就用珂罗版复制的作品代替真迹展出,对文物起到了保护、研究和推广的作用。同时,凭借着馆藏庞大的古代书画藏品资源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几十年来承接了本馆和同行业大量的文物复制工作,为保护文物做出了直接的贡献。④⑤
近些年现代印刷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手工印刷技术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传统技术所需要的原材料很多都很难购买,自身技术力量还需要更好的提升。上海博物馆的珂罗版技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追溯传统技术的渊源,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上海博物馆几位珂罗版专家组成小组赴日本京都便利堂考察交流,探寻日本珂罗版发展近况。
在考察中发现,虽然便利堂与上海博物馆在珂罗版制作工艺流程上一致,但是部分材料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方法各有不同。如今在珂罗版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上,中日双方也有不同的理念。
1 上海博物馆与便利堂珂罗版工艺技术对比以及新技术的运用
1.1 照相
我们在与日本便利堂技术人员交流中得知,因为传统底片已不生产,他们基本淘汰了采用传统底片对原稿进行照相(图1)的方法,而是使用数码照相技术全面取代。这一点非常可惜。采用数码技术照相输出的底片是有网点的,虽然肉眼看不出来,但是通过放大镜是可以看到的。珂罗版印刷最大的优点是无网点,这也是与现代印刷技术最大的区别。
上海博物馆在照相(图2)这一流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拍摄方式,利用全色底片进行照相。由于现在胶片市场的萎靡,胶片厂已经不生产,要购买底片已非常困难。虽然困难重重,但上海博物馆一直坚持保留最传统的珂罗版制作方式,这也是制作传统珂罗版作品的第一道关卡。上海博物馆找到一家生产商专门定制了珂罗版全色底片,虽然价格高昂,但可以保证珂罗版无网点的特色。早期底片分为软性、中性、硬性三种片型,根据画面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片型进行照相。如今受原材料的限制,只能利用定制的一种片型來完成不同类型的作品拍摄。如果要想达到最好的复制效果,无疑对整个团队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2 修版
日本便利堂珂罗版印刷在修版上基本淘汰了原有的修片方式,而是配合数码照相进行电脑修片。经过电脑修片后,再通过柯达专用的底片打印机打印出来。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非常高效和便利,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随时调整;弊端就是无法改变数码输出时产生的网点。虽然便利堂已不利用传统的方式修版,但是他们依旧在保护修版匠人。在考察中他们专门请来一位曾经从事修版工作多年的专家,为我们讲解便利堂传统的修版方式(图3)。传统珂罗版修版技法难度非常高,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高,必须具备一定美术功底和鉴赏力,还要了解摄影的原理。在与日方沟通中得知,虽然中日两国在传统修版技法上各有不同,但都能体现出修版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近几年受单一照相片型的限制,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团队除了延续传统的修版(图4)方法外,也不得不做出更多的挑战和尝试。传统方式是一张底片经过修版后,可以直观地感受黑白灰的阶调,达到画面的需求。现在受一种片型的影响,在遇到层次丰富、变化微妙的作品时,照相具有局限性,画面层次丢失较严重。为此,上海博物馆近几年做了新的尝试,那就是分色修版。将一个作品通过分析后,把画面拆分为浅、中、深三个色系进行分色拍摄,后期再进行分色修片,最后经过叠加套色完成。这样完成的作品层次更加丰富,更逼真地还原原作。近年来上海博物馆修版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修片时加入了透射密度仪辅助检测,帮助测试底片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便于观察修片时底片密度数值的变化,方便数据整理。在制版和印刷不断的配合下,上海博物馆已逐渐摸索出一套较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运用在修版上。现代科技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应用到工艺的研究中去,为后人留下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1.3 制版、印刷
便利堂在珂罗版制版和印刷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制作方式,这也是保留工艺手工特色的地方。便利堂在制版时采用的是卤素灯光晒版设备,版子放在特制的玻璃台面上,台面可以正反面翻转,方便晒版。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制版一直沿用传统自然光晒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晒出的版面层次线条更为自然柔和,弊端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日照条件下都需要调节曝光时间,曝光剂量难以控制,曝光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晒版的效果和效率都无法满足印刷的需求。①针对这一问题,近两年上海博物馆与复旦光电所合作研发了灯光晒版设备。
日本便利堂印刷机是平板印刷机(平压圆)(图5),上海博物馆是传统的珂罗版印刷机(平压平)(图6)。除了印刷机器不同外,日本的胶辊质地较硬,而且他们的胶辊不上版,而是在墨台上用墨辊进行手工补墨。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印刷需要印刷师根据经验直接在印版上墨,印刷的水平也决定着作品的质量,这种方法相较于便利堂的印刷方式技术要求要高很多。
2 上海博物馆与便利堂珂罗版发展近况
日本便利堂珂罗版最早应用于文物古籍的复制大概是从15年前开始,日本便利堂开始与摄影艺术家合作,致力于制作摄影作品的彩色珂罗版印刷。因为珂罗版是由摄影而起源的技术,他们希望能将技术再回归到摄影。正是因为如今数码技术的发达,才可以将科技运用在珂罗版技术中,去实现曾经难以实现的做法。而传统的珂罗版照相和修版方式只进行了保留,已基本不利用此方法制作产品。
便利堂不仅仅致力于生产,近年来还将眼光投到教育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术,他们专门开设了珂罗版学校,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感光剂“Collotype Tissue(珂罗版用薄织物)”,让大家学习珂罗版通往未来的新艺术的同时,能够安心体验工艺本身的乐趣(图7)。
上海博物馆珂罗版最早也是应用于文物古籍的复制。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技得到迅猛发展,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珂罗版复制向市场化转型。转型后的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团队以复制馆藏中小件书画文物文化衍生品为主,承接当代优秀书法作品复制、革命文物复制等。①
上海博物馆除了利用珂罗版工艺复制黑白和彩色作品外,还研发了人工设色与珂罗版相结合的独门绝技,解决了珂罗版彩版叠加色相不稳定的情况,由珂罗版印刷先勾稿落墨,再由专业书画临摹师对照原稿设色和做旧。①在复制作品时,根据画面的大小和需求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完成。
多年来,上海博物馆珂罗版书画复制技艺薪火相传,将最完整的技术保留了下来,201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团队近年来也将目光投向宣传和教育,多次举办了非遗工艺进校园活动,去高校授课普及珂罗版工艺知识,为寻找后继人和传承工艺不断做出努力。上海博物馆2019年举办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奇妙夜时,珂罗版首次以现场体验的形式与大众见面,让观众能亲自动手了解最传统的珂罗版技术(图8)。
3 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工艺的展望
现代印刷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珂罗版工艺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任何现代技术替代不了的。目前国内外还在坚持以传统珂罗版工艺方式制作的公司或机构已微乎其微,在工艺的研究方面都不够重视,自身力量也较薄弱。如果要想使这门濒临灭绝的工艺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的同时,加强工艺研究是重要因素。上海博物馆珂罗版未来的发展规划应以此为核心,因有博物馆强大的文物资源和科技力量做支撑,这是促进工艺研究有利的先决条件,也是相较于其他地区珂罗版最大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借鉴日本便利堂較开放的思维理念和发展方式,与数码技术结合,拓宽其潜在的商业价值领域,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样的珂罗版在未来发展是全面的,也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使其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