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恭自虚 所受是极

2020-09-17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马一浮马老郑国

温恭自虚 所受是极

【原文】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出处】

《管子》

【大意】

对于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必须遵照并以此作为行为基准。温和、恭敬、谦虚、严谨,这些都是老师所要教授的,而学生必须遵循执行。

小故事

马门立雨

上世纪50年代初,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求贤若渴,意邀著名思想家、国学宗师马一浮先生参加新政府的工作。马一浮颇负盛名,志向高雅,曾多次拒绝国民党政府的入仕邀请。陈毅轻车简从,亲赴杭州蒋庄马宅拜访,为表示尊重,他脱下正装穿起长衫。到马宅后正值马老午睡,家人不知来者是何人,请他稍等,要进内通报。陈毅阻止其家人叫醒马老,他在花港公园转了一圈回来,马老还没醒。此时下起雨来,家人就请他进客厅等待。陈毅仍摆手不入,立在宅外耐心等候,衣帽都被雨淋湿了。马老醒来后,知道是威名远扬、功勋卓著的陈毅前来造访,并在外面淋雨等候,很是过意不去,遂连声道歉。马老被陈毅的诚意感动,痛快答应出任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之职。陈毅与马一浮的这段佳话被人称为“马门立雨”。

【拓展延伸】

尊师重道,注重师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古语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尊师重道,就是尊重人的自性。

“马门立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名人和伟人崇尚礼仪、尊敬贤达的诚恳态度和谦逊作风,现今更应大力倡导和弘扬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南冠楚囚

【原文】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出处】

《左传·成公九年》

【大意】

晋侯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问人说:“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官吏回答说:“是郑人所献的楚国俘虏。”

历史典故

春秋时,郑国在晋国的帮助下打败了楚国,俘获楚大夫钟仪。郑国将这个俘虏献给了晉国,但后来郑又附楚疏晋,晋楚之间发生了战争。

有一次,晋侯到军府视察,看见了钟仪。他问:“那个戴着南方的帽子的囚徒是什么人?”一个官吏回答说,此人叫钟仪,是郑国人献给晋国的俘虏。想到郑国以往对晋国亲近,如今又反目成仇,晋侯十分感慨,于是下令将钟仪释放,并召见了他。

钟仪对晋侯的宽宏大量十分感激,两次向晋侯下拜行礼。晋侯问钟仪的身世,他说家里世代都是乐官。晋侯又问他是否会奏乐,钟仪说:“这是我祖传的职业,我不敢做其他事,只会奏乐。”晋侯命人拿来了琴,让钟仪演奏。钟仪弹起了楚国的民间乐曲,其声伤感。晋侯向他问起楚王的情况,钟仪不正面回答,只推辞说:“君王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呢?”

后来,晋侯将见到钟仪的事情告诉了范文子,范文子很感动地对晋侯说:“这个楚国人说起祖业来如此恭敬,不敢违背。让他奏乐,他奏的是本国音乐,不忘故国。您何不放了他,让他回去为晋楚友好出力呢?”

于是,晋侯放了钟仪,并备了厚礼让他带回国,谋求两国的和平。

后人用“南冠楚囚”的典故形容困居他乡、怀恋故土的情况,或指被囚禁的人。

【拓展延伸】

家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每个人都对家乡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身处异乡总会思念远方的家。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洁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忍不住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乐曲中最美妙的音符,是夜晚最迷人的月光,是记忆中最深刻的牵绊。

猜你喜欢

马一浮马老郑国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
马三立趣谈悟人生
马老送我一幅字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马一浮不回信
浅谈浮雕透雕的艺术