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越王墓出土的象牙制品与汉代岭南象牙贸易

2020-09-17李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2期
关键词:象牙

李妍

摘 要:两汉时期,大象的栖息地逐渐缩小至岭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岭南成为象牙集散地,由南越王赵眜墓出土的丰富的象牙原材料和象牙制品便可见一斑。岭南地区象牙一部分供本地使用,一部分进贡中原统治者和贵族。汉代岭南象牙贸易在中国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象牙;南越王墓出土的象牙制品;象牙贸易

1 南越王墓出土的象牙制品

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1983年被发现,墓主人是西汉时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墓室历2000余年未被盗扰,保存完好,是岭南地区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总数超过1万件,全面反映了西汉时期南越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墓中出土了丰富的象牙原材料和象牙制品,是前所未见的(表1)。①

象牙卮出土时装于一漆木杯内,整体为圆筒形,由象牙卮盖、象牙卮身和金质卮座三部分组成(图1)。卮盖上套金质圆箍并有三个金质环形钩尾立纽。卮盖表里都有针刻线画,卮盖表面刻有飞雁纹和三瓣柿蒂纹,盖里有单线凤鸟纹。卮身刻有四只独角神兽,神兽张口衔绶,回首张望,姿态生动(图2)。卮身针刻画用红蓝填色,使画面更加立体。出土时,这些针刻线画和填色仍清晰可见,稍后松散开裂成碎片。这件汉代针刻填色的象牙制品是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针刻线画精品,充分展示了汉代岭南的牙雕工艺。

“赵蓝”象牙印出土于东侧室。方形,覆斗纽,横穿孔(图3)。印面阴刻篆文“赵蓝”二字,有边栏及纵界。“赵”字左旁稍残蚀。印面边长1.9厘米,印台高0.8厘米,通高1.4厘米。该印与“右夫人玺”金印同出,故定为右夫人名章。

整堆象牙标本保存欠佳,象牙质地松散,呈小片状,黄白色。表面釉质层及里面的象牙质层已有脱落现象,部分断裂成碎片,但仍可以看到其整体形状,是将5支象牙堆叠在一起入葬的(图4)。象牙粗壮,呈弧形弯曲。每根象牙的长度均超过120厘米,最长的一支为126厘米。经专家鉴定,其形态特征和大小比例与现生非洲象较为接近,而与现生亚洲象区别较明显。现生亚洲象仅雄性具象牙,而且象牙通常较纤细;非洲象则雄雌两性均具有象牙,雄性象牙较大而粗壮,雌性象牙较小而纤细。出土象牙从大小比例上看,更接近于非洲象牙。非洲象牙的出土是岭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的历史见证。

南越王墓出土象牙制品数量多且种类丰富,除前室和后藏室没有发现象牙及象牙制品外,其他墓室中均有出土。可见当时岭南地区有珍视象牙及以象牙作器的风俗,南越国时期番禺应存在象牙制作的作坊,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牙雕技艺。

象牙质地细腻温润,早在旧石器时代已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象牙制品出土于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岭南地区的象牙制作时间开始得也很早,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发现。在1978年发现的佛山市澜石河宕旧墟两座墓葬中,发现有象牙制成的装饰物,如手环、头饰、象牙冠。岭南史前墓葬中第一次发现这样精致的象牙饰物随葬品。①这可以说是岭南地区象牙雕刻的最初形态,岭南先民在原始的社会条件下已懂得将象牙进行艺术加工成配饰。秦汉时期牙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宋时期日益兴旺,品种多样,开始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明清时期,广州牙雕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历史高峰,并继续发展着。至今广州牙雕这项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仍是岭南民间手工技艺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一大流派。

无论是本地产还是从国外输入,岭南成了象牙集散地。《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以与越人战。”从南越王墓出土的象牙及象牙制品便可见一斑。

2 史料中关于岭南地区大象的记载

大象的性格较为温顺,早已用来为人类服务,上古传说中的人物舜就与象有密切的联系。“舜葬后而象为之耕田”的传说在东汉时流行甚广,如王充《论衡·书虚篇》云:“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殷人、周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与象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吕氏春秋·古乐篇》亦云:“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江南。”

史书记载古代中国产象,而岭南温润气候更适合大象的生长。随着气候的变化,中国本地象越来越少,两汉时期,大象的栖息地逐渐缩小至岭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

《盐铁论·力耕》:“珠玑犀象出于桂林,此距汉万有余里。”又同书《崇礼》:“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①

许慎《说文解字》曰:“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尾之形。”②

《淮南子·地形》:“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地宜稻,多兕象。”

《后汉书·贾琮传》:“旧交趾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

《后汉书·章帝纪》李贤注:“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令诸侯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丁孚《汉仪式》曰:‘九真、交趾、日南者用犀角二,長九寸,若玳瑁甲一;郁林用象牙一,长三尺已上,若翠羽各二十,准以当金。”

杜笃《论都赋》写道:“南羁钩町,水剑强越,残夷文身,海波沫血。郡县日南,漂概朱崖。部尉东南,兼有黄支。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牵象犀,椎蜯蛤,碎琉璃,甲玳瑁,戕觜觽。”

直到唐代,岭南地区仍有野象生存。唐人刘询在《岭表录异》中记载:“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作笛。”③

大象虽在岭南有产,但在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更为普遍。东汉杨孚《异物志》云:“金邻一名金陈,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银,人民多好猎大象,生得乘骑,死则取其牙齿。”三国时《吴时外国传》曰:“扶南王盘况少而熊杰,闻山林有大象,辙生捕取之,教习乘骑,诸国闻而伏之。”其中提及的“金邻”和“扶南”都是当时东南亚地区的国家。

在与南越王墓同一时期的广州西汉前期一座墓葬中也曾出土陶象牙5件,此陶象牙的形状(图5)更似亚洲象的象牙。④

猜你喜欢

象牙
象牙是个“土特产”
象牙长啊长
跟踪导练(三)
日本成中国象牙黑市供给源
盘玩象牙果可养生
象牙战争
香港进一步打击象牙贸易
中国再次公开销毁一批执法查没象牙
非洲的“大象之王”死了!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